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如何理解第二人称)

在古文常用“尔”“汝”“女”“若”“乃”“而”,还有“令尊”“令堂”“令弟”等中的“令”,也是第二人称“你”的意思,这些字,怎么会古人口中成为“你、你们”的意思呢?

在此,表现出什么画面,其实你要理解其自然特性,你就很容易理解了——

天地人,一二三。

天一、地二、人三。

在体现人称上的“一二三”,就是“我你他”。

人称关系如是——

我为一,自称第一;发话人

你为二,对称第二;听话人

他为三,他称第三。旁听人

古代汉语中有不少的人称代词,其功用也和现代汉语一样,是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还有己称、旁称和尊称等。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的”“我们”“我们的”。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

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第三人称,又叫他称。

常用“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她”“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还有旁称,亦即称别人,常用“人”字,可译为“别人”“人家”。

“我为一,是第一”。

我为大,老子第一,自大自我,

所以第一人称本为自我第一,故自我谦称较多。

古代汉语中有不少的人称代词,其功用也和现代汉语一样,是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分类: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还有己称、旁称和尊称等。

第三人称是指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第三方。第三人称是指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第三方。

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的字词,在中文中的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用“吾”“我”“余”“予”等,

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

通常都可译为“我”“我的”“我们”“我们的”。

如何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如何理解第二人称)(1)

第二人称:对称,指的是相对于第一人称的对称

第二人称相对第一人称来说,

相当于面对面,

是一种相对的对立关系。

二者之间的关系距离是比较近的。

同时,第二人称比第一人称要小/低一级,

其潜台词——

第一人称:老子中心我第一,

第二人称:尔等不过只能处于第二位置。

故第二人称又叫对称。

常用“尔”“汝”“女”“若”“乃”“而”“令X”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问题来了——

既然第二人称“对称”

那么为什么“尔”“你”“汝”“女”“若”“乃”“而”“令X”

会有“对称”之义?

“对称”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一、“尔/你”相称对方,指相对平衡的对方,

以此相对“称”称呼对方

【尔】

詞之必然也。从入丨八

八象氣之分散。

段注:尔之言如此也,後世多以爾字為之。

如何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如何理解第二人称)(2)

从丨八,八象氣之分散。

从丨八,與小同異。入聲。今本無此二字。

【你】指“尔之人”,同“尔”。

形声会意合体字,人尔为你,尔声。

本义:称说话的对方。

汝也。【通雅】爾汝而若乃一聲之轉。

爾又为尔,尔又作伱,俗书作你。

如何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如何理解第二人称)(3)

二、 “女/汝/若”膝跪地所对自然特性,

以此跪对“称”呼对方

【女】

像少女跪地未长成之形。

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

“女”,膝跪坐所对。

古同“汝”,你。

假借为“汝”。你

三岁贯。——《诗·魏风·硕鼠》

子曰:由!诲知之乎?——《论语·为政》

【汝】也是“女”。

“汝”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如:

汝陟帝位。——《书·舜典》

格汝众。——《书·盘庚上》

汝父为楚王作剑。—— 晋·干宝《搜神记》

汝亦知射乎。——宋·欧阳修《归田录》

吾与汝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又如:汝们(你们);汝辈(你们);汝等。

以“汝”相称,表示彼此亲昵——

如: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汝尔(彼此以“汝尔”相称,表示不拘礼)

如何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如何理解第二人称)(4)

【若】

象形。按甲骨文和金文,象一个女人跪着形,

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

后加“口”,表示顺从口如应诺。

本义:跪地顺从,如诺应。

象女如若点头之形,女若所面对的。

二人对话称呼时,

“若”点头所面对的就是发话人“我”。

你[们];你[们]的

如,诗句中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组词:

若曹:你们这些人;

若属:你们;

若辈:你们,尔辈等人;等。

如何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如何理解第二人称)(5)

三、 “乃/而”使用面对自然特性,以面对“称”呼对方

【乃】

象少女发育长成有胸奶之形。

“乃”指的是女奶胸;

二人对话称呼时,

“乃”胸前所面对的就是发话人“我”。

女“乃”胸前所面对的,是自“我”称;

“乃”是自“我”称的对面,

于是,“乃”就有了自“我”所对称

“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之义。

如,在诗句中:

余嘉勋。——《左传·僖公十二年》

几败乃公事。——《汉书·高帝纪上》

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又如,在组词中:

乃父:你的父亲;

乃翁:你的父亲;

乃祖:你的祖父;你的先祖;

乃公:你的父亲;

乃兄:你的兄长;

等。

如何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如何理解第二人称)(6)

【而】,象而须形。

象面目下部之而须形。

象男子面目垂下而须之形。

“而”所对,就是正“面”所对。

“而”,指的是面下而须所面对。

面所对之对方,对称对方,

也就是“你”或“你们”啦!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

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

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

“而”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颊毛。

你;你的

如,在诗句中——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组词:而翁(你的父亲)

如何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如何理解第二人称)(7)

“令”为什么是尊称对方?

【令】

【令】=【亼 卩】

“卩”,人膝跪地之形。跪所对。

“亼,象三角尖屋顶形;表示房屋所在。

二者合一,

“亼”我所在“卩”跪所对以示尊称对方为“令”,

以面对尊“称”呼对方。

“令”我所跪对所指的对方你,故有尊敬称呼对方你之义。

敬辞,表示“你的”,

用以尊称他人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今人都只限用于尊称对方之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如,

令尊,令堂,令岳,令郎,

令爱,令弟,令兄,令婿,等:

又如,

有此令郎君。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令阃:称对方妻子的敬辞;

令嗣:令郎。称对方儿子的敬辞;

令子:对别人儿子的美称;

令母:尊称他人的母亲;

令似:尊称他人的儿子;

令妹:称自己的妹妹。后来用作敬称对方的妹妹。


我是 @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全通识素养、海外汉语,汉字博物】

想提升自己的汉字教学能力!请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