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鼓瑟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之旅胶柱鼓瑟)

胶柱鼓瑟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之旅胶柱鼓瑟)(1)

胶柱鼓瑟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之旅胶柱鼓瑟)(2)

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发!

前方到站:胶柱鼓瑟

典故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秦赵两国在长平对决。当时,赵国的名将赵奢已死,国之栋梁蔺相如也病危。赵国以廉颇为主将,领兵进攻秦军,却连续遭遇失败。于是廉颇转变思路,固守不战,因为秦军长途奔袭,后勤压力很大,僵持下去对赵军有利。

秦军几次挑战,廉颇毫不理会。于是秦国买通了赵王身边的人,声称:“秦国害怕的,不过是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赵括而已。”赵王信以为真,于是撤换主将,用赵括代替廉颇。

蔺相如听说此事,不顾病体进谏说:“大王因为虚名而重用赵括,就好像胶柱鼓瑟。赵括只不过能熟读他父亲的兵书,却不懂得随机应变。”

蔺相如话里说的这个典故,指的是过去曾有齐人来到赵国学习鼓瑟,他不去了解鼓瑟的技术,反而仔细地观察了赵人鼓瑟时瑟上弦、柱的位置,然后用胶把柱粘在瑟上,以为这样就可以像赵人一样鼓瑟了。很显然,回到齐国后,无论这柱粘的位置再怎么准确,这个齐人还是不会鼓瑟,摆弄了三年,也奏不成一首曲子。

可是赵王没有理会蔺相如的劝说,于是赵括走马上任,最终在长平之战中惨败。

释义

比喻拘泥于成规,不知灵活变通。

胶柱鼓瑟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之旅胶柱鼓瑟)(3)

胶柱鼓瑟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之旅胶柱鼓瑟)(4)

胶柱鼓瑟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之旅胶柱鼓瑟)(5)

发稿:烦烦

审稿:蔡美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