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在yg待过吗 犯了两大严重错误

iu在yg待过吗 犯了两大严重错误(1)

作者:龚进辉

本周二,IUNI换帅把这家低调的手机品牌拉回公众视野。前金山词霸COO、IUNI创始人之一的童合心微博认证为“iuni手机创始人 艾优尼科技ceo”,接替此前离职的CEO霜梅。

早在今年5月,IUNI CEO霜梅取消微博认证,其有关IUNI的最后一条微博是4月17日i1在京东首发,i1是霜梅主导推出的首款女性手机,当时已盛传IUNI创始人童合心将接任CEO。

霜梅的离开,是IUNI这家成立的新公司不到两年两度换帅,每次换帅都带来剧烈的人事动荡。2014年10月,IUNI第一任CEO何骁军离职,他是IUNI品牌从策划到诞生的主要负责人,离职原因与IUNI 首款产品U2的惨淡销量密不可分。

依托京东和自营电商销售的U2,自2014年4月发布以来,半年内月均销量不到1万台,总销量不到5万部,让月销量过百万的投资方金立颇为尴尬。当时金立已与小艾手机CEO霜梅接触,双方试图改变IUNI的品牌定位,未来倾向于定位女性手机,这让一手创办IUNI的何骁军颇为不爽,于是负气出走。

直到今天,这位倔强的创始人微博头像仍为INUI图标,微博签名是,“IUNI的人听着想把你们老总赎回去,请带上诚意、赎金。我会不定期上线,发私信即可!”不难看出,何骁军对IUNI充满复杂的感情,尽管任期内IUNI市场表现不佳,但他仍有一颗带领IUNI杀出重围的赤子之心。

遗憾的是,当创始人与强势的资本方发生分歧,哪怕创始人对产品寄予再大期望,往往落得出局的下场,何骁军的离开是必然的结果,短期内看不到回归的迹象。

去年10月底,霜梅正式接任IUNI CEO,谈及加盟IUNI后与金立的分工协作,她表示,“我是带着资本加入了IUNI,金立依旧是大股东,团队多数还是IUNI原班人马,我只带了部分设计师。操盘上,IUNI的产品设计、规划、营销等IUNI拥有独立权,技术研发、渠道、供应链、制造等与金立共用。”

上任后为了鼓励团队,霜梅和金立分别拿出部分资本让团队持有。据了解,目前金立、IUNI与其团队成员在资本分配上是4:3:3。稳定后方之后,她开始朝着打造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手机迈进,“手机细分市场的空间很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真正适合女人的手机,加入IUNI我希望能做出一款懂女人的手机。”

事实上,今年4月上市的i1只是一款过度产品,原本预计三季度上市女性旗舰机型,没想到推出i1后一个月霜梅便黯然离职。霜梅的离开无异于在IUNI内部引发剧烈动荡,造成不少中高层相继离开,市场部、设计部和公关部等多方面人才流失。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企业对外发声的重要通道,IUNI官方微博竟然停止更新50多天,在这50天内手机行业发生诸多大事,比如华为P8、魅族MX5、一加2发布等,原本不擅长品牌和营销的IUNI缺席使其更加陷入默默无闻的状态,也从侧面印证了IUNI内部团队的变动。

事实上,霜梅的离开与IUNI前任掌门人何骁军离职原因近乎相同。一是i1上市后销量不佳,没有达到预期销量目标;二是与大股东金立在产品定位上产生分歧,打着女性手机旗号的i1仍然延续IUNI此前的产品风格,霜梅希望打造一款兼具时尚外观设计和贴心应用、服务的女性手机,“真正的第一款女性手机还没有推出来,就与金立方面在定位上产生分歧。”消息人士透露。

据了解,童合心的到来,预计产品定位将回归到IUNI成立之初的”有品青年“,主打年轻人市场。作为一名IUNI U3的忠实用户,对于创始人团队的回归感到兴奋不已,但内心一直充满疑问:手机行业早已今非昔比,从高速增长演变为加速洗牌,不断错失发展良机的IUNI还有多少施展空间?对于IUNI的未来前景,我表示严重不乐观。

从产品角度看,IUNI U3确实是一款高性价比、体验出色的手机。之所以迟迟没有打开市场,获得用户的普遍认可,我认为与其犯过的几个错误有关,总结为两点:

一、大股东金立对IUNI“指手画脚

2013年小米快速崛起,严重刺激中华酷联等传统手机厂商,纷纷选择创建子品牌或独立运营的新品牌,全力开拓电商渠道,荣耀、大神、一加、卓普小黑等品牌应运而生。

2013年10月底,金立注资成立新手机品牌IUNI,通过走互联网路线和布局电商渠道对抗小米。运营层面,IUNI保持完全独立,团队100多人没有来自金立的员工,大部分都具有互联网背景,当时何骁军这样表述IUNI与金立的关系,“除共享金立供应链、社会服务渠道外,IUNI完全独立运营。”

从过去1年多的发展来看,大股东金立确实没有过多干预IUNI的管理,即便如此,金立成为IUNI发展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在我看来,IUNI承载了金立转型互联网的所有梦想,日常管理不强加干预是便于IUNI团队发挥主观能动性,但真正涉及到销量规模、市场份额、品牌认知等关键指标,金立定会跳出来有所行动。

事实上,创始团队没有掌握公司控制权或成为大股东,是传统企业转型最大的坑,IUNI至始至终由金立在幕后掌控,其对互联网的态度和IUNI的目标将成为CEO面临的最大考验。

尽管金立从2012年开辟ELIFE及天鉴两大子品牌,分别拓展年轻人和商务市场,但其绝大多数销量由线下渠道贡献,表明金立的重心放在线下,线上只是补充,而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

为重新夺回去年在国内丢失的市场份额,今年金立销售目标是4000万台,国内和海外五五分成。为大力拓展国内市场,金立坚持线下为主的渠道策略,进一步开发和维护乡镇级市场,力求国内市场达到100%的增长。

事实上,金立一直不想失去其已有的线下优势,覆盖三四线城市及乡镇级市场,在专卖店数量和品牌影响力方面不弱于其他国产品牌。基于庞大的代理商和零售商体系,金立没有勇气也不能砍掉线下中间环节,否则将面临的渠道商的集体抵制和造反,造成金立转型互联网的不充分。

同时,金立对互联网的积极性明显弱于大神、一加、荣耀等手机厂商。金立总裁卢伟冰认为电商只是一个批发渠道,线上渠道销量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与传统代理商的分销渠道没有什么不同,“线上和线下已经逐渐平衡,并不存在线上价格一定比线下低的问题。”

在我看来,卢伟冰的表态恰恰折射出传统手机厂商普遍的转型心态,既想守住现有市场份额和利益,又不想放弃潜在的线上市场,但其本质仍是坚持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发展策略。准确而言,从IUNI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注定无法打开市场的结局,因为金立对IUNI的定位始终是 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 ,导致其无法在价值链上创新。

对于IUNI,金立的态度更像一个脾气暴躁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一旦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立刻表现出凶狠的一面。换句话说,由于金立对线下的重视远超线上,对IUNI的日常运营算不上清高,更倾向于对IUNI阶段性表现作出评判。

所以,一旦IUNI表现出销量惨淡、品牌乏力的迹象,金立一定在第一时间以大股东的姿态决定其未来发展方向,团队因股份少没有掌握充分的话语权,要么被迫接受安排要么负气出走。

我认为,传统手机厂商想要转型,除了提供供应链和相关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创始团队必须保持独立,即拥有公司决策权和股权占主导,有利于保证团队和产品的正常运作,而不是一味听命于外部大股东,如果双方发生分歧将不利于团队的稳定和产品的延续。企业股权分配上,我建议IUNI学习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和顺为投资只占部分股份,创始团队保持主导地位。

二、产品给力,营销不给力

2013年11月20日,IUNI品牌诞生,品牌定位于“有品青年”,主要从设计、性能和价格三个维度发力,并提出“以小米反小米”的战略。一方面学习小米的线上销售、粉丝运营、产品迭代,另一方面又走出差异化道路,比如小米设计和功能表现一般,IUNI重点发力。

更为重要的是,同步开启公测的IUNI OS成为新品牌的一大亮点。相较于MIUI越来越重,IUNI OS定位于做一个干净、更轻的系统,选择走简约路线,拒绝以浓烈厚重的色彩吸引眼球,而是力求视觉感受的清新雅致,加上“零预装”让系统“生来纯净”的做法,在手机应用吸费泛滥之下吸引不少眼球。

去年4月,IUNI推出首款产品U2,凭借清新的外观和流畅的用户体验,给用户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我看来,IUNI坚持的设计、性能和价格准确抓住用户痛点,可以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前提是营销给力。以设计为例,颜值已成为用户购机的重要理由,从一加强调颜值开始,其他手机厂商争相发力设计,甚至延展至空气净化器、插线板等品类。

遗憾的是,尽管团队多数成员来自互联网,但营销一直是制约IUNI扩大销量的最大瓶颈,而且IUNI在品牌上犯了严重错误。早在IUNI品牌发布之初,何骁军曾承认品牌存在劣势,但他坚信高性价比产品将弥补短板,“对我们而言,产品溢价胜过品牌溢价,我们会强调产品溢价,把产品放在第一位。”

他进一步表示,“IUNI将会利用产品冲击消费者的防线,给予他们无可抵御的惊喜感和价值。”在我看来,何骁军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事实上,小米手机蹿红后,国内手机厂商跟风推出新品牌,迄今为止都没有达到小米手机的高度,努比亚高举高打后也不得不面临销量不佳的现实。

对于用户而言,面对一个未知的新品牌,通常带有一定疑虑,需要建立品牌认知才会购买。品牌在用户不熟悉的情况下以高性价比展开宣传攻势,用户“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消费心理会冒出来,他们不是接受产品而是远离甚至拒绝,至少我是这样。

IUNI成立初期坚持“质量第一、品牌第二”策略是个大坑,使其后期拓展市场愈发艰难。手机行业同质化严重,IUNI没有特别惊艳之举,即便是不忘初心式的产品零预装特点,也只能叫好不叫座,而不能换来市场。去年12月我购买IUNI前后,向身边年轻朋友炫耀新手机,也曾遭遇10人9人不知道的尴尬,在IUNI商城购买产品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从侧面印证IUNI品牌的困境。

事实上,IUNI在品牌和营销上一直没有显著突破,从来不在手机行业口水战中刷脸,从来没有在社交平台举办有影响力的活动,从来没有登上科技媒体的头条,就连霜梅接手IUNI4个月后也不得不承认,“今年最大的困难就是品牌和营销,原先IUNI的问题也出在这里,品牌和销售没有形成统一。”她在2015年MWC期间对媒体透露,并表现将扩充IUNI现有团队,引进高级人才。

正是品牌和营销策略的迷失,导致U2销量不佳,何骁军与金立产生分歧后离职。霜梅接手后IUNI修改定位,面向女性市场推出i1,结果又因为品牌和营销不给力,不得不面对i1销量惨淡的困境,童合心回归后又重新定位于“有品青年”,如此折腾来折腾去,原本错失发展先机的IUNI与小米、荣耀等渐行渐远,想要追赶几乎不可能。

虽然产品至关重要,但对于岌岌可危的IUNI而言,品牌和营销破局才是当务之急。一个细节是,IUNI大力举办降价促销活动,也曾遭遇无人问津的尴尬,其社区跟帖量与小米、荣耀相比相差甚远。

童合心回归不久,外传360将全资收购IUNI,打造超级好用的IUNI OS团队,其技术沉淀和团队经验是360看中的,而360的流量优势和电商渠道对IUNI拓展市场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可以预见的是,手机行业加速洗牌之际,IUNI的发展道路将越来越艰难,无论是童合心执掌IUNI,还是投入周鸿祎的怀抱,我都深深地祝福IUNI。

=====关于作者=====

☞龚进辉(微信ID:gongjinhui2

酷炫公司的独家采访,干货有料的科技评论,网络全网的新鲜资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