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1)

黑暗尽头的音乐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是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2)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第二乐章:行板(电声改编版)

小时候,我很喜欢把名种名人名言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得家里到处都是,仿佛这些经典的句子,具有某种特别的魔力,可以保佑我考试及格,打架得胜。后来因为贴得太多,以至于妈妈不得不严正警告我,镜子上不许贴,卫生间不许贴,窗户上不许贴,书包上不许贴.....

在我贴过的名人名言中,记忆最深的一句就是乐圣贝多芬写在《C小调第五交响曲》乐谱上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小学五年级我曾经用这句大大出名的格言为主题写过一篇作文,大意是很多人认为我是差生,永远考不上重点中学,对此我是否应该自甘堕落?没想到我这篇自命不凡的作文,意外得到了语文老师的公开表扬——最近XX同学很努力,我相信他一定能......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顽劣成性,成绩年级垫底,被老师表扬是件小概率事件。更多时候,我不是被脾气火爆的班主任劈头盖脸地骂,就是被老爸耳提面命的打。要做到贝多芬那样,不低头,敢反抗,风险实在太大。老人常说,打蛇打七寸,如果命运是条大蛇,你真敢去打它的七寸吗?其实小屁孩哪里知道什么是命运?我们经常算命,在我们算命时,命也在算计我们。那篇作文几个月后,我最终没能考上重点中学。命运,这家伙最不礼貌,平常你根本看不到她的影子,她也从来也不敲门,当你真见到她时,一切都已经注定了,想逆天改命已经晚了。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3)

贝多芬画像,1802年

1802年,路德维希· 冯· 贝多芬刚刚32岁,正当壮年,风华正貌,名动维也纳。在那年的画像里,他的头上还没有支起狂野的爆炸头,但他锐利的目光已经让人不敢直视。不过,至钢易折,1802年对贝多芬来说,显然不是个好年份。悄悄潜伏的命运,乘乐圣不注意,给了志得意满的他狠狠一套连击:突然加重的耳病,让他单耳失聪,再加上几段接二连三的失败爱情,让这位连横扫欧陆的拿破仑都不放在眼里的狂男子,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颅,他痛苦得不想再活下去。

醉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802年深秋,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区的一所房子里,写下了著名的遗书(海利根施塔特遗书),要告别这个对他不公的世界:

永别了!我死后请不要把我遗忘,我还是值得你们怀念的!

死去元知万事空,你们真的会怀念脾气恶劣的我吗?我的音乐是否足够让这个世界永远记住我的名字——对此,32岁还没有写出《欢乐颂》的贝多芬,似乎还没有把握。十年前,年轻的贝多芬绝决地告别家乡与初恋,只为了在音乐之都维也纳赢得一顶属于他自己的音乐王冠。可是王冠还没有加冕,命运却不负责地捉弄了他,用听不见的音乐和得不到的爱情试图让倔强的贝多芬屈服。壮志未筹身先死,贝多芬内心充满了不甘。一封遗书越写越长,写到最后,脾气暴躁的贝多芬火大了——不就是耳朵听不到乐音了吗?难道神圣的音乐,就不可以在人的内心生长?!

乐由心生,心外无花!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4)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第三乐章:谐谑的快板(著名的大象之舞)

福特文格勒指挥

风靡19世纪的土耳其咖啡

老天不公,命运无情,人间原本就是这么黑暗,但他相信自己就是缪斯女神的天选之子,相信自己肩负着将天堂里的音乐之光带到人间的使命,他相信自己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给人类带来火种的英雄普罗米修斯。是英雄,哪能这么容易就被命运女神如此轻易地算计了?!

这世间多少人被命运击倒?当人生失去了活下去的支点,就如同鸟儿折断了翅膀。我相信在海利根施塔特寂寞的乡间,在1802年的至暗时刻,当黑暗即将围拢,吞没一切的时候,耳鸣已久的贝多芬,终于听到了属于他的乐音,乐由心生,就在他内心深处,那被命运扼住的神圣音乐,重新开始向上生长。

很多人放弃自杀是因为没有杀死自己的勇气,但我相信,对贝多芬而言勇气不是问题,唯一重要的是,那失而复得的音乐再次照亮了他的生命。于是,贝多芬迅速地把这封音乐史上著名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的遗书收进了抽屉,收拾好破碎一地的心情,气定神闲地从书桌边的小袋子里数了60枚香喷喷的阿拉比卡手工烘培咖啡豆出来,为自己手工煮了一杯提神醒脑、不放糖的土耳其咖啡,也许还有一小块女仆为他特制的维也纳巧克力蛋糕,然后,重新投入音乐伟大的征程。

痛苦是人生的答案

我的灵魂是个热情的舞者

她伴着隐秘的音乐翩翩起舞

那些音乐只有我能听见……

——贝蒂娜· 布伦塔婼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5)

《C小调第五交响曲 第一乐章:快板》

李斯特钢琴改编

格伦· 古尔德演奏

图:克里姆特著名壁画《贝多芬》命运主题(真人COS)

法国大哲学家萨特曾解释人存在的永恒矛盾:人生都是命中注定的,但自我却是由行动决定的。当你不在行动,命运就会吞噬你。从1802年开始,贝多芬显然没时间去和命运女神理论。他必须行动起来,让音乐追随着心灵飞向“远方的爱人”(远方的爱人,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歌曲)。

从1803年开始,贝多芬花了整整五年时间完成了精世绝伦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这是一首改变了音乐史的杰作,整首曲子,从铿锵有力的、三短一长的四个简单音符(G-G-G-bE)开始,起承转合,最终演绎成了一首壮美绝伦的天地悲歌。临了,大师还不忘在谱纸开头的小节边特别标注了:

命运的敲门声

是的,即使是骄横跋扈的命运女神,想见大师也要先敲门。因为大师太忙了,没空理她。五年后的1808年冬天,《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次地维也纳首演,终于把贝多芬的声望推向了高峰。年轻时,我第一次听到它时,恨不得马上把巴赫和莫扎特苦心搭建的巴洛克音乐圣殿拆了。后来,与贝多芬同时代的伟人歌德,在自己家里听到门德尔松用钢琴弹奏此曲时曾形容:

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篇章

简直要把房子震塌了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6)

迷娘曲:你知道那个地方吗?

歌德的情人、贝多芬的红颜知己

邮票上的贝蒂娜· 布伦塔诺

1808年,在维也纳现场聆听了《命运交响曲》首演的,还有美丽的女诗人贝蒂娜· 布伦塔诺,这位美丽而不羁的女性,被这伟大而壮丽的音乐彻底折服了,她写信给自己的情人——大文豪歌德,热情描述了她第一次见到贝多芬的情景:

没有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力量有他那样自信,当我初次看见他时,整个世界在我面前消失了。贝多芬使我忘记了世界,甚至忘记了你,啊,歌德——我敢断言这个人物远远地走在现代文明的前头,而我相信我这句话是不会错的!

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一种天才,你可以讨厌他的坏脾气,但在他伟大的音乐面前,你只能伏首称臣。

歌德的情人贝蒂娜很快就成了贝多芬的超级粉丝,就如同她当年征服歌德一样,多情又不羁的贝蒂娜永远主动出击,当她温柔地挽住乐圣手,告诉他:我就是你的布伦塔诺时,贝多芬显然也被这意外的柔情打动了。据说当时贝多芬正在创作一首名叫《迷娘:你知道那个地方吗?》的艺术歌曲,歌词正是歌德年轻时的诗作《迷娘曲》中著名的一段。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7)

图:克里姆特著名壁画《贝多芬》爱情主题(真人COS)

贝蒂娜不仅渴望成为歌德梦中的迷娘,热爱音乐的她毕生都在沉闷的生活中寻找那神秘的、能够点燃她生命的音乐,曾告诉她的诗人哥哥:

别告诉我要平静,那没用。对我来说,平静的意思就是正襟危坐,双手放在膝上,两眼直视着晚餐桌上的肉汤……不管世上的警察制定怎样的规则,来约束灵魂,我都绝不遵守。我的灵魂是个热情的舞者,她伴着隐秘的音乐翩翩起舞,那些音乐只有我能听见

贝蒂娜,天才的收割机,娇小而美丽,温柔而不羁,她是19世纪初维也纳最叛逆的文艺女神,但在她沸腾的内心,始终有一个愿意:她希望19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和音乐家能见面,因为“诗与歌天生就应该是一对恋人”。对美人的建议,贝多芬欣然表态:“歌德的诗让我幸福!”。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8)

幸福吗?对此,歌德也许不敢苟同,年事已高的歌德身居高位,早已不再是年轻时狂飙突进运动的无畏斗士,他对贝多芬那种可以“震塌房子”的音乐,始终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对年轻得可以作自己女儿的贝蒂娜,他又爱又恨。年轻时歌德曾深深爱过贝蒂娜的母亲,在情欲的迷宫里,贝蒂娜青春的肉体如此迷人,却又不断刺痛着歌德已经衰败的心灵。他既无意在贝蒂娜挑起的这场关于艺术的角斗中,和贝多芬争个高下,更无法象高贵的勇士一样,向他的对手致以崇高的敬意。

但而对贝多芬而言,有没有贝蒂娜,歌德都是一个值得他尊敬的名字。年轻时贝多芬就拜读了歌德的所有著作。他相信贝蒂娜也许真的就是那位从歌德美丽的诗句中走出来的生命舞者——迷娘,她是爱情虚幻的使者,她带给他无法言喻的激情,却又留下长长的伤痛,但这伤痛和歌德无关。

1810年,当贝蒂娜突然嫁人,失恋的痛苦再次穿透了贝多芬的心,他给朋友写信道:

在钢琴旁我遇到了一个可爱的、具有魔力的姑娘,然而在激动与欢乐之后,我终于发现,她同我是如此不一样………于是,我只能向着内心深处去寻找一个支点,在外部世界我根本找不到支点,我找到的只是破裂的友情与爱情,只是伤感与伤痛。

是爱情给了沉闷单调的生活以魔力,但爱情并不是人生的答案。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9)

爱格蒙特序曲

福特文格勒指挥

照片:贝多芬在海利根斯塔特的故居

1810年,夹在两位伟人之间的贝蒂娜漂亮地逃跑了。她意外地嫁给了一个小诗人,但又和歌德、贝多芬同时保持着亲密的友谊。这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女人,一个美丽的妖精,她一生追逐爱与自由,但总是缺少面对孤独的勇气。

再次失恋的贝多芬返回了他在海利根斯塔特的家,返回了他孤独的内心——他知道,只有在这里,他可以找到一个人生坚实的支点,来对抗命运无情的重击。面对孤独,英雄绝不会逃跑,而是需要更多的勇气,更多的力量,去扼住命运的咽喉。

1810年,贝多芬以歌德年轻时的悲情诗剧《爱格蒙特》为本子,创作了《爱格蒙特组曲》,你可以从其中的著名篇章——《爱格蒙特序曲》中感受到,那一再重生的力量,碾碎了小女人轻浮的爱情。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在向他敬重的歌德致敬,也是一曲爱的挽歌,更是一首孤独的独白,是大师向内心寻找支点的艰难旅程,它是大师交响世界中一支非常独特的杰作。

你听:弦乐组在低音区奏出一连串沉重的音符,看不见的命运如同笼罩世界的巨大阴影,紧随其后的管乐宛如孤鹰,沿着命运的阴霾独自翱翔,直到越飞越高,穿云射日而去,它引领着大地上那些被压抑太久的自由灵魂也纷纷逃离漆黑的夜色,史诗一般的音乐,从沉痛一直到狂乱,重压之下的激情,就象酝酿以久的火山一样喷薄欲出。

注:《爱格蒙特组曲》原本的计划可能是一部歌剧,它以歌德的同名诗剧为角本,讲述了荷兰独立运动中,被西班牙独裁者处死的英雄爱格蒙特的悲剧人生。组曲中最出色的部分就是其中的《爱格蒙特序曲》

低头还是昂首

一个人应该每天听一首小小曲子

读一阙小小的诗

看一张出色的画

如果可能,做一件合情合理的事

——歌德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10)

歌德与贝多芬,1812

1812年,在贝蒂娜热情的搓合下,狂飙突进运动的文坛领袖歌德与维也纳古典乐派新一代的旗手贝多芬,终于在波希米浴场的场坦帕列茨会面,两位伟人相见恨晚。

坦帕列茨当时是欧洲著名的避暑胜地,中欧各国的王公贵族经常到这里来度假。那一次贝多芬和歌德手挽着手散步归来,不期而遇了正在此地度假的奥地利皇族,当远远地看见招摇的皇家队伍,歌德马上挣脱了贝多芬的手臂,闪到路边,摘下帽子,静侯皇家经过。贝多芬希望歌德一起继续前进,歌德没有听。于是贝多芬只好丟下歌德,事后贝多芬在给贝蒂娜的私信描述那天的故事:

我只能独自对走近的皇室(礼貌地)按了按帽子,然后扣上外衣的纽扣,背着手,向密密的人群迎面走过去......那些大人先生们大都是认识我的,皇后先向我打招呼,太子鲁道夫停下向我脱帽(贝多芬他教过鲁道夫钢琴,太子算是他的学生)。我看着这队人马从歌德面前经过,他就站在路边,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客气.....

君王和公卿尽可以造就教授和勋章,但他们不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就超越庸俗的心灵——因而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些皇公贵族应当感知我们的伟大

——贝多芬书信集,1812

贝多芬是怎样教训歌德,歌德的反应又如何——信中没有说。据当时歌德给他的挚友、音乐家釆尔徳的信中描述:

贝多芬,不幸是一个倔强到极点的人,他认为世界可憎,这无疑是对的,但这并不能使世界对他和对别人变得愉快些。我们应该原谅他,替他惋惜,因为他就是个聋子!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11)

《C小调第五交响曲 第四乐章:快板》

贝多芬画像,1812

歌德比贝多芬大21岁,敢教训身为文坛领袖、魏玛高官的歌德,自然让歌德很没面子。而且,还要拿这种事,向两人共同的红颜知己炫耀,我相信当时的歌德一定气得面色铁青。很久以前,我总觉得:考虑到歌德、贝多芬与贝蒂娜三人特殊的关系,这个由贝多芬自己讲述的著名故事,很可能夸张了当时发生的一切。

然而,先不管故事本身是否夸张。这个故事,其实也是在质问每一个人的心灵:面对权势,你会低头,还是昂首?!

年轻时,这个问题很简单,目空一切才痛快。然而,当你从热血少年混到油腻大叔的年纪,你很可能就会有不同答案。比如当了官的莫言,就很看不惯贝多芬的无礼。他在一篇著名的演讲中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终于意识到,其实象贝多芬那样无礼很容易,反倒是象歌德那样鞠躬更难!莫言一席颠倒难易的“高论”,很体贴地安慰了天底下早已习惯了向权势低头的众生。

向强大的力量低头,向权势低头,向命运低头,向富贵低头——有时这是人生不得已的妥协。因为你何苦要和这个冷陌的世界对抗,直到撞到头破血流?受伤的仍是你自己,这个世界并不因为你的顽抗而改变。莫言年轻时顶撞的领导,也不会因为一个愣头青的无礼而羞愧。从这个意义上讲,歌德的低头是生活的智慧——当你做不了贝多芬时,你就得学会象歌德一样低头。人的一生,力量有限,你总不能事事都呈英雄吧!

然而,奇葩的是,在莫言的高论里,低头的才是英雄。仿佛被迫的低头让他软绵绵的脖子承受了多么天大的打击——这实在是狗熊的哲学。就如同,歌德的朋友用嘲笑贝多芬是聋子来安慰歌德一样可笑。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12)

其实,虽然一生痛苦于严重的耳鸣,但贝多芬并不是聋子。

其实,作为和贝多芬一样的杰出人物,歌德并不需要此等莫言式的拙劣安慰。歌德依然有着高贵的心灵,以及对爱与美的敏感。即使被贝多芬讥笑,他依然保持着对贝多芬艺术的尊重。身居高位,但他从来不是权势的一部分。他的选择,只是代表了一种人生的智慧:65岁的他,早已没了少年维特式的烦恼和爱格蒙德式的英雄气概,他早已懒得和这个世界继续对抗,他早已从年轻时代壮丽的人生旅程中归来,艺术与爱情、真理与自由,对他而言都已经不再重要。低头是一种和解,和岁月和解。低头也是一种妥协,这是属于年老歌德的——“一件合情合理的事”。

然而,贝多芬不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艺术与爱情、真理与自由都是支撑他生命的一切,没有它们,他早已沉沦于1802年要命的耳鸣中;没有它们,他早已沦陷在失恋的绝望中。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名著《诗学》中说:悲剧的本义在于让人认识到命运的无常,悲剧的价值在于净化人的心灵。悲剧的意义在于塑造英雄。因为没有点英雄气概,你拿什么对抗命运无情的打击?

不同的人生处境,决定了两人完全不同的选择。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13)

贝多芬唱片上的爱格蒙特雕像

事实是,歌德可以不再写诗,安静地看着桌上的肉汤。

贝蒂娜可以不再恋爱,老实地嫁人,去抚养七个孩子。

但贝多芬不能不作曲,出生平民的他没有权势可以依靠。如果再没有音乐,无情的命运早已将他碾碎。当一个颗心灵注定了要对抗命运与孤独时,他不能低头,他也无法放弃抵抗,因为除了自杀,他的人生早已退无可退。正是生活的绝境,铸就了贝多芬不同凡响的壮丽音乐——这些充满痛苦的音符,充满骄傲的旋律,同时也充满了力量,它们是暗处的光,穿透了时代的黑暗,穿过了人世的权势,改变了人们的态度,也鼓舞着后世的我们,展开梦想的翅膀。

你我皆凡人,人生总有要低头的时候,即使强硬如贝多芬也不例外。然而,在我们的一生中也总有些时候,你不能低头。小时候,我也贴过一句歌德的名言:不要把自己的事交给别人。

同样,你也不能把自己交给命运摆布。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14)

———— 未完待续————

活动预告

主题:贝多芬-听不见的声音

时间:2020年11月21日,下午15~17点(周六)

地点:杨浦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长海路366号)

主讲人:周海,周磊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我们公号的小店

贝多芬最好的命运(贝多芬250周年第三章)(15)

期 待

喜欢自由地畅聊音乐与艺术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微信群:黑胶叔叔的木屋,方法是,在微信通讯簿添加ID:blacklakers为好友,之后我们会拉您入群。

公众号专属的微博:weibo.com/lpmusic33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和微博上面留言

转发,分享美好与感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