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ter综合征能治吗(帮你了解Richter综合征)
高云阁,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肿瘤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Richter综合征(Richter's syndrome,RS)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发生转化的临床表现,多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但也可结外器官受累,常累及胃肠道、肺脏、神经系统、骨骼,皮肤和膀胱受累少见。
Maurice Richter于1928年首次将RS描述为 "网状细胞肉瘤",于1964年Lortholary明确该病是CLL克隆转化所致,并由此命名为RS。依据WHO对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RS是由CLL转化的侵袭性淋巴瘤,发生结内转化占64%,发生结外转化占41% 。
CLL进展为RS时临床上出现发热,体重减轻,盗汗,淋巴结快速增大,出现结外病变,乳酸脱氢酶升高,受侵犯的器官出现功能障碍。
RS有2个类型,一是经典型,CLL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转化率为90%以上;二是非经典型,是CLL转化为霍奇金淋巴瘤也称为变异型RS,转化率为0.4%~0.7%。RS的年发病率5%~10%,总发病率为CLL的5%~10%,高达47%的患者在接受CLL治疗前已经发生了转化。
CLL发生RS转化的机制尚不清楚,CLL的 Rai分期较晚,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乳酸脱氢酶升高,β微球蛋白升高等与发生RS转化率升高有关。
当临床上出现症状,淋巴结肿大,乳酸脱氢酶升高,提示可能发生转化,偶尔出现结外转化,常见于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肺脏、皮肤,此时表现也见于CLL侵袭性进展,需病理明确诊断。RS的病理诊断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
RS生存期文献报道从几周到15年不等,RS中与CLL克隆相关的患者的治疗疗效差,异基因的干细胞移植可能有望实现长期缓解。自体移植还是异基因移植哪个更好目前存在争议。如患者通过诱导化疗实现深度缓解,异基因的骨髓移植有望提供持久的缓解机会。
新药在RS中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治疗经验有限。BTK抑制剂仅是个别病例报道,伊布替尼使用略多,但疗效反应持续时间短,以月为单位。
Richter综合征临床上不少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病程中应警惕该综合征的发生,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有望提高生存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