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各个皇后结局(重要人物次第下线)
《大明风华》演到这里时有种曲终人散的落寞,各色人等次第退场。朱家在先前表面上的烟火升腾到暗地里的尔虞我诈似乎都如朱瞻基说汉王那句话一般,灰飞烟灭了。
转回头,朱家五子的日常似乎还在时空缝隙中热闹地回旋,而今却只有朱瞻基一人颓废的空对先祖遗像发呆。汉王、赵王对他联手设计,彻底打垮了他的雄心壮志。
战场上,亲率明军雄兵大战马哈木,令草原部落臣服,这是朱瞻基继承了朱棣的勇猛无敌。然而,回朝以后,家事一片狼藉,他却失去了朱棣那般狠绝手段与强大的内心支撑力。
汉王勾结皇后胡善祥、汉王勾结外敌几次险至明军失败、汉王谋杀父亲朱高炽、汉王鼓动朝中一半老臣反对当朝等等,这一切惊天秘密都由他的两个叔叔剥皮一般残酷亮相,他们知道这是给这个侄子皇帝最致命的打击,阳谋上已无法胜算,那么阴谋足可以将其击成内伤。
的确如此,面对来自亲情的残酷嗜血,朱瞻基内心防线决堤了。
自古无情帝王家。
当年,朱棣篡了侄子建文的权。如今,有样学样。汉王赵王合谋篡权,虽未得逞,但也必是鱼死网破般两败俱伤。
是的,两败俱伤。都说成王败寇。可是相对于汉王、赵王、朱瞻基来说,谁又是胜者呢?
这两集看得很受伤,很压抑。
其实,朱瞻基的表现更驱于现代思想的内化。如若按照当年,他早有除掉两个叔叔的意愿,而且决不会心慈手软。我也更相信当年那个狠戾思想萌芽的朱瞻基更接近剧中他基因中的性格长成。
然而,剧情走向一定是要回归正统价值观。
虽说汉王死有余辜,但朱瞻基仍然感觉是负了当年的誓言,同时种种真相让他万念俱灰。
如果回归到古代皇家权谋思想,朱瞻基的反应是偏离了作为王者的霸权。他不该疯魔,不该颓废,更不该生无可恋。
但是移植到当代,朱瞻基所受的伤痛就变得顺理成章。同脉相残,本就违天逆道。沉沦,符合遭遇打击后的心理过程。
但无论怎么说,故事发展到这里时已让人透不过气来。
朱棣、朱高炽、汉王、赵王,这些人先后下线,如同连接屏里屏外的纽带,被一根根抽丝,崩然而断即刻降临,难免怅然失落。
这种感觉来自剧情对一个朝代故事跌宕起伏的展现,更来自演员们对人物无与伦比的精彩塑造。使得每个人的人物命运都牵动人心。每个人的人物形象都立体丰满。
甚至,如果把追剧思想放在那时那地,我们几乎把对与错的观念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环境而异。
朱棣,为大明朝建下丰功伟业。但他是篡权得位,可他却是一个正面形象;
汉王,曾追随父亲征战沙场,立功无数。可他也犯下像朱棣一样的错误,但他却着实是个反派;
这里更能用上“成王败寇”这个词,假若成败易换,在大家心中或者在历史长河,评价又会有所不同。
所以,这些是令人叹息的。
回到剧中,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汉王用他特殊的“成功”方式,亲手了结了一家人的性命,最后虽被尸骨无存,也算是他甘愿赴死。为他另一种意义上的失败或者成功祭奠。
赵王最后的死也是让人诸多感慨。他在“作死”之前成功地瓦解了朱瞻基的内心,把朱家彻底搅得天翻地覆,这位平时看着如同无尾小鱼,却在关键时刻掀起惊涛骇浪。可终究的意义又在哪里?
他被圈禁终老,或许面徒四壁,他会执迷的为自己喝彩。他也会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而沮丧。但终究成败面前,高墙之外,朱瞻基坐拥天下。高墙之内,他无人问津。最后,残生了断。
突然感觉看到这里时,似乎到了剧终一般。王朝仍在继续,却也如同星殒石落的巨大散场,繁华不复的曲终人散难免郁郁不欢。
当然,故事还在继续,女主若薇也终究如真正上场般,胡善祥皇后之位被废,孙若薇得封,或许后边的精彩由她来接续。只是先前的那一页翻了篇儿,空留怀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