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匈奴匈奴究竟是从哪里来(秦直古道让匈奴人退却七百多里)

漫谈匈奴匈奴究竟是从哪里来(秦直古道让匈奴人退却七百多里)(1)

你是否知道在密林遍布的子午岭上,藏着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呢?千百年来,它一直低调而静寂的存在着,从不在世人面前展露。

一句俗语“条条道路通罗马”让世人记住了罗马大道,曾经约5米宽的罗马大道让欧洲人自豪了一千多年。殊不知藏在子午岭深处的秦直道比罗马大道早了200多年,它的宽度大约在30到60米之间,全长700多公里。曾经它车马喧闹,现在却只能在密林深处中慢慢探寻。

一、秦直道的修建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从云阳修造一条通往九原郡的道路,是为秦直道,全长700余千米。秦直道的修建历史记载比较简略,内容大体相同,《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湮谷直通之。”《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道未就。”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三《关内道》·襄乐县条又道:“秦故道,在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始皇三十年,向九原抵云阳,即此道也。”《宁县志》记载:“秦古道,南起云阳,北抵九原,在子午岭主脊。县境内,南起南桂花园,北至午亭子(旧城午亭寨),古道沿线,有烽火墩台,尚历历可见,群众谓其‘五里一墩,十里一台’,有的世代相传,志为地名。”据《读史方舆纪要》记“真宁县(今正宁县)内有:‘雕岭’,县东50里,绵延高耸,亦即子午山之别阜矣;上有秦时驰道,今有雕岭巡司,在县东100里”等。

关于建造秦直道的目的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流行的说法包括“为了出巡便利”、“作为运兵通道”和“作为交通线路”等。修建秦直道的工程由蒙恬和公子扶苏负责,但由于该路线地形复杂,道路险峻,工程进展缓慢。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蒙恬被赐死时,秦直道仍热没有完全修通。秦二世即位后继续兴建秦直道,但史料并未记载秦直道的建成时间,同时也没有记载秦直道的具体路线。秦朝灭亡后,秦直道至隋唐时期依然继续提供交通服务,清朝年间,秦直道逐渐荒废,失去了它作为交通干道的作用。

二、秦直道在甘肃境内的分布

甘肃境内的秦直道总长290千米,全部位于庆阳市境内。其中最南端位于正宁县,从刘家店、黑马湾沿陕甘两省分界线抵达调令关后向北出正宁县境,全长长约70千米,宽度在4米至6米之间。以调令关为界,南侧为慢上坡,北侧为慢下坡。

宁县境内的秦直道全长60千米,宽5米至6米,从正宁县进入宁县的五里墩,经芦邑庄、吊庄、七里店等村落至到合水县境内。全段山势起伏不大,路面平坦。

漫谈匈奴匈奴究竟是从哪里来(秦直古道让匈奴人退却七百多里)(2)

合水县内的秦直道自午亭子与宁县内的秦直道相连,并由南向北穿过合水县境,全长约50千米,宽6米,部分路段受现代公路破坏严重。

从青龙山起,秦直道进入合水、华池两县交界处的分水岭并向西北方向沿伸,到华池县的麻芝峡后贯穿华池县境,进入陕西定边县,全长约110千米,宽约6米,保存情况相对较好。沿途在调令关、高庄、艾蒿店、午亭子等地发现大量建筑遗址,以及17个烽燧遗迹。

三、为什么在此修建秦直道?

从地理位置来说,蒙恬等军事政治家选择子午岭和鄂尔多斯草原两类地形地貌修建秦直道是因为:子午岭能够避免沿途河川的阻拦,因为匈奴人最喜欢顺河谷入掠,一旦遭遇,肯定会吃亏。而且子午岭上坡度较小,多数路段相对于平坦,对于河谷地带修直道有利;后一类地貌空旷辽阔,多数路段无狭隘之处,路宽任自己划定,所以有的遗迹宽约二三十米,优势十分明显。由此可见选择这两类地方修直道是十分高明的。

再说设计也没有很费事,蒙恬他们并不是完全重新选址划线,而是巧妙地利用了子午岭上历代民间踏出的小道进行修建。考古资料证明,子午岭庆阳市境内,包括宁县、正宁等地,从新石器时代、先周、西周、战国以来就一直有人居住生活,他们打猎种地,与外界交往,逐渐在山脊上踏出了一条小道。直道设计者经过一番考察,认识到这条悠长的小道是南北通行最便捷、最容易修整的道路,就确定直道以旧有小道为基础开拓修建,智慧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省去了烦难的勘查过程,确定了直道的走向和轨迹。

修筑直道虽然有开山填谷的大工程,但多数路段还是“可缮者缮之”,就是将可以利用的路段,砍去树木,铲掉杂草,拓宽路基,填平路面,修成直道,工程量并不是无法承担。因而“千八百里”的直道,秦军只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基本修通,车马可以行走了。秦二世继续“治直道”,可能只是直道修建的结尾工程和障堡、烽燧、哨卡等附属设施的建设。

四、秦直道留给我们的

正如汉朝贾谊《过秦论》中的话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意为蒙恬迫使匈奴骑兵退却七百里地,而后建筑了长城、直道,从此匈奴人再也不敢越过阴山、黄河,到河南地牧马了,善于骑射的匈奴人也不敢南来报仇雪恨。直道和长城,是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也是秦朝北部边防稳固的基石。在古代军事史、交通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秦直道经历两千多年,至今遗址仍存在,有很多处可寻可见,主要是因为此路修通以后,历经汉、唐、宋、明、清数代,或是军事,或是商贸,或是民间活动,一直都在使用维护;有些地段虽然被废置,但是草木丛生,人迹罕至,也保留了直道的痕迹。其在内蒙古砂石地段的遗迹虽少,但仍被考古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发现了一些,据以考知直道延伸的方向和线路,使这一伟大的历史工程,重新出现在世人的眼光下和想象中。

漫谈匈奴匈奴究竟是从哪里来(秦直古道让匈奴人退却七百多里)(3)

漫谈匈奴匈奴究竟是从哪里来(秦直古道让匈奴人退却七百多里)(4)

漫谈匈奴匈奴究竟是从哪里来(秦直古道让匈奴人退却七百多里)(5)

前段时间港珠澳大桥竣工通车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了热潮,雄伟壮丽的跨海大桥像一条巨龙在海面上延伸的时候,我不由得对桥梁的设计师和建筑师竖起大拇指,正是他们攻坚克难,完成了桥梁建造史上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也不禁想到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和技术修建的秦直道呢?直到看见修建秦直道的土块是我才明白,因为建造秦直道所使用的土都是“熟土”,也就是将建筑用土全部炒熟或者碾碎用火烧焦,这样加工过的土寸草不生,再把它们用碌碡夯实在一起,那整条路面就会像“混凝土”一样坚固。

两千多年的时光太过久远,远到记不清英雄的面貌,历史中的蒙恬、秦始皇、公子扶苏是否高大英俊,是否有过悲欢离合,这些都如同秦直道上的落叶,安静的飘落在角落里。但他们修筑的秦直道却见证了他们一生的丰功伟绩和理想抱负。

历史悠久的秦直道上,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凄楚婉哀,有的惊心动魄,有的令人惊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失败后是沿着秦直道回来的,汉代和亲公主也是沿着秦直道上奔向不知名的远方的,从军事道路到商贾运输,从车马喧嚣到消声沉寂,秦直道一直都存在着……

褪去历史的铅华,秦直道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风采,绵延七百多公里,至今没有一段完整的遗迹。徒步走在秦直道上,探寻荒芜的小道,肆意挥洒自己的情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审视自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