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菜单 狗不理一笼包子120

狗不理包子菜单 狗不理一笼包子120(1)

人们在街边或者小吃店买的包子,几块钱一个属于正常的价格,三五十元一笼的,人们便会感觉略微有些贵了。但是就有这么一个品牌,把自己的包子卖到120元一笼,一碟普普通通的花生米就要58元。敢把价格抬到如此之高的品牌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狗不理。

由于这种花样作死的做法,近年来狗不理正在面临着倒闭的危险,北京狗不理已经有11家店铺倒闭了。价格贵、难吃、服务态度差、卫生差、用速冻食品代替的现象,最终让狗不理又新生出了一个"人不理"的新名号。那么这家百年老字号又是怎样花样作死的?

狗不理真的是狗都不理吗?

狗不理是天津的著名小吃,创建于公元1858年,当时是清朝的咸丰时期。狗不理的创始人名字叫高贵友,小名叫狗子。在清朝那个内制腐朽,外遭强敌压迫的年代,普通老百姓不堪重负。再加上中国古代医学并不发达,人的平均寿命要远远低于现在。

因此在经济和医学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要想养活一个孩子十分不容易,所以高贵友在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起了一个"狗子"的名字。古人常说贱名好养活,便是这个原因。父母希望高贵友能像小狗一样容易养活下来。后来,由于狗子这个名字十分容易记住,人们都忘了高贵友的原名,而只戏称他为狗子。

狗不理包子菜单 狗不理一笼包子120(2)

高贵友14岁的时候就在包子铺当小伙计。他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心灵手巧,又不辞辛苦。起初他也只是帮师傅打打下手,后来师傅见他为人机灵又勤学好问,于是就把多年的手艺传授给了他。在师傅的指点下高贵友的手艺不断精进。

三年师满之后,高贵友自己开了一家包子铺,名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精湛的手艺,使得当时来德聚号的人络绎不绝。这样高贵友整日忙里忙外,他就没有功夫和客人们说话。这个时候客人们都戏称道:狗子卖包子,不理人。后来因为喊顺了嘴,就叫高贵友为狗不理,他蒸出来的就是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菜单 狗不理一笼包子120(3)

狗不理包子一直被认为是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不仅味道十分美味,口感也是包子中的上上之选。不止在民间有极高的知名度,狗不理出名之后,当时的皇室贵族也对它情有独钟。正宗的狗不理包外皮松软,馅料鲜美,做法考究。

这种在用料和工艺上的完美结合,使得它传承至今,屹立百年而不倒。2011年的时候,狗不理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名声大噪,真可谓一时风光无二。然而现今狗不理却跌下了神坛。

从座无虚席到门可罗雀背后的原因

以前的狗不理驰名不衰,现在却是一种无人问津的存在。全国各地的狗不理店铺虽然仍然有好多家,但是曾经座无虚席的场面,却变成了现在门可罗雀的景象。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狗不理包子菜单 狗不理一笼包子120(4)

1、 味道不如以前鲜美了。从高贵友开始,狗不理之所以能够驰名国内,就是因为它味道鲜美,做法考究,这也是一直被誉为百年老字号的根源之所在。虽名为狗不理,却是人人喜爱的美食。然而现在,狗不理的名头未改,但味道却已大不如从前。

现在狗不理给自己打上了创新的标签,分为6大类,98个小类。但是人们却未曾看见一丝一毫的创新点,反倒是口味日复一日的降低。作为支撑狗不理百余年招牌的内涵所在,今昔已不同以往。时代在进步,而狗不理却在退步。

狗不理包子菜单 狗不理一笼包子120(5)

2、 天价包子让人们望而却步。10块20块一笼的包子,是比较亲民的价格,三五十块钱一笼的恐怕就要超出大多数人的接受范围了。但是狗不理一笼就要120块钱,一碟小小的花生米就要58块钱。单不说味道,就这个价格,恐怕就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

狗不理常年打着百年老字号的招牌,招徕了许多外地人的光顾。但是高昂的价格却又让这些游客犹豫不决,望而却步。在狗不理买一个的钱,能在其他地方买到一笼了。而且现在其他地方包子的味道也并不比狗不理的差,大家为什么非得要多花钱,还买到一笼不好吃的包子呢?难道这就是,老字号的名声吗?被狗不理价格劝退的人实在不计其数。

狗不理包子菜单 狗不理一笼包子120(6)

三、服务差、卫生差、造假。除了口味低劣,价格昂贵之外,狗不理在这几年又被贴上了服务差、卫生差、造假等一系列黑标签儿。一家狗不理店,一年就能积攒将近上万条的差评。顾客吐槽说服务员全程黑脸,没有一丝一毫的微笑。并且后来有传闻说狗不理的粥里面有虫子,包子又腻又咸,口感完全不像新包的,而是用速冻食品代替等等。

确实,2005年天津同仁堂收购了狗不理,从那时开始,国民老字号就卖起了速冻食品。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速冻食品在狗不理的营收总额中占到68%的比重。这一系列做法无不给狗不理打上了沉痛的负面烙印。

商人也应该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狗不理包子菜单 狗不理一笼包子120(7)

虽说无奸不商,但是在越来越讲究诚信的年代,商业一定要以诚信为先,质量为本。近几年狗不理店铺陆陆续续关闭了,这不得不说是因为他们自己花样作死导致的。仅剩的店铺中也是经营惨淡,这一系列的做法,无不是对老祖宗手艺的糟蹋。

其实这就像古人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无论你的招牌再响亮,你在质量的硬实力上达不到群众要求的话,做不出群众百姓认可的食品,自然就会面临倒闭的风险。踏踏实实经营商业,才是每一个商人该有的选择。投机倒把,欺骗顾客的行为,终究会让百姓抛之弃之。

文/李清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