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1)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解放军第一款制式狙击枪79/85式

很难想象曾经同美军苏军都交过手的解放军,竟然没有装备制式狙击枪。直到1979年,解放军在中越战争吃了亏,才紧急山寨苏制SVD狙击枪,推出了79/85式狙击枪。该枪非常的烂,在国际上甚至不被认可为狙击枪。听萨沙说一说吧。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2)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以后,解放军在轻武器上吃了很多亏。

其中一些吃亏,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早在北越抗法期间,我国就系统地对其进行援助,派驻了大量军事人员进入北越。

随后直到南越政府垮台,我国在北越仍然有大批各种军事人员。当时中越关系很好,北越也将自己装备的别国武器和缴获的美式武器,赠送给我们。当时我国各种兵工设计单位,都收到了大量美苏武器的实物,大到战斗机,小到匕首,什么都有。

解放军的军事人员甚至战地摄影师,都看到北越军队是如何作战的,也接触过他们的武器。

照常理来说,他们应该看到了北越军队的作战,却没当回事。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3)

到了中越战争爆发的时候,我们就为之前的视而不见、固步自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狙击枪方面,我军一度吃了大亏。

北越从建军以后,就开始一系列成功的狙击作战。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4)

北越正规军和游击队都配备了大量手持SVD狙击枪,给美军造成重大人员损失。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向排长丹中尉敬礼,后者急忙制止。这是因为北越的狙击手到处都是,专门用狙击枪射杀美军军官。

在越南丛林战中,北越狙击手往往伪装躲避在树上、草丛中、灌木内,在200米距离内射出百发百中的子弹。让美军最头疼的就是在南越地区活动的越共游击队,他们手中的狙击枪非常适合游击战。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5)

在扫荡清剿中,美军随时可能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子弹撂倒,处于时刻惊恐中,有些士兵甚至因此发疯。

越南战争中,北越军第32步兵团、第700狙击营和C100狙击连这些名字,让美军闻风丧胆。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6)

在电影《全金属外壳》中,区区一个越南女狙击手,不但击毙了多名美军,还阻挡美军一个排长达几个小时。

尝到了甜头的越军,每个步兵团都有3个10人的狙击班。这些狙击手都受到过严格的训练,绝非自学成才的野路子。

他们使用专业狙击枪,几乎可以做到弹无虚发。整个越战期间,直到美军撤退回国,无时无刻不受到北越狙击手的骚扰。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7)

北越狙击手甚至可以渗透到美国军营之外,进行骚扰性狙击,搞得美军日夜不得安宁。

吃了大亏以后,美军从60年代后期开始训练师一级的狙击手,并且配备专业狙击枪。

为啥?美军认为,对付北越狙击手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狙击手。

夸张的是,我军竟然对美军的惨痛教训无动于衷。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8)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时,我军并没有专业狙击枪,也没有专业的狙击手。每个步兵连或许会让射击技术最好的一两个士兵,拿着一支没有狙击镜的56式半自动步枪,作为临时的神枪手。

相反,越军主力的步兵班配备一支苏制SVD狙击枪,四处狙击我军。

我军有多名高级军官,牺牲在越南狙击手的枪下。

在战争中,解放军有两个师级军官牺牲,其中一人就是被越南狙击手射杀。

赵连玉时任42军126师副师长,在一个高地上勘察地形,被敌人狙击手打中。

子弹射穿赵连玉的颈部,后者当场牺牲,时年49岁,当时是1979年

除了高级军官以外,我军普通官兵也经常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子弹击中头部。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9)

而我军在1979年时普通士兵都没有参加过实战,部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新兵。

在狙击手带来的巨大压力下,很多新兵的精神濒于崩溃。

军人大多不怕眼前的死亡,而是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会死亡,也就是不可预测的死亡。

事实证明,狙击枪可以对现代战争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绝对不是什么可有可无。

解放军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没有专业狙击枪。越军常用苏制德拉贡诺夫SVD,是步兵班的制式装备。

相反,我军采用没有瞄准镜的56式半自动步枪,即便在400米内也无法同SVD抗衡,更别说400米外。

尤其是超过400米距离,我军因为缺乏狙击枪,几乎是单方面被越南狙击手吊打,只能依靠机枪甚至迫击炮进行压制。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10)

万般无奈下,我军将1979年缴获的大量苏制德拉贡诺夫SVD狙击步枪,交给国内军工人员,试图进行仿制。

万幸的是,SVD狙击步枪也是苏联的一种全民战争武器,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仿造的难度并不大。而中国毕竟有着丰富的仿造步枪的经验,之前还自行研究了63式自动步枪。虽然63式研发是非常失败的,毕竟积累了很多设计经验,更别说我们还有成熟的仿造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的经验。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11)

中国进行逆向仿制,花费了1年就搞定了,在1981年批量生产装备前线,这就是著名的1979年式7.62毫米狙击步枪,也叫作79式狙击枪。

后来根据前线的一些反馈做了小幅度的改进,在1985年正式命名为85式狙击枪。

85式和79式的区别很小,主要是两个地方的改变。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12)

第一是改变了79式枪膛的膛线。

79式仿造成功以后,发现发射53式步枪弹时,弹道和瞄准镜不匹配。

在100米距离归零,到了200米精度就大幅度下降,到了1000米外子弹就完全乱飞。这显然是仿造时候出现了问题,因为越军使用SVD并没有类似的问题。

后来才发现,山寨79式时,完全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切都是原样照搬,使用了315毫米缠距。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13)

但越军的SVD并不发射53式步枪弹,而是发射SVD的苏制狙击子弹。

而我国目前没有这种狙击子弹,短时间内也不能研发出来。

无奈之下,将85式的膛线缩短到SVD新版本的240毫米缠距,以配合53式步枪弹。

显然,这又是低级失误,说来说去还是闭门造车的结果。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14)

第二是对瞄准镜有所改变,但具体改进了什么并不明确。一说SVD采用瞄准镜采用小灯泡照明分划板,可靠性差,85式改为二极管。

79式存在严重问题,量产的都是85式狙击枪。

由于79式名气太大,国外一般不说85式,都说是79式。

严格来说,79式狙击枪是解放军建国后装备的第一款制式狙击枪。

79式和85式都是SVD的简单山寨,各方面基本一致。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15)

那么,苏军为什么在60年代开始装备SVD狙击枪呢?

二战中,苏军很重视狙击手的作用。主要是在1939年苏芬战争中,忽视狙击作战的苏军,被芬兰狙击手狠狠修理了一通。

著名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就击毙了505名苏军。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大量使用狙击手。除了猎杀敌人军官、通讯兵、后勤兵等重要目标外,苏军狙击手大大的削弱了德军的士气。

二战结束以后,苏军认为狙击版的莫辛纳甘步枪,是一战之前设计的老旧步枪,必然要被淘汰。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16)

苏军在1958年开始研究SVD狙击枪,在1963年开始大量装备部队,成为苏军制式狙击枪。

这种狙击枪属于简单粗暴的武器,很容易上手,实用性强,不识字的游击队员训练一段时间就可以拿着打仗。

而SVD狙击枪诞生以后,立即遍布全世界各大战场,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搞笑的是,在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阿富汗游击队用SVD狙击枪让苏军吃了大亏。

不过,按照西方的标准,SVD不能算是狙击枪,充其量最多是精确射手步枪。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17)

什么是精确射手步枪?

也就是在500米内精确射杀敌人,尤其可以穿透部分障碍物精确射杀敌人的步枪。

这种步枪必须比一般步枪更为精准、射程及杀伤力更大、比一般狙击枪射速快,为步兵班提供即时的精确火力支援。

精确射手步枪虽然可能射程达到800到1000米,一般不需要在这么远的距离作战。

而精确射手也不同于狙击手!

狙击手的编制至少在营和团一级,作战时首先要隐藏自己,在隐蔽处射杀远距离目标。狙击手要尽量避免同敌军正面交火,尤其不能暴露自己,非常强调一枪毙命。

狙击手仍然可以使用单发手拉步枪,他不需要进行持续射击。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18)

简而言之,狙击手首先要保证自己没事,其次才是猎杀敌人。

精确射手则一般配属步兵连排,有的国家直接配属到步兵班。

它的作用仅仅是在500到600米内连续发射精确子弹,射杀普通步兵难以击中的目标,比如距离较远或者敌人隐蔽较好。精确射手平时多和步兵班一起活动,理论上存在近距离遭遇敌人的可能性。所以精确射手大多使用半自动步枪,必要时也可以进行近距离的枪战,连续单发射击敌人。

西方认为,精确射手步枪是介于狙击枪和自动步枪之间的东西。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19)

自然,苏军并没有将SVD定位为精确射手步枪,而是大纵深机械化作战的狙击枪。

在苏军看来,由于未来苏联参加的战争肯定是装甲兵团的全面冲击,坦克、飞机、大炮都是主角。

远距离目标,肯定是由各种重武器来消灭。而当时苏联步兵人人都乘坐步兵战车,上面就有1门火炮(甚至2门)和2到3挺机枪,远距离重火力压制是足够了。

步兵狙击枪根本不需要太远的射程,五六百米就足够了。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20)

SVD的设计者是苏联枪械大师叶夫根尼·费奥多罗维奇·德拉贡诺夫。

德拉贡诺夫和枪王卡拉什尼科夫是同龄人,出生在沙俄时期的1920年。

德拉贡诺夫的家庭是军工世家,爷爷就是一个军火工程师,从小耳濡目染很喜欢研究枪械,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射手,尤其酷爱远距离射击。

苏德战争期间,年轻的德拉贡诺夫入伍成为一名军械师,负责修理各种枪械。

二战结束以后,25岁的德拉贡诺夫转而成为枪械设计师,设计了一系列优秀的高精度步枪,也包括SVD狙击枪。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21)

85式长度高达1米22,空枪重4.3公斤,又长又重,携带很不方便。

不过,既然是狙击枪,这个长度和重量也是可以接受的。

SVD采用短行程气动式活塞原理,转拴式枪栓方式运作的半自动步枪。

这种设计让枪支结构非常简单,可靠性比较高,保养也很容易,缺点是枪支精度稍差。

SVD是半自动步枪,也就是每扣动一下扳机,就可以发射一发子弹,可以连续单发射击。

它使用10发弹匣,以保证维持一定的火力。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22)

SVD的外形同AK47颇为相似,一说是德拉贡诺夫借鉴了AK47的结构设计。不过,两种枪内部是差距巨大的。AK47采用的是长行程活塞,而SVD为短行程,目的是提高枪支射击精度。

SVD有一套光学瞄准镜和一套机械瞄准具,互相不冲突。

在紧急境况下,如近距离遭遇敌人,狙击手可以使用机械瞄准具,瞄准后连续射击。

SVD的4倍光学瞄准镜可以快速拆卸,提供800米的有效射击距离。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23)

SVD是传统的步枪,枪托、握把和护木都是木质,同二战期间的步枪没什么不同。

事实证明,SVD装备部队以后将苏军步兵班的步枪射程,有效提高到400米以外。这在战术上是非常重要的。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24)

不然苏军步兵遇到敌人远距离攻击,只要没有机枪就只能坐以待毙。

有趣的是,SVD还可以安装刺刀进行肉搏。但安装刺刀以后,会导致全枪的重心失衡,枪也就打不准了。另外,苏军狙击手都会配备手枪,根本不存在拼刺的场景。

遗憾的是,SVD的精度不高。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25)

SVD可以使用老式的莫辛纳甘7.62毫米步枪弹(53式步枪弹),这样会导致较远距离精度严重下降。

苏军狙击手一般使用7N1狙击弹,这是苏联50年代研发的专业狙击弹。

直到1999年,钢芯的7N1才被铅芯7N14狙击弹取代,后者的性能更好。

如果使用普通的步枪弹,SVD在100米距离子弹散布为直径24厘米的圆形内。

这个数字并不合格。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26)

要知道,人类的头部宽度为15厘米以上。换句话说,子弹散布到24厘米,就不能保证在击中人类头部,只能保证击中宽度0.6米左右的身体。

而距离才短短100米,如果只是要击中身体,用自动步枪或者半自动步枪就足够了。

到了300米,子弹就有严重下降,800米距离更是会分散到直径1米的圆形空间。

就算再好的射手,在800米也无法保证二三枪内击中敌人。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27)

自然,如果SVD使用7N1狙击弹,精度会提高不少,100米距离散布直径8厘米内,可以保证一枪击中头部。300米的精度也提高不少,至少可以一枪击中身体。

但是我军没有专业狙击弹,导致85式狙击枪的精度平平。

即便存在精度问题,解放军仿造SVD,也有很好的实战效果。

85式大量装备部队,让解放军有了反制越军的武器。没多久,解放军就出现了一批优秀狙击手。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28)

比如著名的向小平,1966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入伍后他苦练射击技术,最终成为全团甚至全师第一射手。他在1988年赶赴老山前线作战,当时大规模战争已经停止,越军仍然不断派遣狙击手打冷枪袭击我军阵地。

向小平拿着他的85式,进入39号阵地,开始了阵地狙击任务。经过40多天艰难困苦的狙击作战,期间几次遭遇危险后,向小平以31发子弹击毙越军30人,击伤1人,被称为“老山第一杀手”。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29)

还有个著名的独臂狙击手武凤保。他是235团1营机枪连班长,被一枚地雷炸断了左手,却不愿意去后方养伤,主动成为一名狙击手。

资料中这么写:武凤保成为我军收复老山以来,第一个带着断臂重返战场杀敌的残疾士兵。进入前方的猫耳洞后,武凤保在猫耳洞左前方50米的石缝里设置了狙击点。武凤保用独臂举起狙击步枪瞄准,又用残缺的左臂挟住枪,让狙击步枪更稳。他瞄准了一个越军士兵,成功一枪命中。

远处的观察员举着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这名越军被当场击毙。剩下3名越军赶紧往猫耳洞里钻。武凤保对准洞口,又开了一枪,击中一名越军的大腿。这名越军被拖回洞里,事后证明因失血过多死亡。武凤保以独臂成功狙杀两名目标。他在前沿阵地坚持战斗86天,毙敌3人,伤敌1人,战后被成都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30)

85式服役后,改变了我方被动挨打的局面,也让解放军接受了狙击手的概念。

同时,85式也大量装备武警和特警部队。

在之前几十名的警匪狙击作战中,就经常看到85式狙击枪的身影。

不过,85式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军警反应最大的就是精度不够。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31)

相比苏军的SVD,我军一直没有开发85式使用的专业狙击弹,只采用普通53步枪弹。

这导致85式的精度不好,勉强可以军用,但完全不适合警用。

毕竟军人一枪没有击中目标,大不了再补几枪。

警方狙击手一枪没击中歹徒,后果就不堪设想,可能杀害人质、引爆炸药或者威胁到无辜群众。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32)

1993年,海南警方狙击东方县悍匪头子刘进荣时,85式狙击枪就掉了链子。

由于刘进荣团伙装备长短枪支还有手榴弹,警方决定不要强攻,擒贼擒王。

除了参加过中越战争的退伍侦察兵刘进荣比较凶悍以外,其余团伙小弟基本是乌合之众。警方只要击毙了刘进荣,小弟们立即作鸟兽散。

于是,警方调动两个顶级狙击手,部署在刘进荣马上就会出现的村外树林里。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33)

武警狙击手到了村外后,发现树林距离村子有五六百米,觉得太远了。但这个村子附近只有这片树林,没办法只能钻进去伏击。两个狙击手一前一后,一个距离大概600多米,一个距离560米。

埋伏到第3天中午,刘进荣才独自出现,佩戴者手枪站在村口抽烟。两个狙击手认为这是绝佳的机会,前进到距离目标350米后开枪。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34)

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出现了,狙击手连续射击很多枪,尤其是85式狙击枪连续射击,只有一枪击中了刘进荣的小腿,还有一枪可能击中了手腕。

刘进荣并没有受到致命伤,完全有可能开枪还击。

而这个侦察兵刘进荣的战术素养,也不怎么样。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35)

被击中小腿中枪后,他竟然不知道躲避,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在原地蹦蹦跳跳,四面查看情况,期间不断有子弹落在他的身边。

直到手腕又中一枪,刘进荣才看到了狙击手,连忙单腿跳着逃走。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36)

刘进荣中枪以后,花费长达20秒才选择逃离,蹦蹦跳跳长达7秒后才逃出狙击手视野。

在长达27秒内,一支85式狙击枪和一支81式自动步枪打了30多发子弹,都没有击毙刘进荣。

最后只能靠武警步兵冲入村内,乱枪将带伤顽抗的刘进荣击毙。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37)

这次行动,最好的看出来85式狙击枪的精度问题。武警精选的狙击手,技术上应该是过硬的。他前后打了很多发子弹,双方不过相距350米,却只能将刘进荣打伤。

换句话说,我们仿造的85式狙击枪,即便在300多米仍然不能做到一枪毙命,甚至连射多发子弹也打不中。

显然,如果是歹徒劫持人质,以85式的精度哪里能够开枪?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38)

这个精度问题是一直都存在的。

在2008年匈牙利举行的“世界军警狙击手锦标赛”中,西方国家使用雷明顿700、AWP、M24这样的高精狙斩金落银,而我方使用85狙导致成绩落后,最后只获得一个“进步最快奖”这种尴尬的奖项。

我国派去的狙击手已经是全国精选出来的高手,射击技术是绝对没问题的。

可惜这种高精度射击中,85式的性能实在掉链子。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39)

除此以外,军方反应85式的瞄准器容易松动,尤其是持续射击后很容易导致偏差,影响射击精度。这导致每次安装瞄准器以后,都要试射来校对精度。平时训练自然没问题,一旦战争期间你怎么去校对?

其实,中国拿着85式参加“世界军警狙击手锦标赛”,还受到了很大的羞辱。当时其他国家选手看到了我们的枪,竟然惊呼怪叫“看!竟然是德拉贡诺夫”,并且纷纷同他们眼中的老古董狙击枪合影。

而我军这次参加比赛时,有一些项目甚至连靶子都看不清,更别说射中了,实在是出了很大的洋相。

总之,85式作为狙击枪并不合格,但作为精确射手步枪还算是勉强合格的。

枪毙一枪打不死(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40)

在今天现代化模式作战中,85式仍然有一定的军事用途,可以用于低强度的军事作战,却根本不能装备警方。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