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推理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推理教案)(1)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9例1,完成教科书P109“做一做”,P110“思考题”,P111“练习二十一”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辅助推理,学会简单的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礼物两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简单推理

“猜一猜”游戏。

1.“随意”猜。

教师任意选取两样文具作为礼物(不告诉学生包含的品种),然后两手握拳,一上一下放好。让学生猜一猜:上面手中有什么礼物?下面手中有什么礼物?

2.“犹豫”猜。

师:礼物是橡皮和卷笔刀。让学生再次猜上面手中是什么?下面手中是什么?

3.“确定”猜。

教师继续提示:下面手中不是橡皮。

在猜物体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这么猜呢?

教师打开双手,证明学生的猜测正确。

师:从这个游戏可以看出,只要动脑筋,就能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这种思考方法通常叫做“推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利用推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推理(1)]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推理是一种既实用、又好玩的数学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推理是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

二、分析推理,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9例1。

1.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从题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会完整表达,但不会有意识地去把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独立思考: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学情预设】学生用“排除法”叙述的比较多。也可能会根据课件中的信息,连线解决。极少数学生会采用列表法。

2.互动互议,精讲引导。

师: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全班汇报解题方法,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推理的思路说出结果。

【学情预设】排除法。学生会直接表述。因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会是语文书,但又知小丽拿的也不是数学书,所以只能是道德与法治。最后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教师注意多找几个同学起来问一问:“你听明白了吗?”“谁听懂了他是怎样想的?”

如果后期没有出现连线法或列表法,教师可以适时引导。

师:只有语言表达好像还是不够清楚,怎样可以更简洁直观地表达呢?

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混合在一起时不好观察,收集信息后及时对信息进行整理,有助于厘清思路。

学生整理信息,教师板书,然后边表达边连线,体会连线法的优点。

【学情预设】预设1:边写边画,用连线法叙述。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每一个条件分别连线。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并引导学生对比发现,解决问题时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后期解决问题。

指名多名学生表述连线法的过程。

预设2:边展示表格边叙述。(如下图,只要合理都要予以肯定)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指名多名学生表达列表法的过程。

3.总结方法,求同引思。

师: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是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的?

以此使学生体会到推理时应先抓住关键的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板书)

师追问:你为什么能肯定小丽拿了道德与法治书?说说你的想法。

师:从同学们的推理过程可以看出,在用推理解决问题时,往往不只一种方法,但不论用什么方法,一般先找到一个关键的信息(用手指向“小红拿的是语文书”),由这个信息往往能直接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推理。实际推理的时候,方法有很多,边阅读边思考是推理的好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众多信息中选择关键信息推理出某个结论,重点掌握用连线法和列表法来辅助推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科书P109“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方法。交流时注意学生叙述语言的逻辑顺序与层次性。

关注:从哪里入手?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怎么表达让这题的推理过程更简洁呢?

2.完成教科书109“做一做”第2题。

师:信息比较多,也比较乱,如何来整理呢?

学生分类整理信息,表达自己整理信息的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关注: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推理的全过程。

3.完成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一”第3题。

学生整理信息,说一说,从哪里入手?

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可提醒学生借助合适的数学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用表格的方法降低思维难度。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推理过程。

【学情预设】学生首先根据两个“我不是最后一名”的信息综合判断出小雨是最后一名,再根据“但是小松的成绩比我好”确定小松是第一名,小东是第二名。

师:把小东说的话改一改“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小松的成绩比我的差”,最后的结果变了吗?

学生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灵活进行推理的能力。

4.游戏——猜图形。(出示课件)

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都分别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5.完成教科书P110“思考题”。

学生自主整理信息,尝试表达思路。当出现思路混乱或不清晰时,可降低难度,加入表格,让学生画表后完成本题,之后全班交流推理过程。

【设计意图】练习均取自教科书,并按照难易程度编排顺序,思维训练层层深入。由此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推理的含义,体验推理的过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训练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推理的能力。感受解决推理问题重要的是过程与逻辑思维,而不是固定于某一种方法。

四、课堂小结

1.师: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抽象思维(口头表述)的接受比较困难,但形象思维(连线、表格)就显得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因此,不论是授例,还是练习,当题目比较简单时,学生可以用口头表述的方法进行推理,当题目比较复杂时,就引导学生用比较直观的连线或表格去进行分析和推理。这样的话,学生可以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对这一内容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高,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很容易就知道结果,但是要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推理过程有些困难,需要多引导,让他们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0例2,完成教科书P110“做一做”,P112“练习二十一”第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用推理解决一些简单游戏中的数学问题,经历稍复杂的推理过程。

2.积累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在推理的过程中不断尝试、调整,学会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推理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活跃思维

1.根据老师的4句话,猜测老师心中想的数。

师:这个数是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3大,比6小;个位上的数字是5;十位上的数字不比个位上的数字小。

先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由学生组织两轮猜数游戏。

2.课件出示习题。

师:哪一个表格中可以直接确定A是几?

师:我们在推算第四个数的时候,哪行空格里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我们就能直接确定第四个数是几,而空格越多的,我们越无法确定。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种数学思想解决新的问题。[板书课题:推理(2)]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利用例2简化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初步体会空格的数是几跟已知信息息息相关。了解空格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科书P110例2。

1.分析A的位置怎么填。

师: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要求的是哪个数?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将前面习题的内容与本题建立联系,已有寻找信息与整理信息的基础,能理解题意,并知道注意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能出现一次,不能重复。

师:从哪里入手会比较好找?

【学情预设】预设1:题目中已给定方向A或B,会有学生直奔结果,找B应该是几,就会发现B所在的行有2,说明B不可能是2;B所在的列有3,说明B也不可能是3。因此B只可能是1或4。但到底是1还是4呢?不能确定。所以从B入手不能直接确定B应该是几。转而就会思考题目展示A的意图,从而找到切入点。

预设2: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

师:请大家想一想,表中的字母A可能代表哪个数字呢?与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之后全班汇报,适时进行板书。

【学情预设】A的竖列另外两个方格里的数字分别是1和3,A可能是2或4;再看A所在的横行另两个方格里分别是B和2,所以A只能是4。

随着学生的交流展示,课件着重呈现学生所描述的行和列的方格,最后形成十字交叉。直观给学生展示,A所在的行和列合起来有3个已知数,所以A只能是除了这三个数以外的第四个数。推测出A所表示的数字是4。

把数字A所表示的数字4填入表格。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的解答过程,再与同桌相互说一说推理的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寻找叙述比较好的同学,活动结束后全班汇报。

2.独立分析B的位置怎么填。

师:请大家先独立找到字母B代表哪个数字,再把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全班汇报,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推理过程,着重突出B所在的行和列,完成板书。

【学情预设】学生已有寻找字母A的经验,在进行B应该是几的表达时,会有意识地去用排除法,还有学生能够同时观察行和列,对能清晰表达的学生予以表扬。言之有理即可,不固定表达的方式。

3.完成表格。

师:根据刚才推算的方法,你们能填出其他方格中的数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体会推理方法。

教师选择学生作业,视频展示,请其他同学检验是否正确。

师生小结,明确思路:先找已知的三个不同的数,确定第四个数,依次推出结论。最后还要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借助符号,运用排除法进行推理。教师通过适当的启发,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调整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学生经历困惑、失败的过程,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积累推理的经验。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0“做一做”。

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从哪里入手?

学生独立完成,在读懂规则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后再推理,叙述推理过程。

2.完成教科书P112“练习二十一”第7题。

师:从哪里入手呢?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没有了A、B的提醒,会有学生出现找不到切入点的情况,可以适当提醒,注意根据所给信息去深度挖掘,要理解题意的精髓,找到切入点,即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列出现的数最多就从哪个空格开始,或者看哪个3×3的格子内出现的数最多就从哪个格子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给予一定时间思考和操作后,进行集体展示。

如中途发生困难,大多数学生无法进行时,可暂停并讨论如何解决。

最后交流时重在让学生表述自己具体的推理方法。

检验各自解答的结果。

3.方法总结。

师:没有了A、B的提醒,我们如何去寻找切入点呢?

引领学生总结方法:

要想确定一个数时,必须排除其他所有数,才能确定最后一个数;当通过推理不能一次确定某个数时,要及时换个切入点,用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然后再将结论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新的结论。推理完后记得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考查了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并让学生在练习中感知规律的普遍存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基础巩固后,加大练习难度,让学生丢掉拐杖,以免陷入非要有A、B才能进行推断,或者非要从A开始推断的误区。要尝试自己去寻找切入点。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信息,理解题意,找切入点。

▶板书设计

先找已知的三个不同的数,确定第四个数,依次推出结论。最后还要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要想彻底明白并掌握推理的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就把难点分散在每个教学环节之中,然后各个击破。从一行理解题意,到从行、列观察,然后总结方法,得出基本的结论。学生会选择在表格旁边写写画画,用排除法去填格子,也会出现把不确定的数直接填入格中,导致一系列的错误。要提醒学生找到方向,全面地去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特别是第7题,数据比较多,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只能让他们课后去探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