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全解释(辩证思维视角4五十知天命)

作者∣袁劲松 思维导师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全解释(辩证思维视角4五十知天命)(1)

相信永恒存在,是导致个人和社会诸多悲剧的思维观念之一。

——辩证思维10级之《转变》

前两天重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看到对“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的解释时,忽然觉得有些违和,意境不顺。据南老先生的解释是:孔子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开始洞悉天地奥秘,“天命”在这里是指哲学的宇宙来源,属于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畴。

对此解释,我感觉有夸大其词,文人过度美饰鼓吹的嫌疑。为此,我又在网上搜了其他几个解释版本,觉得比较靠谱的是下面这个版本: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迷惘,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两个版本分别指向不同的精神维度。南怀瑾先生认为五十岁的孔子已经悟道成圣,知晓宇宙天机,形成了一套完整圆融的世界观体系。而后一个版本,则认为五十岁的孔子开始向命运低头,不再妄想人定胜天,而是学会与命运和解,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生。

到底哪个版本更贴近于孔子真正的心境呢?

我认为是后一个版本,不过这个版本还是意深语晦,不肯直白道出“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真正的本意。

真实的情况,作为一个“人”而言,无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年过五十必然会一头撞上生命的“屏蔽墙”,这个无形的墙是由生理疾病、器官衰竭、心气耗散、智力僵化等因素构成的,如果用时间来表述的话,那就是:15岁时,你的1天等于24小时;50岁时,你的1天等于12小时,或者更少。

原因无他,50岁的体力、心力、智力不足以支撑一个人24小时高效作为了。

在孔子的时代,人活七十古来稀,想必老夫子对“老”的体验比现代人更加深刻,面对衰老这一无法逾越的屏蔽,由不得他不认命,尽管未来的道路依然有无数种选择可能性,但是50岁的孔子已经没有精力去选择那些更宏大的目标了。因为生命活力断崖式下降,他只能去选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这决不是什么愉快地知天命,更多是被迫去顺从人生的客观规律。

体会到孔子当时的心境,他对自己人生后面两句话的总结也就更容易理解了。“六十而耳顺”,像不像一个慈祥耳聋的老爷爷的日常状态,你们吵,你们闹,你们鸡飞狗跳,我则默然无语,继续晒我的太阳,吃我的饭。心如明镜,能看清一切,亦能心如止水,不动声色。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据史书记载,孔子的寿命是72岁,想象一下当时真实的场景,年过70的孔子如果不是病卧床榻,也一定是步履蹒跚,行动艰难。所以,对最后这一句的解读,我认为更准确的表述是“不逾矩,而从心所欲”,即孔老夫子说,虽然我的身体不能动了,但思想还是发散驰骋,自由放飞翱翔的。这也符合一般人的临终状态,越是身体被时光困住绑定了,思维却越是活跃异常,回顾往昔,畅想来世,以补偿自己行动不便的缺陷。

也许,这种解读会毁了一般人心目中孔圣人的光辉形象,但以我读论语的体验而言,孔老夫子其实是一个极其注重诚信修养功夫的真君子,他不会故意拔高自己的形象,也从不掩饰真实的态度意见。

如果是学生读书不用功,他会破口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如果是自己犯了错,他会主动承认:“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如果是厌烦女子的难缠,他也会开玩笑:“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

诸如此类真实情绪表达的话语,在《论语》这部孔子语录记载中比比皆是,如果是用平常心去阅读,你会发现孔子就像是一个极其认真负责的老师,竭力想把自己一生的得失成败心得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没有那么多虚头巴脑,微言大义的东西。之所以后人把《论语》解读的高妙深玄,其实更多是出于文化包装,知识欺骗的目的,这就像现在的大V们经常喜欢发明各种新概念吸引大众眼球,实际上那些新概念的本意不过是早已被广泛熟知的朴素真理。

真正体悟到了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的慨叹心境,也就会深刻认识到“变化”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世界的主旋律。

健康不是永恒的,你会一天天老去,老到连行走吃饭都无能为力。

爱情不是永恒的,每天的家庭琐事,会让激情的火化作灰烬尘土。

友谊不是永恒的,不同的人生轨迹,最终让熟悉的人变成陌路者。

职业不是永恒的,时代淘汰一种职业,从来不会提前预告通知。

经济不是永恒的,有繁荣就会有大萧条,好时光总是来得迟走得快。

帝国不是永恒的,即使拥有威压四方的强权,终有一日也会土崩瓦解。

……

事实会证明,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永恒,一切事物都是会变的,不仅年龄、身体会变,爱情婚姻也会变;不仅企业组织会变,社会时代也会变。凡是那些以“永恒”为界面,对未来的规划思考,最终都将被时间证明:答案是错误的!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全解释(辩证思维视角4五十知天命)(2)

前一段时间,社会内卷化这个话题网上被炒的沸沸扬扬,各路大V们纷纷各抒己见,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实内卷化现象在历史每个时期都是一直存在的,无论是古代的土地疯狂兼并,还是现代的经济大萧条,都是不同形态的内卷化表现。只是今天的内卷化其周期之短,涉及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谁能想象到在短短二十年时间大学生就从天之骄子快速贬值到毕业即失业,35岁的IT职场精英就不得不被迫“退休”,现金交易突然一夜之间从消费环节中消失,视频取代了书本成为人们学习娱乐的主流方式……

“变化”在当今时代之所以不断加速,不断扩张其疆域,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是“技术”的伟力越来越大,它所带来的高效率,让任何领域在短时间即被海量的“产品”所充斥,人才的培养是如此,职业的迭代是如此,时尚的创新也是……

无数的赛道被极速覆盖,社会内卷化也就越来越严重,此时“永恒”不仅像是一个梦话,就连“稳定”都变成一种奢求,唯一不变的也就只剩下变化了!

…………………………………………………………………………………………………………………………………………

十月一节日和朋友们聚会,我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以往都是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朋友,有好几个人都改喝白开水和吃素了。一问才知道,一年不见,身体各种疾病都冒出来了,为了保命大家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养生式用餐,不复昔日的豪勇。酒桌上大家谈及年轻时的战斗力,再对比今日的老态,顿时唏嘘不已。

这不禁令我想起王国维的一句诗词:“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恍然之间,我们都已老去,青春不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