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

《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作者序言

(一) 四方抬爱,“五季”诞生

2021年1月20日至26日、5月14日至24日 、7月18日至31日、9月4日至9月13日《今日头条》《都市头条》等连续刊载拙作《<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第一季九篇、第二季十一篇、第三季十一篇、第四季九篇,共四十篇文章,从《西游记》藏名诗到藏名词、藏名词赋,再由藏姓名到藏籍贯、藏生肖、藏官职、藏生平、藏葬地、藏政见、藏茅山、藏李春芳之忠孝仁善、清正廉洁、安邦定国,进而再由藏“清廉宰相”李春芳、藏“李春芳曾祖句容人”李秀、藏“李春芳父亲”李镗,到藏“宫女太后”李彩凤等等。从藏谜,到影射,到预言,再到讽喻,学术之争鸣,承蒙我中华盛世和四方博学网友之转载激励,展现总量已远超800万人次,尤以第19篇、第40篇、第10篇等最受读者青睐,使人鼓舞,令人激越,故业余抽闲再续“第五季”九篇以谢四方厚爱。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1)

《今日头条·彩色港》首发后,网易等转载。

↑ 百度“资讯”头条“学术争鸣”第33篇《<西游记>水帘洞之“水帘”二字影射李春芳是清廉宰相》,网易11月3日也部分转载都市头条文章,等等。

(二) 《西》学争端,百年未决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2)

《辞海》(2009年第六版):“吴(承恩)撰《西游记》可能是一部地理或游记类著作”。

百家争鸣,耀于盛世。今流行版《西游记》“最早版”为《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其署名为“华阳洞天主人校”,故《辞海》(2009年第六版)“吴承恩”条末尾有:“又明末《淮安府志·艺文志》、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八‘地理类’皆著录其撰有《西游记》,故后世多以其为长篇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但也有学者表示怀疑,认为吴撰《西游记》可能是一部地理或游记类著作。”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3)

今流行本《西游记》“最早版”·华阳洞天主人校

《辞海》(2009年第六版)因何认定“吴(承恩)撰《西游记》可能是一部地理或游记类著作”?“可能”一词能不能删去?有没有“铁证”依据?

定《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的人,是20世纪20年代的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天启版《淮安府志·艺文志》,其“淮贤文目”中列有吴承恩著作三种:“《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鲁迅先生、胡适先生依据的其他“旁证”,如清人吴玉搢《山阳志遗》、阮葵生《茶余客话》,也都是从上述府志中,看到了吴承恩与《西游记》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些“旁证”,因为缺乏独立来源,其实不能够成其为“旁证”。

对于《淮安府志·艺文志》中的这条“孤证”,早在1933年,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即提出质疑:“吴氏作《西游记》,根据《淮安府志》,志书上所谓《西游记》,是不是这个《西游记》呢?也难定。”此后,国外也有学者,如日本学者小川环树、太田辰夫,英国学者杜德桥(Glen Dudbridge),美国学者余国藩(Anthony C. Yu)等,也对“百回本《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的说法表示怀疑。

上世纪80年代,著名学者章培恒先生(复旦大学教授)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指出,在清初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的史部“舆地类”中,“吴承恩《西游记》”和“唐鹤征《南游记》三卷”“沈明臣《四明山游籍》一卷”并列在一起。由此来看,吴承恩的《西游记》应只是文人游记。至于百回本《西游记》中出现的方言,章培恒先生认为,大部分属于吴语,而非淮安方言。以方言佐证《西游记》作者是淮安人吴承恩的说法,也难以成立。

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吴承恩‘著’《西游记》”的一条“孤证”被批驳之后,1997年2月著名学者张锦池先生《西游记考论》一书率先认定“《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华阳洞天主人’”:“说‘五四’以来定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是据鲁迅先生的一家之言。”“说今见外证材料不能证明世德堂本为吴承恩作,此书最后改定者是华阳洞天主人。”

1997年3月著名学者李安纲先生《为什么说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也指出:“总之,由吴承恩其人、其文和前人误解的事实,可以证明,吴承恩绝对不是《西游记》小说的作者。”

其时,论断“《西游记》小说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者,还有学者杨秉祺、陈君谋、金有景、刘勇强、黄永年、黄霖、孙国中、胡义成、张静二、张易克、陈敦甫、陈志滨等先生。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4)

沈承庆《话说吴承恩》·张锦池《西游记考论》

2000年7月著名学者沈承庆先生在前人论证基础上,于学术上又有重大“发现”,其论著《话说吴承恩一一<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一书中又“发现”了《西游记》九十五回有“李春芳藏名诗”,即该诗第四、六、七句暗含“春芳长者留迹”之语,证明《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李春芳。一时“文坛震动”,“天下侧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李锡厚为沈承庆《话说吴承恩一一<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作《序》(2000 年 4 月)有:“《西游记》自明朝万历年间一问世,其作者就是一个谜。20 年代初,胡适、鲁迅二位大师从清代诸学者札记中论证出《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然而在 30 年代,日本东京一书店将三种版本的《西游记》(即杨致和《西游记》、朱鼎臣《释厄传》及世德堂《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游记》)一起卖给了北京图书馆。在有了这三本不同版本的《西游记》之后,若能有人深究一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注意世德堂本卷首的‘华阳洞天主人校’字样,这个谜应并不难解。然而胡适、鲁迅、郑振铎三位学者竟将三个版本《西游记》的出版顺序弄颠倒了:认为世德堂本在先,朱鼎臣本其次,杨致和本在后;朱本和杨本皆为世本的抄本或节本。应当说,此一结论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学术界延误了解开《西游记》作者之谜的时机。40 年代,研究吴承恩的学者从吴的诗作《赠李石麓太守》中发现,‘华阳洞天主人’实为李春芳。华阳洞在江苏,李春芳曾在此读过书。这一发现如与前述世德堂本卷首的‘华阳洞天主人校’字样相联系,则《西游记》作者之谜亦应迎刃而解。然而这一发现并未被研究者直接与《西游记》作者问题相联系,以致又一次与解开《西游记》作者之谜的大好时机失之交臂。此后,由于鲁迅的特定身份,使得他对《西游记》作者问题所做的结论更少有人怀疑。”

学者郭健先生《胡适〈西游记考证〉的失误及其影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0):“从这一记载来看,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应该是一部山水游记而非小说。李安纲先生则遍考吴承恩的生平事迹,确证《西游记》作者不可能是吴承恩。而今,《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说法已不占主流,甚至成为‘被翻过的一页’。”

鲁迅先生、胡适先生认定“吴承恩‘著’《西游记》”是采用“外证法”,而仅有一条“孤证”又被多名学者批驳。而“非吴派”在《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的身份认定上也不同一。学者沈承庆先生采用“内证法”认定“‘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西游记》”,因其也是仅有一条“孤证”“藏名诗”,故此,《辞海》(2009年第六版)采取“中庸之道”,在“吴承恩”条末尾将两条“对立”“孤证”同时保留,留待将来学者再行“论证”裁决,故有“但也有学者表示怀疑,认为吴撰《西游记》可能是一部地理或游记类著作”之“公论”诞生。此处所说“学者”,最著名者即以俞平伯先生、章培恒先生、张锦池先生、李安纲先生、沈承庆先生等名家为代表,他们在《西游记》作者之认定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贡献。

(三)学术争鸣,“李”争“吴”名

那么,最早版《西游记》小说作者“华阳洞天主人”究竟是谁呢?

学术争鸣,一时间“吴派”与“非吴派”之间有“激烈”“争论”,“非吴派”相互之间也有“激烈”“争论”。如学者竺洪波先生著《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有《<西游记>八十一难与<还源篇>未必侔和——对李安纲<西游记>文化研究的一点批评》,学者胡义成先生著有《也说<西游记>最终定稿者研究的“范式”——就其长期抹黑式批评首次回应杨俊先生》。

学者杨俊先生《世纪之争——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之“关于‘华阳洞天主人’问题”有:

“苏兴先生主张华阳洞天主人是李春芳,李的祖籍曾是句容,句容茅山有华阳洞,是道教圣地之一。李春芳之所以取号华阳洞天主人,一方面是对祖籍的怀念,更主要是显示他对道教有特殊兴趣,当然也是他在仕途经济疲乏路上不如意的心情反映。”

“陈澉先生立刻提出异议,首先,种种迹象表明,李春芳并无‘华阳洞天主人’这一别号……”

“章培恒先生从史志方言等多方面对《西游记》作者提出疑问,‘华阳洞天主人’并非一定是李春芳,其证据实在很难成立。其一,华阳洞天主人并非一定要是句容人;其二,即使确是句容人,也不一定非李春芳不可……”

“孟宝林先生则主张,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李春芳,也赞同苏兴先生观点。”

“陈君谋先生认为,百回本《西游记》目前所知的最早刻本为万历壬辰世德堂本,最早接触和了解这本书的是世德主人唐氏、校者华阳洞天主人和序文作者陈元之。作序的陈元之实即订校者华阳洞天主人,也即《西游记》作者,三位一体,陈元之是秣陵人,是陶弘景的同乡,陶弘景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家……自号华阳隐居。陈元之的名字来自《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元同。从籍贯和名字两方面来联系,很自然地使人想到陈元之跟陶弘景一样是道家,而华阳洞天主人很明显是道家的别号。这样,姓名陈元之,别号华阳洞天主人,两者就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张锦池先生则从世本与杨本﹑朱本的思想性质差异上作比较,从各自突出人物不同的分歧中得出:世本思想风格与《吴承思诗文集》大相径庭。‘今见外证材料不能证明世德堂本为吴承恩作’,而最后改定者应是‘华阳洞天主人’,此人极大可能是陈元之。”

“沈承庆认为,‘华阳洞天主人与陈元之﹑唐光禄是世本此刻仅见的与成书有关的三个人’‘虽署“华阳洞天主人校”,并不排除其可能为‘编撰者’的身份(而仅‘秩其卷目’的那位‘订校者’是担不起这副担子的)。’‘《西游记》第九十五回一诗中隐有‘李春芳长者留迹’词句。‘留迹’意为‘留笔’,与卷首‘华阳洞天主人’字样参看,皆为考定《西游记》作者之本证。’从一首怪诗的个别现象(孤证都难算上)就认定其为百回本《西游记》之作者,恐怕是太过随意,缺乏系统全面的证据和论证。”

(四)“怪诗”不“怪”,“诗”藏“父”“曾”

《西游记》九十五回“李春芳藏名诗”是不是真如学者杨俊先生所说是“怪诗”一首?《西游记》中还有没有第二首第三首第四首“怪诗”呢?且“华阳洞天主人”是不是李春芳?《西游记》与江苏句容和道教茅山有没有关系?《西游记》是“崇佛抑道”还是“尊崇‘天道’、儒释道同修‘至仁至善’之大道”?“孙悟空”原型是不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释厄”为谁“化释厄运”?应该谁来提供系统全面的证据和论证?

谁来解答“学术界”前辈专家的这些核心“争议”和“超级”“新疑问”?

学者胡义成先生《也说<西游记>最终定稿者研究的“范式”——就其长期抹黑式批评首次回应杨俊先生》对后继者提出了殷殷厚望:“现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西》作为‘东方文化的自觉载体’,老少咸宜,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走向国门最远、最广者,而且可以肯定,它将是中国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最能艺术地体现中国文化活力而成为全球经典之一者:在中国式本体论意义上,其哲学蕴含可能高于《红》。在此背景下,为应付全球对《西》的渴望,中国《西》研究者理应摆脱学派纠葛、地域利益、个人名利等‘小考虑’,从国家文化大战略出发,在逐步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前提下,彼此团结,齐心协力,先依靠内证法确认《西》定稿人及其主旨,勇敢结束‘旷日持久的作者之争’。否则,西方会笑话中国人没有能力说清《西》的真相”

中国人究竟有没有能力说清楚《西游记》的真相呢?

放眼全球,胡先生“摆脱学派纠葛、地域利益、个人名利”之倡,体现了老一代学者的坦荡胸襟和高瞻远瞩,值得后继者学习和点赞。

“外证法”是“死胡同”,渐无出路。“内证法”是“活”路,是“阳光大道”。

时代召唤“新一代”的拓荒者。

拙作《<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四十篇从“句容”和“茅山”这两个新角度,运用“内证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藏李春芳”到“藏其父李镗、其曾祖李秀和三世祖李纲”,从《西游记》主旨、内容、理想、宗教观、诗歌语言、藏名、影射、预言、讽喻等方面尝试“拓荒”一条研究《西游记》之“新”路径,以应答前辈学者之殷殷厚望。

(五)“必遇知音”,“沈公”留名

“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中留下预言:“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料(定)”“知音”何时出现呢?

《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人物(见前第25回)。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被唐僧解救,“轮回”‘转世’新生到人间“大唐盛世”,则预言“状元宰相”李春芳“诞生”五百年后必然有“知音”能够从中看出《西游记》作者李春芳“藏名”之端倪,最终将《西游记》作者“李春芳”之大名“释放”出来。

李春芳生于正德庚午年十二月十五日(1511年1月14日),逝于万历甲申年三月十九日(1584年4月18日)。《明史》称其“年七十五”(以今人算法,实际‘年74’),是从“正德庚午年”(今通常作1510年)算起,至《辞海》(2009年第六版)“吴撰《西游记》可能是一部地理或游记类著作”面世,正合李春芳“轮回”“五百年” 之“预言”,即“五百年”后“必遇知音”能够揭晓《西游记》之作者“华阳洞天主人”为李春芳,或许此“谶语”为“冥冥之中”“巧合”。而学者沈承庆先生率先发现《西游记》小说有“李春芳藏名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为后继学者打开一个“重要缺口”,则“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知音”即为沈公当无疑,文坛佳话,必将留名后世。

今流行版《西游记》中前前后后多处藏有“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的“暗记”“暗语”“暗号”信息(见前40篇):又如“富贵功名”,说的是“科举考试”“功名”中“状元”“贵”为“官封弼马(皇帝钦点宰相)”之事情,和吴承恩“功名”“富贵”完全无关,吴承恩“功名”是“补贡生”,贵为“浙江长兴县丞”“荆府纪善”,是不会去炫耀“功名”和“富贵”之事的;“官居宰相(望王侯)”“朝臣待寒漏”“(胜挂)朝中紫绶衣”“(心宽强似)着罗衣”“(身安不说)三公位”“三公位显听宣声”说的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一品”“首辅”即“宰相”身份,和吴承恩“县丞”“纪善”“八品”小官也完全无关;“拄杖悬龙喜笑生”“福寿无疆今喜得”,吴承恩是没有资格享受“龙头杖”待遇的,而李春芳是“状元宰相”“少师、太子太师”,“三朝元老”“拄杖悬龙”资格十足老矣,“福寿绵延”,且父祖曾三代皆封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空前绝后(“无疆”),吴承恩是承受不起“无疆”一词的。

《西游记》第九回中“承恩的,袖蛇而去”一句,绝不会出自吴承恩之笔,而且影射“(吴)承恩”之人最后远离了致仕后的宰相李春芳;《西游记》第二十九回标题《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中也有“承恩”一词,“承恩八戒”在此回中即有“八戒”“无能”需“承恩”之意,“无能”“承恩”也绝不会出自吴承恩之笔,或许有影射“(吴)承恩之流当年承受过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恩”的意思;猪八戒本领很大,取经队伍中排在孙悟空之后,然“轮回”投“猪胎”因其“本性”“好色”,天上“好色”“嫦娥”,人间在高老庄“入赘”也因“好色”,取经路上依然一路“好色”,看了女儿国国王也“好色”,又兼有“耍小聪明”“编织谎言”“搬弄是非”“挑拨陷害”“贪求名利”“拈轻怕重”“喜爱金钱和美女”之特点,另又兼猪八戒取经路上排在“弼马温”(影射首辅李春芳)之后,第一次与孙悟空见面(《西游记》第十九回)“刮妖风”(影射大明内阁不团结,次辅攻击首辅李春芳,败坏政治风气)导致“衔花麋鹿(影射李春芳号“石鹿”)失来踪(退隐江湖),摘果(影射李春芳原名李果)猕猴迷(影射因为言官谗言,激于义愤,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在外(致仕还乡)”。“文以载道”“文以行远”,故此综合来看,猪八戒同时兼有影射首辅李春芳之后继任首辅张居正“有大才”“无大德”,用“妖法”(言官谗言激将法)“迷”他(李春芳)到“(朝廷)外”,然后“金梁玉柱起根摇”(影射李春芳离开朝廷内阁一年后,明穆宗即英年早逝,致使大明朝主少国疑),“举棹梢公(与“张稍”“李定”呼应,影射李春芳,见前第十一篇)许愿心,开船忙把猪羊赛”(影射万历十年首辅张居正生病,全国上下政府用公帑在道观和寺庙做法事,为其祈福),“当坊土地弃祠堂”(影射“一条鞭法”施行之后,全国各地官员离开衙门去清丈土地),“四海龙王朝上拜”(影射首辅“摄政”,权力遮天),在万历朝又有“好色”“贪天”之“丑”事,与“美猴王”之“美”(“清廉”“斗战”“机智勇敢”“嫉恶如仇”“除恶务尽”“光明磊落”“一往无前”等)形成鲜明对比。当今著名学者陈大康先生也有此类发现,因为吴承恩的父亲是入赘的,而《西游记》中多处嘲讽入赘高老庄的猪八戒等等,按照古代礼仪,如果吴承恩确实是作者,那他简直就是污辱先人的“大不敬”者,因此证明《西游记》绝非吴承恩所作。

弘扬国学,传播正能量。学者沈承庆先生“今流行版《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绝不是一条孤证“一首《西游记》九十五回李春芳藏名诗”,其“实证”可谓充足,且有完整的“证据链”,前“四十篇”循序渐进已经详细阐述。故《辞海》(2009年第六版)“吴承恩”条后的“可能”一词,最终必将作“删除”处理。

(六)《明史》“误”人,校注《县志》

尽信《明史》,缘木求鱼。很多《西》学研究者对“志乘”漠不关心,尤其对李春芳所属之江苏句容的“志乘”更是不屑研究,故对“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知之甚少,甚或完全无知其与句容的密切关系,导致其对《西游记》内容也不能与之联系并作深入研究和解读。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早年在句容华阳书院读书,晚年长期隐居生活在句容道教“圣地”茅山。《明史》“李春芳,兴化人”一句,“误”人很多(见《乾隆句容县志(校注)》2016年版,第34页)(另见前第一篇:“直击《明史》之谬”)。故缘木求鱼者,往往无功而返。而“句容志乘”(县志、山志、家谱、碑刻、李春芳家族住地及句容祖茔等)和“道教茅山”均有大量相关“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与《西游记》相关联之“重要”信息,研究“华阳洞天主人”就必须从“句容志乘”和“茅山道教”这“两个角度”去寻找李春芳“校”《西游记》之“新”线索。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5)

《乾隆句容县志(校注本)》·校点注释:李洪文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6)

句容市史志办公室·2016年8月《乾隆句容县志(校注本)》出版说明

继轨前贤,砥砺前行。我在《句曲诗综·后记》曾记载:“句曲诗韵,回响千年。我在《乾隆句容县志(校注)》《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两书整理完成之后,仿句容先贤杨世沅补句容县志金石阙漏而编成《句容金石记》,故将句容历代诗词赋汇编而集成《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1000 余家)(3691 首)。”

2018年2月,我在《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一书中,对《西游记》九十五回“李春芳藏名诗”之颈联“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两句,又新发现有“李春芳曾祖句容人李秀”之藏名。

2019年1月2日,《京江晚报》刊登了江苏大学文学院李金坤教授书评《中学语文教师编著<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7)

2019年1月2日《京江晚报》李金坤教授《中学语文教师编著<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

2020年9-10月,《茅山道讯》又刊载了江苏大学文学院李金坤教授书评《一部填补地方古诗词赋汇集校注空白的巨帙——李洪文<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读札》。其中有对“李春芳《西游记》藏名诗”等之相关点评:

“句容自古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素享‘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美誉的中国道教圣地茅山与佛教律宗第一山的宝华山皆巍然耸立于境内。其地风物天然、人情朴厚,历代骚人墨客纷至沓来,或登临抒怀,歌颂娇美似画之江山;或徜徉乡间,吟咏淳朴如诗之风情,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佳作。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学语文教师李洪文,一向钟情于歌咏家乡的古诗词赋,热衷于从历代诗文集、地方志、笔记、野史中上下求索、纵横搜罗,痴心不改,‘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韩愈《进学解》),几十年如一日,克服教学任务重,家庭责任大,出版经费难等重重困难,坚韧不拔,艰难玉成,终究出版了洋洋百万言的《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校点、注释)》巨帙(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8年版,下称《三千首》。另,本文所引,皆出此著,不另注)。手捧老城砖般沉甸甸的《三千首》,披览涉及葛洪、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柳永、杨万里、周邦彦、白朴、杨载、赵孟頫、陈继儒、董其昌、李春芳、刘基、汤显祖、王冕、王世贞、王守仁、文征明、吴承恩、杨慎、朱元璋、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彭定求、笪重光、洪亮吉、洪昇、梁章钜、钱大昕、钱谦益、沈德潜、王文治、于敏中、翁方纲、张玉书、朱彝尊等本地与他乡并举、皇帝与布衣杂陈的诗词歌赋作者之佳什,不由得为李洪文如此执著弘扬乡邦文化的难能可贵的精神所深为感动。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千首》之前,他还与句容史志办合作出版了《乾隆句容县志(校点、校注)》(85万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而《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点、校注)》,120万字,也即将出版。三部鸿著,三百万言,一介书生,满腔赤诚,成就卓著,厥功至伟。然除《乾隆句容县志(校点、校注)》公费出版外,其余皆自费出版,自费共计十余万元。这是一种什么态度?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在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示精神感召下,为阐扬乡邦文化尽责尽力的‘继往圣之绝学’的勇于担当的文化自觉态度,是‘铁肩担道义’、竭诚传美德的无私奉献的赤子情怀与奉献精神,可圈可点,可敬可佩。满怀感恩与赞美之情读完《三千首》,兴奋不已,获益良多。其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三、交代出处,释义精当。《三千首》的汇集不易,皆是作者从历代典籍、方志史乘等‘寻寻觅觅’日积月累而成。为便于读者了解出处,作者对所选诗词歌赋都一律于首注标明其来源,其学风之谨严,学品之雅正,委实可钦可仰。较之于当下学界中引文不出注、参考无文献的不良学风,作者尊重学术之精神,更显得高尚而令人称道。此外,作者对词语的释义,多有精当中肯之处。如对李春芳《藏名诗》颈联中‘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中之‘秀’与‘芳’之释义,就极为精彩。作者解释道:‘秀:一语双关。指“李秀”……句容状元首辅李春芳之曾祖。’‘芳:李春芳。(李春芳)人品、文章允当为当代第一。’因此,作者概括说:‘颈联两句对偶,上联指李春芳曾祖李秀以下三代得到朝廷追赠加封,下联即指李春芳自己受到朝廷进阶授勋。古代皇恩浩荡,官员的父母常常能得到朝廷的封赠。但官员的祖父母很少获得封赠,官员的曾祖父母获得封赠更是绝少罕见。但是,李春芳是个特例。’如此释义,妙处有三:一是紧扣《藏名诗》诗题,挑明了‘秀’与‘芳’乃曾祖‘李秀’与曾孙‘李春芳’之名;二是彰显了李春芳家族沐浴皇恩的非同寻常的光辉历史与显赫的地位;三是不动声色地向读者介绍了古代朝廷封赠官员的有关知识,无形中拓展了读者的知识视野。一举三得,释义妙哉。”

“要之,李洪文为出版《三千首》的确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精力、智慧与钱财,它不仅是地方古诗词赋文化的稀世宝库,填补了句容无古诗词赋汇集校注的空白,为当今或后人研究地方文化遗产、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提供第一手重要资料与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作者醉心痴情乡邦文化、竭诚传播传统美德的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它必将为家乡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文明建设的有力加强,发挥其应有而持久的积极作用!”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8)

2020年9-10月《茅山道讯》·李金坤教授书评

↑ 2020年9-10月《茅山道讯》刊登江苏大学文学院李金坤教授书评《一部填补地方古诗词赋汇集校注空白的巨帙——李洪文<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读札》。

继往绝学,铁肩道义。惜憾此“实证”并未能引起“学术界”和四方名流之重视。又惜沈公和张公相继去世,后继学者又未能再有大的“实证”新发现,故“《西游记》作者之争”一直踟蹰不前,百年之余犹在进行之中。

筚路蓝缕,校注古志。2016年11月和2018年9月我在拙作《乾隆句容县志(校注)》《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两书中又收录了“句容籍”“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的一些新线索和新证据,故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序言》中有:

“如关于《西游记》之作者,除说是吴承恩外,还有邱处机、陈元之和句容人、状元宰相李春芳(华阳洞天主人)之说。洪文已罗列了一些线索与证据,这便给后人进一步深入探索提供了方便。”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9)

镇江高专原校长、金山学院原院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序》。

“线索与证据”虽多,然惜憾三书出版之后,依旧未能引起“学术界”和四方“有识之士”之关注和重视。

惜《辞海》(2009年第六版)“学术界”相关“吴承恩与《西游记》”之权威“公论”遭遇无视和鄙弃。出版界,今版《西游记》一律署名“吴承恩”,绝大部分新版《西游记》书籍未据《辞海》(2009年第六版)作客观公正说明,对《辞海》之中前辈学者在“吴承恩与《西游记》之关系”上形成的“公论”“吴(承恩)撰《西游记》可能是一部地理或游记类著作”进行淡化或直接删除处理;影视界,如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西游记》原著:吴承恩”一句,在“2009年之后”传播中,至今也未依据《辞海》(2009年第六版)作任何修订说明;教育界,不尊重《辞海》(2009年第六版)“学术界”之“公论”,中学必读书目之一即署名为“吴承恩《西游记》”,将《辞海》(2009年第六版)“公论”直接删除,凡此种种,使《辞海》(2009年第六版)此处“公论”形同虚设,助推了“吴承恩‘著’《西游记》”之“说法”,且大有“众口铄金”之势,不断“误导”今之世人。故有学者指出“吴”派专家往往“欺世盗名”,动辄以“主流”“正派”身份“多方位”“凌厉”“攻伐”其他学派,故盛世之下“学术争鸣”也早已是“势在必行”。

(七) 文坛宿将,殷殷厚望

不忘初心,奋勇前行。四书出版,还先后得到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丁福林教授,江苏大学文学院赵永源、李金坤、徐光萍、曲云进等教授,苏州大学金振华教授,清华大学蔡丹教授等老师大力支持和帮助。

2020年5月,我在拙作《句曲诗综》一书中又罗列了《西游记》“李春芳藏名诗、藏宰相诗”“李春芳藏茅山方隅山、道祖山、石龙山、海江山、大灵山、小灵山、方山、大茅洞、华阳洞、丹崖、怪石等诗”“李春芳藏万历皇帝诗”等。

“盛代德星,福种中华。拙作《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前由原江苏大学人文学院笪远毅院长(兼党委书记)题序,《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先于前书诞生而后出版)续由原江南大学太湖学院祝诚院长题序,今《句曲诗综》又继由原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丰家骅主任(院长)(91 岁)题序。三位文学院院长,盛世德星,文坛宿将,继继绳绳,殷殷厚望,耄耋之年尤情系国学,福系四方。茅山之幸,福泽可谓厚矣重矣!”(《句曲诗综·后记》)

2020年7月16日,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金山学院原院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在《京江晚报》发表书评《守护乡邦文献,弘扬传统文化——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

“窃以为,洪文在这两部志书中,用力最勤、收获最大的亮点,乃是有关《西游记》之作者,考证出极有可能是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他在两书中多次列举了深入探究所发掘出的相关资料,从而为句容茅山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文学荣光。余犹记,早在2007年12月9日A9版之《京江晚报》,就曾以‘大学教材要改写文学史’为肩题,而以《西游记作者并非吴承恩?》为正题,发表徐颖文章,引人注目。其实,《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当初一直未有定论。后来,由于胡适、鲁迅两位文学大家持吴承恩作而暂作定论。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便有著名学者章培恒、张锦池、陈大康等人质疑,基本予以否定吴承恩作。哪是谁作的呢?2000年7月,沈承庆的专著《话说吴承恩》出版,书中解读《西游记》第九十五回的一首七律中藏有隐语‘李春芳老人留迹’,这与当初金陵世德堂本卷首所标明‘华阳洞天主人校’,指的同是‘编撰《西游记》’之意,因此断定:《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华阳洞天主人,亦即明•嘉靖朝的“青词宰相”、句容状元李春芳。惜乎沈氏已殁,此一观点尚未引起学术界重视。而今洪文同志持同样观点,更于这四部书的详细注释中举出众多证据,从籍贯、家世、姓名、字号、履历、识见、诗文著作、及李氏致仕后退居茅山与华阳洞之密切关系等诸方面钩稽查核,多角度反复论证,为《西游记》一书为句容李春芳撰著写定,又提供了相当有力的众多佐证,当能引起当今学术界之重视,从而推动这一结论深入形成学术界共识。此说亦当引起句容乃至镇江相关领导之重视,以便将此科研成果推而广之。这对镇江句容来说,也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文学大事件。两部史志中还有许多珍贵资料,可供有兴趣者采摘发掘。”

“再说两部诗集。这也是有关句容的一对姐妹篇诗集,《三千首》是整个句容面上的诗歌展示,而《句曲诗综》则是点上的诗歌聚焦,是专门有关茅山的诗词总集。前者收录了从秦至清的一千多位诗人3691首诗,以前这样的句容诗歌总集尚未有过。后者则收集了从秦至清800余家2881首茅山诗词。其着意搜求,爬梳剔抉,殊为不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千首》中尚无而在《诗综》中收录了元人散曲作品,如著名散曲家张可久之10首小令,从而使该书几乎囊括了有关茅山的诗、词、曲各类诗歌,可谓不负‘诗综’之名矣。而在所注释的诗词中,洪文更是本着《西游记》乃句容状元李春芳所撰定的观点,大胆地将《西游记》中与茅山有关的诗词一一拈出,并详为注释,坐实《西游记》所写诗词与茅山确实有关联。这更为李春芳撰写《西游记》,从一个新角度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佐证。这不仅会给学术界以惊喜,想必也会引起广大读者一探究竟之兴趣。”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10)

祝诚教授文章

↑ 2020.7.16《京江晚报》·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金山学院原院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守护乡邦文献,弘扬传统文化——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

中国著名军旅作家、记者李伶先生在2020年10月9日《镇江日报》撰文《守护乡邦文献——中学教师李洪文校注出版句容古志故诗的故事》。其中“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一部分载:

“洪文随后考证出李春芳致仕后隐居茅山华阳洞时,答谢致仕后回到茅山的儿时伙伴王近山,有《王岩潭(字近山)年丈过访山中即席奉赠》诗,证明李春芳青少年时期,也曾一度生活在句容茅山。洪文同时考证出《西游记》95回藏名诗颈联两句中‘秀’字与‘芳’字相对,‘秀’字,即指李春芳曾祖句容人‘李秀’(葬句容赤山东麓)。查找到句容李氏、张氏族谱中‘邑人’李春芳写作的文章,以及李春芳的句容后人涉及李春芳的诗文作品。尤为重要的是,洪文又发现《西游记》一书中的‘方隅山’‘道祖山’‘大灵山’等山就在句曲茅山。且李春芳(原名‘果’)在《西游记》诗歌中将‘春’‘芳(花)’‘果’等隐射自己,这就弄清了‘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的大致原委,又为沈承庆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定《西游记》’之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新证。”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11)

2020.10.9《镇江日报》报道

↑ 2020.10.9《镇江日报》·中国著名军旅作家、记者李伶先生“中学教师李洪文”“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之报道。

文坛巨擘,名重四方。笪、祝、丰“三位文学院院长,盛世德星,文坛宿将,继继绳绳,殷殷厚望,耄耋之年尤情系国学,福系四方”,然而,在“吴”派思想大背景“钳制”之下,此“学术争鸣”虽是“新发现”之“实证”,且“数量庞大”,然又依旧未能引起“学术界”之“惊喜”和四方“有识之士”之“重视”。

(八)答疑“专家”,“坊间”再“造”

“铁证”如山,徐徐前行。新年伊始,拙作《<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四十篇文章涉及“李春芳‘校’《西游记》”之“实证”众多,已在多家自由网站媒体连续公开发表。

弘扬国学,传播正能。多家知名网站和媒体人对拙作“四十篇”也予以正面转载。

2021年7-8月《茅山道讯》转载 “学术争鸣·《<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之‘九探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12)

《茅山道讯》2021.7-8·转载第(九)篇 “《西游记》:句容状元李春芳校定完稿”。

中华正气,馨香四方。不少博学网友无私点赞和转载拙作,令人感动,故在百度网站搜索“《西游记》学术争鸣”“《西游记》李春芳”等,均可查阅到拙作数篇位居前列。且拙作“四十篇”之标题均可在百度中查阅,有“二十多篇”“学术争鸣”文章还可读到正文。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2021年4月22日“古代小说网”有“专家”蔡铁鹰先生撰文言:“坊间不知何人,不知何时,将李春芳与《西游记》、吴承恩扯在了一起,本属猜测,且无实证,无端造出了《西游记》研究中的一个谜团。”

君子之道,切磋琢磨。故“业余”“坊间”再“造”九篇“铁证”以应答“前辈”“专家”“实证”之“问”,并以谢各位师友勉旃,诚望四海博学文坛精英不吝赐教。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13)

网易“南馆潇湘”转载第三十三篇;独爱推荐“gxjiabao”转载第十篇。均为《今日头条·彩色港》首发。

(九)海内知己,天涯比邻

居高声远,非藉秋风。抛砖引玉,共襄盛举。识者共之,是为序。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14)

网易“西部文明播报”转载第十二篇;独爱镇江“gxjiabao”转载第十篇。均为《今日头条·彩色港》首发。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15)

李洪文编著著作。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16)

李洪文编著著作。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17)

如何读懂真正西游记(西游记究竟谁写的)(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