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桥看水位(一早五点半起床)
长江日报记者 胡九思 航拍
长江日报记者 陈卓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16日讯(记者 魏娜 晋晓慧 王东方 黄莹 梅丹 王平)“我早上五点半就起床了,6点不到就出门,就是为了在江边占个好位置看横渡长江!”家住新生路的邓金华夫妇,早上带着水和面包,步行了3公里来到中华路码头,“武汉是一个有横渡长江传统的城市,渡江节就是我们的节日,当然要参与!”
准备中的泳者们。长江日报记者 王刚 摄
武昌桥头热情奔涌, “渡江节”让全世界看到武汉从比赛开始起,30余岁的冯女士神情激动:“今年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渡江节,我的家人也参加到了横渡方队当中,虽然很难看清哪个是他所在的方队,但我一分一秒都不想错过!”冯女士表示,自己虽然不会游泳,但仍能被这些参赛选手们震撼到,这一刻感觉自己的心也和他们凝结在一起。
“渡江是武汉的一大传统体育活动,它是武汉市的狂欢盛宴,通过这一大活动,可以让全国、全世界了解武汉、知道长江有多美,向全球展现长江主轴、长江新城的魅力。”
2岁小朋友带着心爱的挖掘机来看渡江节。长江日报记者 王娟 摄
30岁的巴基斯坦小伙儿法泽尔(音译)是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的实习医生,在武汉生活9个月了。他两天前从一个武汉英语俱乐部群里知道16日有渡江,兴奋得大清早6点半就从同济医学院赶到武昌汉阳门下水点了,为此连暑期旅游计划都推迟了。“我听说会有交通管制,所以天没亮就醒了,提前赶了过来。”
尽管没有票无法零距离观赛,拉着歌的方阵选手,激动人心的解说,青春洋溢的啦啦队,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热情观众们,都让法泽尔兴奋不已。能说不少汉语的他甚至和赶来凑热闹的武汉婆婆们咵了起来。
法泽尔告诉记者,他是个旱鸭子,但是家乡很多人喜欢游泳,只不过那边没有长江这样的大河,一般只在游泳池或湖里游。“我家乡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官方游泳活动,我也从来没见过几千人在这么大的公开水域一起游泳,真是太壮观了!”
来自襄阳的赵明月今年28岁,是一位游泳爱好者,早上六点便来到了码头:“背靠蛇山望龟山,左手大桥看晴川,移步登入黄鹤楼,两江三镇在脚下。我是本次通过在长江日报上留言精评活动中取得的本次船票,今天能在江上看横渡长江,非常幸运,看到选手们在江中畅快游泳,我也跃跃欲试!”赵明月告诉记者,他已带上游泳装备,比赛结束之后就准备到江中练习一会儿。
“我平时非常热爱运动,但唯独怕水,为了挑战自己,6月底开始每天在江边学习游泳,并加入了黄鹤楼冬泳队,结识了一批很单纯的朋友。”赵明月说,“学会了游泳而不渡江岂不是一种遗憾?我要多加练习,争取明年也参加到渡江节当中来!”
长江日报记者 李永刚 航拍
“知音号”上看横渡长江,成为今年的新角度今天上午,90岁高龄的著名摄影家张其军受邀来到“知音号”观看7·16渡江节比赛。在船上,张老拿出一本图册,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他曾经拍摄的作品。“这是1957年武汉市第一次横渡长江比赛时的场景、这张是1956年拍摄毛主席畅游长江的珍贵照片”,张老回忆:当时他眼疾手快,就按下了快门,这个场景成了一个不可复制的瞬间。
时隔多年,再次观看渡江节比赛,张老十分激动,他感叹:长江边的变化非常大,以前拍摄的渡江节照片,两岸没有高楼,而现在长江两岸,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风景也越来越多,游泳健儿们在江中畅游,武汉这座城充满了活力。
16日清晨,武汉市劳模、社区居民共300余人陆续登上“知音号”为7·16渡江节参赛选手加油。上午7时,船从“知音号”码头开往长江大桥水域附近停泊,观众们在船上观看游泳健儿们在武昌汉阳门下水和抢渡赛。在船上,《知音号》组织了颇具特色的旗袍美女啦啦队,为渡江节喝彩。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武汉劳模陆鸣携夫人在“知音号”观看渡江节比赛。陆鸣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是武汉的名片,渡江节对武汉这座城市的意义重大,它吸引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到武汉,也让世界更加了解武汉。
“这是我第一次带着妈妈和女儿出游,我们全家都很珍惜。”7月16日上午,湖北省劳模姚婕在“知音号”观看7·16渡江节比赛时说,希望通过长江日报向市总工会表示感谢。
姚婕今年34岁,是地铁2号线汉口火车站中心站长。“汉口火车站地铁站平均每天客流达10万以上,我们平时很少休息,今天能有机会陪着家人一起出游,也是对他们的弥补。”姚婕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得知可以近距离观看比赛,心情非常激动。昨晚一家人都开心地睡不着,一大早5点就起床赶往码头,看着选手在江中奋勇拼搏,她非常敬佩,“今天气温那么高,水里游泳难度很大,参赛选手们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长江日报记者 陈卓 摄
汉口江滩摩拳擦掌:明年,我一定下水一大早, 汉口三阳广场,人潮汹涌。暴烈的太阳挡不住人们迈向江边的脚步。
三十出头的王先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我出生在汉口合作路成昌里,可以说是在长江边长大。”小时候一到夏天都要到长江里去游泳。他说,那时候巷里的伢们相约到长江里去游泳,都不说去游泳,而是说去“玩水吧”。
王先生回忆,以前读小学的时候,每周有两节体育课,到了夏天,学校每周就只安排一节体育课,取而代之的是,每半个月组织四五年级的学生,到位于汉口青岛路江边的滨江游泳池包场游泳,游泳池分浅水池和深水池,浅水池水深1.2米,深水池1.6米,小学生都是在浅水池游泳。那时候,我们都盼着游泳这一天,“我就是在这在里学会了游泳”。
到了中学,有一次巷里的几个大伢叫我到江里去游泳,自从那次在江里游了以后,觉得在江里游泳,太过瘾了,游泳池里是“死水”,江里是“活水”,感觉完全不一样,就再也不想在游泳池里游了。在江里游多了,胆子也大了,就跟着大伢们一起渡江。渡江的起点也是每年渡江节的起点--中华路码头,终点是汉口滨江公园。
到长江里游泳,“我觉得这是武汉人对长江的一种情结”。王先生说,每年举办渡江节,就是对武汉人这个情结最好的纪念。看着一拔拔横渡的选手英雄般走上岸,家住洞庭街的25岁青年小徐摩拳擦掌:明年渡江节,我一定下水。
长江日报记者 刘斌 航拍
连续十届在渡江节执勤,交警感受全民狂欢气氛日益浓厚武昌交通大队二中队副队长张伟哲已经执勤了十届“渡江节”,“以前渡江节似乎都是游泳爱好者的节日,这些年来,参与的普通市民越来越多,连外国人也多了起来,武汉人对横渡长江有情节,今年从早上5点多钟就有市民来到现场,比汉马的参与热情还高!”
“因为实施交通管制,大多数市民都很理解,坐公汽然后步行到现场,7点钟左右,临江大道左右的观赏点位,都站满了人,大家的兴致高昂,一家老少一起前来,9点钟以后,太阳越来越晒,大家还是不停的给各个方阵的队员加油,我们执勤的民警也被这样热烈的气氛感染了!”为了渡江节顺利进行,张伟哲只睡了一个小时,但执勤的情绪高涨,“我们一方面保障活动的秩序,一方面也要让大家玩尽兴!”
【编辑:高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