美人心计中的文化(论历史剧美人心计创作的虚实之间)


《美人心计》围绕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的一生轨迹,展现了汉初后宫中绵密阴狠的较量与争斗,其中设计、添加了大量历史以外的虚构情节,在表现史书所缺载的历史人物的丰富曲折心理以及后宫女子花样迭出的心计上获得了成功,却在窦漪房形象的塑造上远远背离了历史人物的原型,在有关汉惠帝乔装入宫追寻爱情、周亚夫迎娶张太后等情节的安排上由于融入了过多的现代人的臆造,以致未能把握适当的史实与虚构的尺度,因而显得荒诞与离奇。
  

美人心计中的文化(论历史剧美人心计创作的虚实之间)(1)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美人心计》,取材于汉初从孝惠皇帝、吕太后、文帝、景帝几朝以来的历史,也是沿袭着近年来影视剧创作中的后宫题材大戏的流行趋势,紧随着从港剧《金枝欲孽》《宫心计》到内地剧作《母仪天下》曾掀起的一个个收视热潮的脚步而来,并以其曲折的情节、华丽的服饰、斑斓的色彩以及宏大的演员阵容,获得了人们的喜爱。然而在贪看之余,还是对其中历史的剪裁与虚构颇多质疑。也不禁要追问,如果真是要臆造,何需为作品添上一件史的帷幕作背景?同时既然选择了历史剧的外衣,那又如何不在史实与虚构之间把握一个适当的尺度,反而呈现出大话、戏说历史的面目呢?
  历史上的后宫的确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让后世人驰骋想象力去虚构创作的地方,毕竟相比于拥有大量文献史料支撑不能违背历史原型的男性历史人物形象塑造,女性形象的塑造似乎空间更广阔,塑造起来更随意、更容易,因为在父系社会的历史空间里几乎寻不到她们多少的痕迹,正如高世瑜所感叹的:“不知是从渺茫幽冥的远古时代哪一天开始,中华文明史上结结实实镌刻下四个大字——男尊女卑!从此历史便几乎成了男性史……”


美人心计中的文化(论历史剧美人心计创作的虚实之间)(2)


  至于后宫女子们的情感生活究竟如何,更是史书中缺载的部分,这反而给文学创作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人们可以在史料的夹缝中,透过史书中留下的少许强权女性在权力争斗的过程中对其他争宠女子的残忍迫害印迹,在美女祸国的历史观记录下亡国帝王身边必定伴随着的误国红颜的作为里,从赵飞燕、杨玉环等一路走来的专宠事例中,在人情的揣测中体悟她们生活的苦涩与幽怨,猜想她们为博取帝王宠幸所作的诸般努力与守候,于是就有了抒情文学时代的宫怨题材诗歌、词曲,让后世人得以从“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的哀叹声中,来猜想她们的生活。而这样的宫怨作品发展至今天的影视叙事文学时代,作为宫廷剧的支流——后宫剧,则成为影视剧争相演绎的热点,同时此时的创作也较少着眼于抒情,而将焦点锁定在故事情节的曲折引人、视觉上的冲击炫目上。
 
  一、曳地长裙、锦绣帷幄
  虽说看《美人心计》人们往往会被剧作中绚丽多彩的服饰盛宴所吸引,也被剧作中辉煌奢华的汉宫所冲击,然而这样的设计风格,却远远背离了历史的真实。根据《史记•孝文本纪》的记载:“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淳朴,为天下先。”
  由此可见,孝文帝是一个相当勤勉、简朴、爱民的帝王,当时的汉宫并不是一个充满浮华奢靡之风的地方,虽说剧作中窦漪房也曾以节俭自居,但无论是在代王的府邸,还是汉文帝的宫室内,美人佳丽们衣锦绣、着华服,打扮得花枝妖娆,长衣袭地、翩翩而来,环绕穿梭于汉文帝的眼前,在服饰上争奇斗艳、各骋风姿,以求博得汉文帝的青睐,而慎夫人在得幸后发髻上闪耀的璀璨夺目凤钗都显然昭示着文帝时宫廷的奢华,使人觉得远远背离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二、离奇的情节
  如果说服饰、场景设计中的些微瑕疵,对剧作还不至于产生大的影响的话,那么剧情设计中的周亚夫以张太后为妻、孝惠帝潜入汉宫、王娡的刺杀景帝则是整个作品中最荒诞离谱的几笔,这样炫人耳目的情节的出现,或许是为了极度地凸显窦漪房的无比魅力,为了情节的曲折跌宕。然而,但凡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事情怎可能发生?


  虽说《汉书•文帝纪》曾有这样的记载:“二月,出孝惠皇帝后宫美人,令得嫁”④,但让大臣迎娶帝王的并非普通宫女而是贵为皇后、太后的女子,在宗法社会的大背景下则是万万不能的,除非发生在风云动荡的改朝换代之际,因此张太后自然要终老于后宫的,这也是《史记》与《汉书》都有明确记载的史实。当然为了让这样的情节能够成立,剧作家也煞费苦心地让窦漪房导演一出张太后已死的情节,然而想周亚夫也是一代重臣,他的婚姻又岂能儿戏?即便婚礼在宗法社会也是有着严格的要求与规范的,亲朋僚友的恭贺都是少不了的,更何况在剧作中被安排为赐婚的周亚夫的婚姻呢?
  本来剧作对孝惠帝身处在吕后掌控之下不得自主,而仁弱的他不能承受母后的残忍作为,以致在放纵中麻醉自我,但仍不失仁厚、渴望真情的心理刻画是把握到位并表现得体贴入微的,然而安排他逃出宫廷、优游江湖,竟至于化身窦漪房弟弟窦长君潜入宫中,只为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爱情以及甘心为她守候一生,直到汉文帝死后仍欲带此时已是太后的窦漪房离开的情节,则是为历史上并无任何疑点的孝惠帝的归宿添上了一件匪夷所思的浪漫外衣。


美人心计中的文化(论历史剧美人心计创作的虚实之间)(3)


  而王娡的刺杀景帝以及失败之后在周亚夫的教导下决心潜入宫中,换取景帝的欢心以伺机报仇的情节,也让人觉得既不真实,又相当的牵强。
  三、背离历史原型的窦漪房形象
  窦漪房对汉代的历史究竟有何影响,史书记录不多,她毕竟不是一个或如吕后或如长孙皇后那样的可以以自己的作为在政治史上留下痕迹的人,反而可令她驰骋的地方是在后宫,本纪中对她的留意也仅止于这样一件事迹,据记载:“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三子的死因,《史记•外戚世家》中则语焉不详地说是“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何以四子竟至相继病死、无一幸免,倒是会使人不禁心生疑窦的,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是文学作品可以根据点滴记载,博采历史上留下的其他后宫争斗事件,展开想象与虚构的地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