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催泪的三部国产剧(这部国产催泪大片中)
文 | 县豪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1949,2019,70年,7段故事,7位名导,过往累计票房超100亿,超60位明星,155分钟,上映三日票房已超10亿,豆瓣评分8.1(超15万人评)。
这,就是目前最热、堪称一票难求的献礼大片,《我和我的祖国》。
这部电影由7部短片组成,各短片故事独立,衔在一起,则组成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人民历史。
总导演陈凯歌曾说,「《我和我的祖国》不是讲事儿,而是写人」。
张译在《相遇》中
写人,是电影的最高境界,人物,是电影创作的核心。
因为做到了「写人」,故而观众也不吝赞美:
不管是大到国家层面,小到街头巷尾小事,都很出彩!@Ssss
不是最好的中国电影,但是,是最好的「中国」电影。@kiss
一部让人流泪的电影。@爱吃肉的我
张译、黄渤、葛优、冬冬(演员韩昊霖)的演技我要吹爆!@一个橘子一百块
那么,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我们来看这7部短片,如何写人,又写了怎样的人。
张译在《相遇》中
《前夜》
导演:管虎
主演:黄渤、王千源、耿乐
所谓「前夜」,指1949年9月30日夜,开国大典前夜。
前夜发生了什么?
由于当时中国科技没有什么发展,即使「电动升旗装置」这一小小问题,也引得设计师林治远(黄渤 饰)及其团队相当紧张。
为保证开国大典升旗仪式顺利进行,林治远不仅按比例缩小天安门广场的升旗装置,从而制造一套试验装置,反复试验,而且,为了一颗旗杆阻断球,向北京全城征集铬、镍等金属,甚至有北京市民因此捐来了给自家孩子的长命锁。
当红旗在天安门被吸进旗杆的缝隙,生性恐高的林治远,又飞奔至天安门广场,攀爬至旗杆顶部,烧焊加固阻断球。
黄渤在《前夜》中
管虎这部短片,稳重。
每个电影画面,宏观视觉与微观细节,都没有任何纰漏,影片色调则独具一种历史色彩鲜明的鎏金质感。
这也是7部短片中「星星」最多的一部,几乎每张脸,都是电影观众心中的熟脸:黄渤、王千源、耿乐、姜武、欧豪、魏晨……
当然,最重要的,是林治远这位对大众而言陌生的「小人物」。
王千源饰演的老杜戏耍他的阻断球,他便说了这样一句话:
「国旗升得起来很重要,但停得稳更重要。」
这句话意味深长,既在说国旗,也在说国家:国旗是国家的标志、象征,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固然相当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新中国未来的路能否走得稳。
这就是所谓「升得起,停(走)得稳」。
欧豪在《前夜》中
而林治远在旗杆顶部烧电焊的场景,同样是一种象征:管虎以360度全景镜头,环扫北京中心那一团白炽闪光,仿佛正是它,将在10月1日点亮整个新中国,它代表的,是当时中国四万万人民,每一个平凡小人物发出的光芒。
所以在短片最后,我们会看到字幕提示,历史上确有林治远其人。
他曾于开国大典中,站在毛主席身后,提示毛主席如何正确按动并旋转电动升旗装置,电影镜头从大典背后摇至大典正面,同时也是从林治远背后摇到他的正面,我们看见,林治远,一个不说可能就被永远遗忘的普通人,流下了与有荣焉、水乳交融的「伟大」眼泪。
王千源在《前夜》中
《相遇》
导演:张一白
主演:张译、任素汐
没有想到,《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导演张一白,此次居然最得我心,《相遇》是整个《我和我的祖国》中,我个人最喜爱的一部短片。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是重要的科技进步,而这,离不开科研人员身心双重的极致付出,片中一句「他们三年没和家人联系」的对白,道尽了奉献的孤独。
因辐射而即将离世的高远(张译 饰),三年后,在公车上与曾经的恋人(任素汐 饰)「相遇」,遗憾与错过,在一个令人惊艳的长镜头中,再度上演。
张一白这部短片,太深情!
《相遇》预告片段
或许不少观众会觉得,高远与恋人的公车情缘来得突兀,而张一白,什么题材都能引到爱情上,但实际上,片中的长镜头以及张译、任素汐细节丰富的深情表演,完全可以使这段故事抒情而合理——
公车在行驶,一对恋人在最后排侧身相对,女方的娓娓叙述中,车窗外,愉快的小孩们、挥舞的红旗、庆祝原子弹爆炸的人群、漫天飞舞的《人民日报》号外……一切,都是时代的印影,印影之中,一对即将生离死别的恋人显得特别清晰。
《相遇》远不只此。
「相遇」之前,高远独自在病房不断打探「某个好消息」,除了演员张译那沙哑孱弱但满怀希望的人物声线,一个空镜,推到病房窗外几片绿叶,清淡伤感的音乐中,仿佛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里的经典情境,绿叶不落,消息不至,生命不逝。
《相遇》预告片段
领导让他留心的街上的消息,正是原子弹爆炸成功,因为里面有高远的心血与生命。所以,所谓「相遇」,是他相遇恋人,恋人相遇他,也是他和恋人共同相遇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科技的进步。
高远在人群中摘下口罩,张译由此奉献了整部《我和我的祖国》中最令人动容的表演,沧桑、痛楚、欣慰,令人无法移开眼神的面部特写中,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升起并卷动,那,就是生命和放弃的意义吧。
张译在《相遇》中
一向具有表演实力的张译,在片中因辐射,不得不一直戴着口罩,所以大部分时间没有露出整张脸,即便如此,他依然凭借内容极其丰富的眼神,层次分明地向观众传达着一位即将离世的科研人员在爱情与责任之间的复杂心绪,实在堪称《我和我的祖国》中的最佳表演。
张译在《相遇》中的眼神戏
正如多年后,高远的恋人自电视中得知真相,她抽泣的脸移向了那本已卷起毛边的小说,那本她初见高远时阅读的小说。
女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
《相遇》剧照
《夺冠》
导演:徐峥
主演:韩昊霖、樊雨洁
我们常常感叹,韩国小演员实在太会演戏,这次,徐峥的《夺冠》,让我们看到中国小演员的不俗功力,10岁的韩昊霖所饰演的冬冬,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1984,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决赛中以3:0击败美国队夺冠,加上1981世界杯、1982世锦赛,中国女排实现了三连冠。
冬冬为了让街坊邻居看决赛直播,一个人在屋顶撑着电视天线,甚至因此错失与心爱女孩小美(樊雨洁 饰)告别的最后机会。
韩昊霖在《夺冠》中
徐峥这部短片,有创意。
首先,如同精品国剧《长安十二时辰》开场以一个长镜头扫出唐长安的市井层次,徐峥也以一连串画面,精准而典型地快速勾勒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的弄堂风情,不止于建筑、格局、风物,更关乎世故人情。
而小男孩吃力搬动黑白电视机的场景,则将人带回那个时代的童年记忆,由此,不得不说,徐峥面对这次「命题作文」,选了一个颇富情商意味的有趣角度。
对主旋律的体现,除这一故事本身,徐峥尚设置了一些清晰的符号,包括视觉符号、语言符号——
冬冬被告知,小美要去美国深造,这是「语言符号」:是时中国女排、美国女排在奥运会对阵,最终中国胜,小美去美国,冬冬在送别与电视讯号间,选择了电视讯号(放弃了「美国」这一讯号),其中种种情绪,虽有小孩子的少年纯真,但对于祖国而言,其实都象征着根正苗红。
《夺冠》剧照
而冬冬手中的球拍,球拍上的五星,以及飘扬在其头顶的红旗,这些,都是「视觉符号」,这些符号在非常直观地向观众输出一种国家意义上的主流价值观。
此时,不得不提一下小演员韩昊霖那极为精湛的表演:紧张、冒汗、体累、犹疑,再到坚定,每一种情绪或生理反应,都具有高可信度,并且不出离于小孩应有的天真单纯。
吴京、马伊琍在《夺冠》中饰演长大后的冬冬、小美
《回归》
导演:薛晓路
主演:杜江、惠英红、任达华、朱一龙
7位导演中,唯一的女导演。
《回归》却并非7部短片里最女性视角的一部。
之前,薛晓路最为人熟知的电影,当属《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
以前拍国外,这次,拍出了港味儿。
1997,香港回归,7月1日,中英交接主权,0时0分0秒,是英国国旗开始降,宣告英国统治的结束,还是中国国旗开始升,象征中国收回香港的开始?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历史故事。
既校准时间,又争夺时间。
薛晓路这部短片,够聪明。
杜江在《回归》中
聪明在,随时随地在呈现一个历史事件的内涵,对于国家的内涵,对于人民的内涵。
比如,她选择了修表师(任达华 饰)这一人物,选择了手表这一象征。
片中有两块重要的手表,一块是交接仪式总指挥官的表,一块是一位普通香港警察(修表师之妻,惠英红 饰)的表,一个是国的时间,一个是家的时间,修表师将通过自己精湛的手艺,使两个时间毫秒不差地重叠在香港回归的历史性时刻。
仪式总指挥官为争取「2秒」时间,保证主权被收回的仪式感,与英方谈判整整16轮,而修表师在将表交给妻子时,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手表)有借有还,一秒不差」,说的是手表,实则寓主权,修表与谈判,家的意义国的意义,在这句话中毫厘不差的,被并合在一起。
王洛勇在《回归》中
而杜江饰演的第一升旗手,亦在紧张的责任感中,实践了那句重要的职业守则:国歌结束,国旗升顶,(你必须)形成肌肉记忆!
由此,整部《回归》,本身就犹如一块精密转动的手表,没有一处废镜闲笔,就连影片开场那个飞机斜过楼顶的场景,都在对香特的地理记忆进行书写(令人联想到1998年7月前香港启德机场擦着高密度楼房低空飞过的历史情景)。
朱一龙在《回归》中
《北京你好》
导演:宁浩
主演:葛优、王东
2008,北京奥运。
2008,汶川地震。
两件大事,合在一部短片中。
奥运的喜,是面,地震的悲,是里,宁浩用《心花路放》式的「骚操作」,再次来了一场悲欢交合。
宁浩这部短片,有趣!
短短二三十分钟,宁浩几乎把自己的元素都塞了进去。
宁浩式小人物,北京一出租车司机;
宁浩式对白,葛优开着出租车,对着鸟巢来了一句,「这么大一巢,得养多大鸟啊」;
宁浩式人生困境,离婚,感情似离又合,父子不睦又彼此牵挂;
宁浩式转折,葛优抽到一张奥运门票,逢人就显摆,结果,丢了,这还不宁浩,宁浩的是,顺走票的人还把票价800给塞回了红信封里;
宁浩式运动,一听抓小偷,不分青红皂白,整条街的人都热心追起来,大街小巷,不亦乐乎;
以及,宁浩式深情,小偷顺票,原来另有隐情,葛优赠票,是失,也是得!
葛优在《北京你好》中
宁浩拍出了整部《我和我的祖国》中最具故事性的一个短片,铺垫足,意趣够,从从容容写闹剧,一不小心惹人泪。
大部分时间,讲奥运,却在临近结尾,以奥运现场栏杆这一事物,将奥运转到汶川地震,喜转悲,悲中又藏喜,有欢欣,也不缺清晰突出之悲悯。
这就是宁浩的喜剧功力和戏剧功力。
而葛优饰演的「平凡人物」,恰好就叫张北京,奥运开幕,烟花升起,我们祝福的,是北京,也是北京。
北京,你好!你好,北京!
《北京你好》剧照
《白昼流星》
导演:陈凯歌
主演:刘昊然、陈飞宇
陈凯歌是《我和我的祖国》总导演,这些年,《无极》、《道士下山》、《妖猫传》,让陈凯歌的导演能力饱受争议,但同同样颇多争议的「国师」张艺谋一样,一出手,始终有大将、老将风范!
2016年11月18日,在太空驻留30天的神州十一号飞船返回,于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着陆,电影中,两名「问题少年」正在茫茫原野中策马奔向着陆点,飞船落向地面,景象犹如他们的「白昼流星」。
陈凯歌这部短片,大气!
陈飞宇、刘昊然在《白昼流星》中
他提出「写人」,《白昼流星》就写人,一写了田壮壮饰演的李叔,二写了刘昊然、陈飞宇饰演的内蒙古问题少年,一场「偷钱还是借钱」的戏,精准地将这两种人融合在一个具有精神气质的剧情中。
李叔疼人,少年有悔,田壮壮深刻的表演,以及整个场景体现出的矛盾张力,使这一情节具有清晰的情感力量。
刘昊然在《白昼流星》中
而在三人策马奔向神州飞船着陆点时,我们看到了整部《我和我的祖国》中最大气的电影画面:苍茫而富有韧性的色调,恢弘而饱含灵魂的摄影,全景而真挚的人物运动,正如影片开场所突出的那种公路电影式的贫瘠、灼热。
内蒙古少年与神舟飞船英雄这两类人物,共同分享着整部《白昼流星》的「题眼」,即李叔那句:
(他们)和你们一样,(都是)回乡的人。
田壮壮在《白昼流星》中饰演李叔
《护航》
导演:文牧野
主演:宋佳、韩东君
《我不是药神》30.7亿票房战绩之后,青年导演文牧野的下一部作品备受期待,如今,《我和我的祖国》的七分之一,是否是一份好的答卷呢?
《护航》是整部电影中唯一一支女性视角短片,但它又与通常的女性视角不同,文牧野的女性视角,带足了英气,飒爽、倔强,是巾帼不让须眉,所以他选了宋佳这一可塑性极强的实力演员,来诠释短片中的后备飞行员。
文牧野这部短片,相当成熟!
宋佳在《护航》中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宋佳饰演的吕潇然,在成为后备飞行员的同时,经历了职业、身体、精神的三重挣扎,最终,祖国荣誉感完成了对她人生与职业的「护航」。
短片处处透露出对生命、对职业、对性别的敬畏,实在令人心生感动。
《护航》剧照
从《前夜》到《护航》,从1949到2019,从管虎到文牧野,从毛笔书写到钢笔书写,《我和我的祖国》聚焦历史中的中国平凡小人物,他们,说小,也大,说平凡,也非凡,因为,中国历史不正是由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写就的吗?那些被历史铭记的重要时刻,何尝又没有每一个平凡人的奉献与付出?
我和我的祖国,我,是电影中的他们,也是银幕前的我们,而电影,让我们彼此对视,共同寻找历史的含义与真谛。
(最后,不妨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故事?最喜欢哪个演员?)
(全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