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黄奕说话(演员请就位第二季)
作者:林宛央
公众号:宛央女子
仍然在追《演员请就位》,目前完整看完了第二期(每期都有上下集,相当于是四期其实),我还是第一次写这个话题时的观点:第二季比第一季更好看。
这个综艺的精彩之处是,它既有演员的视角,更有导演的视角,还顺带邀请了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去参与和理解所谓表演甚至生活——因为所有的表演都在生活里。
第二期看到几个非常喜欢的表演,分别说一下自己的感受,重点还是要写胡杏儿和黄奕。
我自己比较喜欢的表演有四个,挨个说。
一个是《以家人之名》,演员都是新演员,比较脸熟和叫得上名字的就是在《二十不惑》里饰演段家宝的董思怡。
《以家人之名》是今年的小爆剧,谭松韵演技在小花旦里本来也比较出挑,已经把尖尖这个角色演得很有看头,按道理讲董思怡应该是会感受到压力的。
但是,年轻就这一点好处,无畏,自信。
所以舞台上《以家人之名》这个片段里,三个年轻演员的表演都很松弛,尤其是饰演大哥的王锵真的是表演又细腻又自然,太适合演生活剧了。
尽管导演们觉得董思怡的表演虽然好但略显痕迹,可我还是在董思怡身上看到了好演员的天赋。
因为只有20多岁还是个新人的她,已经很敢表达自己对演戏的理解了。
在后台的时候就一直是她在主导三个人的关系,说既然演家人,就应该常常黏在一起,培养熟悉度,也是她第一个敢当面质问郭敬明为什么要给演的很差的流量男团成员一个S卡。
董思怡对演戏的理解力和感知力都很好,可能稍微欠缺的是,她不是那种容易一条就演出最佳状态的演员,需要多磨几遍。放在《演员请就位》的舞台上会有点吃亏,但放在真实的片场,这种演员戏路很长的。
全场最出乎意料之好的作品是辣目洋子的《小偷家族》。这个电影是很多人心中的经典之作,拿下过金棕榈这样的大奖,导演是我特别喜欢的是枝裕和,他的《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记》我爱到极致。
安藤樱在《小偷家族》里的表演有种压抑的痛,已经让人觉得“还能更好吗”?
所以说实话辣目洋子说自己要来演的时候,我是完全不抱希望的,甚至因为对她不了解,我还腹诽:搞不好会像她的名字一样,最终效果是辣眼睛。
打脸时刻来得极快。
辣目洋子演得出奇地好,又自然又有层次,还调动了观众的所有情绪。
这场表演好到全场所有导演都赞不绝口,赵薇连用了三个非常好,尔冬升说超越了原著,在他心里是可以拿影后的作品。
这是继郭敬明给零演技的明星发S卡后,当晚第二件让人感觉surprise的事情。当然这个surprise是完全的褒义。
因为辣目洋子的表现确实会让人惊呼“怎么可能”。一个25岁,没有当过妈,原生家庭幸福的不得了,在网上靠恶搞走红的女孩,怎么能把柴田信代这个如此有撕裂感,宛如胸口怎么都呼不出来的一口气的边缘人物演的这么好?
辣目洋子自己也说她并没有什么痛苦经历,演这个片段主要靠想象以及去感受别人的痛苦。对于怎么演好当妈的感觉,还是靠短暂地向黄奕取经。
可她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让人相信,她就是《小偷家族》里那个命运飘零无助的信代。
什么是天赋,这就是。
不需要自己真的感受过,但是能把别人讲出口的悲伤或欢乐,全转化成自己的力量爆发出来,辣目洋子身上有我们所谓的,极大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和写作是一个道理,有的人读了一百本书也写不出一行字,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能把里面每个字都嚼成情绪,写出千万种感受,就是因为后者拥有了“同情心”“同理心”这种天赋。
胡杏儿也有天赋。
但胡杏儿的天赋我觉得主要还不是表演,而是语言的天赋。
她表演的片段是电影《亲爱的》里赵薇饰演的李红琴受审的那一段。
原作赵薇是用的安徽方言,赵薇说其实本应该讲山东方言的,但是距离开机只有大半个月,现学一门地道方言,她学不会,演起来反而很别扭,于是和导演建议不如用她自己家乡的方言,反正听起来都挺土。
但胡杏儿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已经把安徽方言说的很像模似样了。
以至于台下的赵薇一直说胡杏儿厉害,陈凯歌也再三和尔冬升确认,她真的是中国香港人?因为惊诧于胡杏儿的普通话和安徽方言都讲得太好。
陈凯歌说胡杏儿是冰与火的表演,认为她现实生活里一定是个很理性的人,因为她的表演是能看出来下足功夫,内心给自己定了无数要求,然后默戏默了无数次的。陈凯歌说天赋之外,看得出胡杏儿是个对自己够狠的人。
陈凯歌说到这一段的时候,胡杏儿很激动,想来是陈凯歌恰恰说中了。
胡杏儿对自己有多狠,她是从来没说过的。但是从被骂又土又丑又没演技,到成为TVB花旦和视后,没点狠劲儿这一路怎么撑得过来。
别的不说,就单说在《演员请就位》的舞台上,为了要演出电影里李红琴被迫和孩子分开的痛苦绝望,她明明带着小儿子来,又明知道儿子一岁多正是最黏她的时候,她还是狠下心,在排练的那几天,刻意让儿子不能和自己见面——只是为了体验分别的感觉。
这种狠劲儿,也被带进她的表演里。
胡杏儿演《亲爱的》,是把情绪处理得比较强烈的,她把自己对自己的狠,生活对自己的狠,全放在角色上,是大开大合式的表演。
而最初我觉得表演情绪上可能会很浓烈的黄奕(毕竟她这些年实在动荡),反而特别“淡”。
淡到郭敬明有点不解,认为她表演的这场《风月》不太好,因为情绪始终太平,没什么起伏,一直在那一种氛围里,等待她往上翻一下,但是并没有等到。
但黄奕本人和其他导演都不太认同郭敬明的说法。
我自己作为观众,倒是非常喜欢黄奕处理得这么“淡”。
《风月》这个片段,很像黄奕自己的人生。
原作里巩俐饰演的那个角色如意就是爱错了一个男人,后来明白了一切,最终接受命运的另一种安排,是一种无奈,也是平静的绝望。
黄奕说,如意不需要什么向上翻的动作,她所有的情绪,她最精彩的戏眼,是最后决绝又悲凉推开门的那个背影。
她既是在和那个男人告别,也是在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我自己是特别感动黄奕那个明明是对着男人说,但又像是没对着任何人说的那两句:
“你爱过我吗?”
“可是我现在不爱你了。”
很像呓语,那是一个女人自己与自己的和解,无关男人。她不需要情绪起伏,因为那些爱情战争,那些兵荒马乱的岁月,都是静静发生在心里的。
她一个人走完了硝烟四起的爱情战场。
再见那个男人时,她不过是把那些早已只余灰烬的往事,像说别人的故事一样说出来。
不是刻意的克制,而是岁月的消弭最无声。
哀莫不过岁月无痕。
所以,必须前面要淡,后面那个推门动作才能起到“一切都已过去了”的作用。
有个在现场的演员说,感觉黄奕演戏没有杂念。
我也是同样的感觉,至少在这一场表演里,我觉得她就是在和自己做和解,她不是在演如意,不是模仿巩俐,她就是在演自己。
所以她才会有后来站在台上对导演和观众说的那句话:最凶险的那条路,我已经自己走过了。
是的,最凶险最动荡的岁月,她已经走过了,如意也已经走过了。所以拿出来和别人细说从头的时候,只有淡淡的痛,淡淡的爱,淡淡的恨,都过去了。
因为这一点“淡”,我终于相信,黄奕赢了那一场和自己的战争。
该怎么说呢?
胡杏儿的“狠”,和黄奕的“淡”我都好喜欢。
突然冒在我心里的一句话是:
用胡杏儿的狠,和当下的自己死磕;用黄奕的淡,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让我们都不辜负还能努力的那个自己,但也都能放过曾经不那么好的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