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唯心的经典句子(唯物唯心唯我)

唯物唯心的经典句子(唯物唯心唯我)(1)

王建平:《感知与被感知》

科学可能永远无法说明物质为什么存在?为什么会存在?为了什么存在?但对于人,回答简单又确定:为了被感知。物质为了被感知而存在,物质因为感知而存在,物质的存在意义在感知。生命及人都是感知主体,都是应感知的需要生成,生成的任务与目的就是为感知。感知运动创造了生命与物质,感知创造了世界,感知就是世界存在的意义。

没有感知就没有世界,生命——感知——物质,三者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世界。按人既有的认识:生命为感知体,物质为被感知体,生命与物质相互依存,不是物质决定生命,便是生命决定物质,这便是唯物与唯心,物质与精神的对抗性观念。但事实上,这样的争执毫无意义,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最重要的能动因素不是物质,也不是生命,而是感知,感知使得感知主体与被感知体互动,正是感知运动创造了生命与物质。首先,感知需要使得生命组成并具有感知和接受感知的机能,感知使得物质显示能被感知的属性,然后,感知的运动调节和决定着感知体与被感知体相应及相互的变化,就这样,在感知体与被感知体的一刻不停的感知运动中,事物成立,大千世界便生生不息的存在了。

感知运动是使事物存在的最大能量,但却并非是已知的物理能量。感知是作用于物质也同时作用于生命的第一推动力,这力在物质是维持属性的运动力,这力在生命是使生命运转的生命力。不一定非要依赖物理数据来证明感知力的存在,一切事物只能在感知的前提下存在,就明确了这种逻辑关系,只是人们只关注物质或只关注生命而忽略了感知力的作用与存在,感知是生命与物质存在的前提,更是生命与物质存在的目的。

感知是生命的运动,感知是物质的存在,感知力和感知度是生命与事物活跃状态的衡量指标。人在生命体中具有最强的感知力与最高的感知度,所以人与事物的互动状态是生命中的最高层次。

在既往的认识中,人并未把感知作为自身的本体存在,只把感知当作从属性行为,这导致本体论与认识论的严重缺失,更导致生存意义的长时间缺位。感知的累积和储存组成人的感知认识,人感知到的人生,便是存在的现实意义。人如果注重本质感受,并以感知为目的来校正日常行为,现有的盲目、混乱且矛盾的生存状态将无以为继,人生存秩序的改观将指日可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