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隆泉非遗微雕(微雕师冉隆泉和他的)

新华网昆明11月6日电(詹晶晶 丁凝 潘越)“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是古文《核舟记》的开头,讲述了一位叫王叔远的人,能在很小的东西上雕刻,且神形兼具今年60岁的昆明人冉隆泉就是这样的一位“奇巧人”,他不仅能在果核、米粒上雕刻,甚至在细细的头发丝上他也能刻上五言绝句,在他的刀下,毫厘之间,隐藏大千世界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冉隆泉非遗微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冉隆泉非遗微雕(微雕师冉隆泉和他的)

冉隆泉非遗微雕

新华网昆明11月6日电(詹晶晶 丁凝 潘越)“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是古文《核舟记》的开头,讲述了一位叫王叔远的人,能在很小的东西上雕刻,且神形兼具。今年60岁的昆明人冉隆泉就是这样的一位“奇巧人”,他不仅能在果核、米粒上雕刻,甚至在细细的头发丝上他也能刻上五言绝句,在他的刀下,毫厘之间,隐藏大千世界。

“小天地”藏着“大世界”

冉隆泉是一名雕刻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雕花木工家庭,少时受父亲影响,对雕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父亲是一名雕花木工,他主要做家具,偶尔雕一些比较小的雕花图案,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冉隆泉说。

小时候他就开始学习绘画、书法,这也为其后来的雕刻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生时代的冉隆泉尝试着雕过五角星、印章等,不过“那时纯属爱好”。

而他真正开始进入“微雕世界”是在20多年前。他说:“我小时候学过《核舟记》这篇文章,后来大概是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说一个外国人在头发上雕了200个英文字母,所以我就开始关注这方面,后来就开始练。”

冉隆泉说,微雕的物品越小越难,刻的时候需要借助放大镜,但有时候在放大镜下也不一定能看得见,加上雕刻时“起渣”会把字遮住,因此很多时候都是凭经验和感觉。

“行书和草书之类可以凭感觉刻,我还曾经被邀请蒙着眼睛在米粒上‘盲刻’古诗。但是楷书、隶书、绘画等,就要借助放大镜了,主要是用放大镜来定位。”冉隆泉说,当雕刻的对象小到极致的时候,脉搏、呼吸等都会影响创作,例如在头发丝上雕刻,就要克服细微的影响。“要在脉搏的间隙去雕刻,呼吸也要控制,如果哪里出现一个疏漏,整个作品就前功尽弃。”

冉隆泉的微雕功底,离不开“经验”二字,就连一把小小的的刻刀也有讲究,他的微雕刻刀都是经过二次加工打磨的。

他说:“买回来的刻刀,我都要自己加工,太硬不行,容易断,太软了也不行,软硬程度也是凭经验,我自己用火烧、淬火,用不成再重烧,就是这样。”

冉隆泉刀下雕刻最多的题材是唐诗、宋词、人物、山水,拥有丰富人文和自然资源的云南,也是他的创作来源。

2009年,他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创作了一幅长8米、宽1.5厘米的《云南风光》微型国画,从白马雪山到西双版纳、从三江并流到元谋土林、从丽江古城到大理鸡足山等云南地理地貌、自然风光,在这幅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示,手法精巧细腻,让人惊叹,这幅作品还曾到多地展出。“有云南民族元素的作品都相当受欢迎。”冉隆泉说。

一把刻刀绘大千

2012年,冉隆泉被评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时他还是昆明市十大工艺美术师。2017年1月,冉隆泉受邀搬进了昆明M60文化创意园,园区主推云南本土文化,集聚了一些像冉隆泉这样的非遗传承人或知名手工艺者。如今冉隆泉每天都会来自己这间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室内进行创作。

冉隆泉对记者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创作的微雕作品销售得很好,来自东南亚、韩国等地的顾客都来买过,对外国客人而言,微雕是很好的具有中国元素的礼品。多年来,他的作品也被一些的机构和个人收藏。如今也会有顾客专门找到他,量身定制一些微雕作品,但他收费都比较低。

“我现在主要的收入就是教书,我也算是从事了几十年的儿童教育了,绘画、泥塑等都教过孩子们,最近是每个星期六去少年宫教孩子们泥塑。”冉隆泉说。

然而,如今微雕这门手艺也面临着传承的问题,据冉隆泉介绍,在云南从事微雕的人特别少,尽管有很多人都愿意来学,但是最终能坚持下来的却不多,大多数都是抱着尝试的心态。

“原先天津美院有两个学生跟着我学了三年,毕业工作后就没学了。”冉隆泉说。

冉隆泉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则选择了经营一家文玩网店。“我儿子也跟着我学过雕刻,但是他现在忙着苦钱,经营他的文玩网店,他刻大一点的东西还可以,再小一点还是不行,他主要把这件事当做爱好了。”

除此之外,微雕另一个难点在于,其对绘画、书法等基本功都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微雕不光是刻出来就行了,还要注重艺术性,刀法、结构都有讲究。”冉隆泉说,“原来我跟学生说,要学下来,要先练好基本功,越讲越深了以后,他们听听就觉得很难,就退缩了。”

冉隆泉说,微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成的,刚开始“随便学一学”就想靠它“吃饭”是根本不可能,需要时间的积淀。“要学好的话,首先要坚持,其次还要爱好,再往后还要考虑生存。”

现在掌握这门手艺的人并不多,冉隆泉说,也许到以后会更少,同时他也表示理解。

不过冉隆泉仍然希望自己的这把手艺能够传承下去,希望能找到真心愿意学的学生。

“太盼望了,有学生来的话,我特别愿意带,问题是找不到。”这位坚守一门手艺几十年的老手艺人眼中流露出一丝无奈,“学这门手艺必须要沉下来,要能坚持,也需要时间。”(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