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奴的历史简介(从一奴难求到销声匿迹)

去年,《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以其电影级别的画质真实还原了大唐遗风,由于该剧历史还原度高,以至于被网友戏称“没点历史知识看不懂”,剧中,张小敬为寻找龙波下落,进入长安地下城,找到城主葛老,据张小敬介绍,葛老于神龙年间被卖入长安为奴,后来卖到青楼当仆役,因为最会猜人心思,知道人想要什么,害怕什么,两年后,不知用了什么法子,获得主人豁免,脱了奴籍,这才建立了这座长安地下城。

当神秘的葛老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很多人惊呆了”怎么是个黑人“,没错,这个操着陈建斌口音的黑人朋友就是传说中的昆仑奴。

昆仑奴的历史简介(从一奴难求到销声匿迹)(1)

葛老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昆仑奴葛老是一个黑人,虽然有点雷人,却恰恰符合历史事实。

问题来了,昆仑奴真的存在吗?他们是如何来到中国的?又是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呢?

1.

昆仑奴和昆仑山什么关系?昆仑奴来自哪里?

确切地说,昆仑奴和昆仑山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普遍认为“昆仑奴”来自于“昆仑国”,但是这个昆仑国并不是具体的指某一个国家或一个族群,一直都是一个泛称,从北齐开始,来自昆仑国的船舶带着奇货美玉络绎不绝的来到中原,隋唐时期,昆仑国成为通过波斯和印度的必经之路,那一带的土著居民皮肤黝黑,语言相近,汉人分不清楚,就将那一片的岛屿小国“通号为昆仑”,也就是今天的中南半岛南部、爪哇、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一带的南海诸岛,这些国家大多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

还有一种说法,“昆仑”这个说法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就多次出现,昆仑来自突厥语,意思是“黑烟灰”,形容人黑,所以也就有了昆仑奴是黑奴的说法。昆仑这个词被中原人用来比喻黑色的物品,例如北魏有一种美酒叫“昆仑觞”,隋代的茄子又成为“昆仑紫瓜”,因此,这些从南洋来的黑人奴隶,自然就叫昆仑奴了。

这么说,昆仑奴就是来自月东南亚和南亚这些昆仑国了?也不全是,关于昆仑奴的来源,在近代学这种形成了“东南亚说”和“非洲说”两种说法。

唐张籍在《昆仑儿》诗中说“昆仑家在海中洲,蛮客将来汉地游”,这里的“海中洲”是唐人对东南亚群岛的一种泛称。《旧唐书 林邑国传》说“自林邑(今越南中南部)以南,皆拳发黑身,通号为昆仑”。

但是李季平在《唐代昆仑奴考》一文中指出:唐宋时所谓昆仑奴,既可能为非洲的黑人,也可能为南海各地卷发黑身昆仑人,也可能为南海的矮黑种人。

2.

昆仑奴到底长啥样?真的像葛老那样高大威猛吗?

1965年,洛阳市博物馆在洛阳北邙发现一座北魏墓葬,墓主是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邵,从中清理发掘出陶俑115件,其中有一件陶俑,高不足10厘米,卷发、垂首、并腿、蜷缩一起,煞是可怜,另一件陶俑深目高鼻、卷发虬髯,呈站立状,

从容貌看既非汉人,也非鲜卑人,经过仔细考证,可以肯定这两件陶俑塑造的人应该是来自中亚或西亚的胡人,也就是传说中的”昆仑奴“佣。

昆仑奴的历史简介(从一奴难求到销声匿迹)(2)

北魏 元邵墓出土胡俑

795年,28岁的张籍四处游历寻求伯乐,行至郁林洲(今广西桂林)时,第一次见到了刚从港口运来的昆仑奴,于是提笔写下这首《昆仑儿》,为后世留下了一幅昆仑奴画像:肤如黑漆,发似卷螺,半裸上身,能通禽语”。《隋书》上说,昆仑国当地人“形小而色黑”。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苏頲童年时也做过一首《昆仑儿》诗,里面两句最为传神“指头十頲黑,耳朵两张匙”,意思是说,昆仑儿连指头都黢黑如墨,耳朵大的像两个勺子。北宋理学家朱彧在广州长大,昆仑奴经常从这里上岸,他对昆仑奴非常熟悉,在他的《萍洲可谈》一书中这样描写“色黑如墨,唇红齿白,发卷而黄”,由此可见,昆仑奴和今天的矮黑人十分相似。

出土于唐代裴氏小娘子墓中的一个黑人陶俑,全身皮肤墨黑,头发卷曲成螺旋状,脸扁平,鼻梁较平而鼻翼宽大,厚厚的嘴唇,白色的眼睛,身体略往后仰。

昆仑奴平时不喜欢穿鞋,常常赤裸上身,腰间只围一块叫“敢曼”的方布,有些爱美的,会在脖子上挂“鹰爪首牙”,并“穿耳附珰”。

自唐代开始,东非黑人也被大食商人贩卖到中原,称为僧衹奴,明朝中晚期,非洲黑奴取代矮黑人称为主力军,但是,在国人眼里,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昆仑奴成了古代到中国的黑人奴隶的泛称。

因此,《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葛老高大威猛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3.

昆仑奴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中原的?

一般来说,昆仑奴进入中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战争掠夺。隋唐时期,甚至更早的汉魏六朝时期,中国就和昆仑诸国爆发过规模不等的战争。《水经注》云“交州刺史以兵讨林邑,败之,追击至于昆仑”。《隋书》记载“夏四年癸亥,大将军刘方击林邑,破之”。《旧唐书》记载“开元初,安南首领梅玄成叛,自称黑帝,与林邑、真腊国通谋,陷安南府,诏思勖将兵讨之”。这些昆仑国自古有袭扰周边的习惯,除了战争必然会出现俘虏,再加上唐朝有把俘虏当奴隶的习俗,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唐朝的一部分昆仑奴就是和昆仑诸国、部落作战时抓到的俘虏。

昆仑奴的历史简介(从一奴难求到销声匿迹)(3)

二是人口买卖。更多的昆仑奴则是人口买卖的牺牲品,主要从阿拉伯国家转卖到中国。《刘氏耳目记 墨君和》记载“(墨君和)母怀妊之时,曾梦胡僧携一孺子,面色光黑,授之曰:与尔为子,他日必大得力”。胡僧就是来自阿拉伯的僧人,唐代,到中国的胡僧最多,墨君和(人称墨昆仑)母亲梦见胡僧携子而来,从中可以得知,昆仑奴是由阿拉伯僧人或商人卖到中国的。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卷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意思是说,昆仑国海岛上的野人,用食物诱捕后卖到中国当奴隶,一般卖到2到5两黄金。《诸蕃志》记载”买人以奴婢,每一男子,鬻金三两,准香货酬之”。

三是进贡和赠送。进贡和赠送也是昆仑奴来到中国的方式之一。《新唐书》记载诃陵国先后两次向唐朝进贡,“咸亨至又献侏儒、僧衹女各二及歌舞”。“元和十三年,遣使进僧衹女二人、鹦鹉、玳瑁及生犀等”。昆仑奴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例如广州、扬州和长安等地。

4.

昆仑奴都能干什么?为何一奴难求?

大多数的昆仑奴身体健壮、力大威猛、勤快耐劳,而其性格温顺、说话耿直,对主人忠诚专一,用起来得心应手,《长安十二时辰》中姚汝能跟着张小敬进入地下城前说,“昆仑奴有什么可怕的?长安的昆仑奴,个个老实温顺,你让他去死,他都不会反抗的”。这话虽有点夸张,但也符合事实。

唐朝时流行一句话“昆仑奴、新罗婢”,新罗国(现在的朝鲜半岛)的婢女类似于今天的菲佣。除了这些基本的特性,很多的昆仑奴还有许多中原奴婢不具备的特殊技能。

驯兽师,在敦煌壁画中,就发现有驭狮、驯象的昆仑奴形象,《五灯全书》中提到“昆仑骑象,入诸人鼻孔里去”,这些昆仑奴的家乡东南亚、非洲都是产大象、狮子的地方,驯服野兽是他们的一项特殊技能。乐师舞者,在陕西长武县枣园乡出土了一个唐代黑人陶俑,身披红色敢曼,呈跳舞状。《宋史》记载:乐有小琴小鼓,昆仑奴踏曲为乐。由此可以推测,早在唐代就有昆仑奴从事音乐舞蹈工作。杂役家奴,《诸蕃志》中提到”托以(昆仑)管钥,谓其无亲属之恋也“,因为昆仑奴没有亲属,所以可以放心的让他管理钥匙,男性的家奴一般负责看门、守夜、挑水、送饭、打更和充当随从。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特殊用途,《通志》中记载,隋朝大将陈棱攻打东南亚岛国,抓到一批昆仑人当做俘虏,逼着这些俘虏给士兵们洗衣、做饭、喂马、磨刀,甚至是冲锋是当挡箭牌,不久,他就发现,这些昆仑奴不但会干活,还精通几国语言,于是就让他们当翻译,去劝降。

昆仑奴的历史简介(从一奴难求到销声匿迹)(4)

国人认为,昆仑奴非常听话,从不擅作主张,也不因虐待而生气,明朝王士性甚至说“其生死惟主人所命,主人或令自刎其首,彼即刎,不思当刎与不当刎也”,从此可见,就是让他去死,也会乖乖照办。

昆仑奴最突出的特点就睡精通水性,因此经常被当成水手和修船工,《萍洲可谈》记载“船忽发漏,即不可入治,令鬼奴持刀絮自外补之,鬼奴善游,入水不瞑”,这些特点和古代南海的矮黑人特征相似,矮黑人都是海岛居民,精通水性和攀岩。

据《宋书》记载,南朝宋孝武帝养了一个昆仑奴“又宠一昆仑奴子,名白主,常在左右,令以杖击群臣”,用昆仑奴惩罚犯错的大臣,宋孝武帝也是够荒唐的。

有了诸多的好处,昆仑奴自然抢手,但是从史书记载,唐朝时期进贡的黑奴数量不多,每次只有二到四人,次数也非常有限。到了明代,数量有大幅度增加,明代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记载“我朝洪武二年,遣行人赐爪哇国玺书,三年,王昔里八达刺遣使奉金叶表,贡方物及黑奴三百人”。因此,物以稀为贵,唐宋以前的昆仑奴非常抢手。

不过,达官贵人们豢养昆仑奴的最重要因素是“拉风”,跟潮流,昆仑奴最初都是献给宫廷贵族的,汉人奴仆太普通了,养一个黑人奴仆才倍有面子,满满都是异域风情,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出行,身边没有黑人随从,你都不好意思出门。

既然王公贵族引领了时尚,官员、富商们紧跟其后,争相购买,一时间,豢养昆仑奴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5.

昆仑奴命运悲惨,最终走向消亡!

纵然有一身好本事,昆仑奴依然沦落为奴隶,虽然历朝历代不准贩卖人口,但是对外国人却是个例外,他们的命运充满了苦难,在广州港,一些挑剩下的昆仑奴会被杀死用来祭祀,即便被雇主买了,也要面临“换肠”的痛苦经历,由于这些昆仑奴多吃生食,在国人眼里是茹毛饮血的野兽,买到后,就要喂他们吃熟食,连续腹泻好几天才能改变饮食习惯,这个过程就叫做“换肠”,过不了关的昆仑奴就可能死去,留下来的才是合格的。

唐人陶岘是陶渊明的九代孙,有一个名叫摩诃的昆仑奴,陶岘经常把宝剑扔到水里,“摩诃下水取来!”,以此寻欢作乐,摩诃经常受伤,一次被毒蛇咬伤,用剑削去一根指头还要跳下水去。陶岘有一次到西塞山玩耍,见江水深黑死寂,就把宝剑扔下水让摩诃去取,在水下很久才奄奄一息上来,水下有一条巨龙,取剑太危险,求主人放过,陶岘大怒,摩诃无奈,再次投入水中,不久,零碎肢体浮出水面,令人叹息。

重金购买的尚且如此,战场俘虏的更加一文不值,北宋皇祐四年,起义将领侬智高进攻广州,就逼着从海上劫掠的昆仑奴轮番攻城,昼夜不停,伤亡惨重。

昆仑奴虽然生性老实,但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逼急了也能杀人,《资治通鉴》记载“广州都督路元睿为昆仑所杀”,这个路元睿嚣张跋扈,经常压榨剥削昆仑奴,最终惹了众怒,昆仑奴忍无可忍,袖中藏利剑,取了路元睿首级。

昆仑奴的历史简介(从一奴难求到销声匿迹)(5)

自唐代以后,战乱不断,再加上受理学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影响,昆仑奴的数量逐渐减少,极少数昆仑奴融入中原生活,但最终都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