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和司马光不和(成事在勤谋事忌惰)
成事在勤,谋事忌惰,因为懒惰是对宝贵时间的一种浪费,历史上很多卓越的人才都是非常勤奋的人,宋代的两个名相司马光和王安石就是这样的典范。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可是跟着老师学习《左氏春秋》,这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史书,微言大义,对于七岁的孩童来说理解起来很难也很枯燥。但是司马光时常手不释卷,刻苦研读,以至于常常忘记了吃饭喝水,家人对他心疼不已,但是又不忍心责备。为了更加勤奋地学习,司马光拿来一节圆木做枕头,当夜里睡觉的时候,偶然的一次翻身,就会使圆木枕头滚动,睡梦中的司马光就会惊醒,醒来之后就披上衣服挑灯夜读。
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司马光已经打到了于书无所不通的程度,并且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功底,写出的文章文辞醇厚,颇有西汉风骨。司马光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小小年纪就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他的连缀诗文远近闻名。勤奋刻苦造就了司马光在文笔上的造诣,大量的阅读和思考的积累在他年幼的头脑中完成了质的蜕变,最终帮助他有所成就。
宋代的另一名相王安石也是从小就好学不倦,就算是吃饭睡觉的时候,手里的书也常常不肯放下。王安石的学习兴趣很广泛,不管是儒家的经书,还是古代的史书,不管是哲学的著作,还是诗歌和小说,甚至连医书他都认真阅读,贪婪地从书中汲取着知识。不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连农夫怎么种田、妇女怎么缝衣绣花,他都会留心去观察思考。
二十二岁时,王安石考中了进士,被派到扬州做淮南判官,在官署里只要不是在办公,就是在埋头学习。王安石常常废寝忘食地读书,有的时候读书到了天亮,实在坚持不住了就睡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匆忙地起床草草吃点东西果腹,就要去府里办公了。人们常常会看到王安石蓬头垢面、衣冠不整的样子,因为很多时候他连脸都顾不上洗,衣服也顾不得好好整理。
当时担任扬州知府的韩琦看王安石如此不修边幅,以为他夜间不务正业,多次好心地劝告他,让他自珍自爱,切莫误入歧途,王安石听了只是连声感谢太守的教诲,也不做分辩。后来韩琦有紧急的公务很晚来到王安石的住所找他,才知道原来他之所以衣冠不整、形容憔悴,是因为通宵达旦地读书,从此对他另眼相看。王安石几十年如一日地博览群书,钻研了大量经史典籍,他的眼界变得宽广,学识变得渊博,最终青史留名。
司马光和王安石之所以能够成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靠的不是权术和手段,也不是关系和运气,而是真才实学,还有勤奋刻苦、不断进取的宝贵精神。想要追求更高的造诣,就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地充实自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