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视晚间电视剧收视率(晚间电视剧观众结构偏年轻化)

卫视晚间电视剧收视率(晚间电视剧观众结构偏年轻化)(1)

来源丨收视中国(ID:shoushizhongguo)

究竟是谁陪谁看电视?到底是谁控制了遥控器?

2016上半年,电视剧收视时长占所有节目收视总时长的29.1%,位居各类别之首。电视剧早已成为电视屏幕中的必需品,这点毋庸置疑。

而作为领头羊的电视剧这两年过得水深火热,受限于电视人口老龄化大环境影响,晚间电视剧市场观众中45岁及以上中老年观众构成比例持续增高,从2014年上半年的51.64%上升到现在的54.54%。

卫视晚间电视剧收视率(晚间电视剧观众结构偏年轻化)(2)

在电视市场观众老龄化大环境面前,时代更热衷于讨论互联网的年轻化。作为传统电视行业最为倚仗的节目类别,电视剧的尴尬处境可想而知。但是从2016上半年数据可以看到,晚间电视剧市场中15-34岁年轻观众构成比例较2015年上半年略有提升,市场正在逐渐吸引年轻人,尤其是年龄在15-24岁的90后,观众构成比例较上年增幅为2.5%。

出生于二十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收看习惯、消费喜好,正加速让娱乐产业不断迭代。由于当今偶像市场的多元化,有更多领域、更多特质的偶像供90后选择。

上星频道晚间电视剧的15-34岁年轻观众比例从2015年开始迅猛增长,其中省级上星频道2016年上半年15-34岁观众构成比例较2014年同期增幅达70.3%,而地面频道晚间电视剧也较2014年同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观众来收看。市级频道15-34岁观众占比增幅也高达65%。

卫视晚间电视剧收视率(晚间电视剧观众结构偏年轻化)(3)

2016年上半年,上星频道晚间电视剧中15-24岁90后观众收视率过1%的好剧只有《亲爱的翻译官》(收视率2.12%)、《解密》(收视率1.49%)、《天天有喜之人间有爱》(收视率1.25%)、《因为爱情有幸福》(收视率1.24%)、《小丈夫》(收视率1.16%)五部,且剧中年轻化元素更多,神怪玄幻《山海经赤影传说》和高颜值军旅题材《特种兵四霹雳火》收视率也超过0.8%。

另外,谍战剧《解密》也在表现手法上是更偏年轻化。90后观众的父辈大多在45-54岁,观察这部分观众晚间电视剧收视情况,发现收视率过1%的好剧有30部,除了《小丈夫》、《我是杜拉拉》、《好想好想爱上你》等言情题材占了10部剧之外,《麻辣芳邻》、《还是夫妻》、《我的博士老公》等描写当代情感生活的都市生活题材为第二大类,占了5部,其他反特/谍战和历史故事题材各有3部,神怪玄幻和时代变迁各有2部,军旅生活、近代传奇、重大革命、社会伦理和农村题材各有1部。

与90后观众相比,45-54岁中年观众高收视好剧更多,年龄越大,越容易给电视剧“打高分”。不同年龄观众对电视剧内容喜好不同,呈明显类型化收视特征。比如同样都是反特谍战剧,90后喜欢《解密》里面的高颜值加烧脑情节,而父辈们的接纳性和包容性更强,不止能欣赏《父亲的身份》(收视率1.62%)、《猎人》(收视率1.2%)这样厚重基调的反特/谍战剧,也能欣赏90后喜欢的《解密》(收视率1.62%),只是欣赏的点恐怕更多的是情节设置。众口一致的电视剧越来越难得,观众层次的丰富性势必出现类型化收视选择。

卫视晚间电视剧收视率(晚间电视剧观众结构偏年轻化)(4)

看电视作为家庭社交的重要环节,究竟是谁陪谁看电视,到底是谁控制了遥控器?以暑期7月为例,如果只观察观众自己一个人收看晚间电视剧的情况,发现90后晚间电视剧收视TOP3份额总计超过四成,向湖南卫视、上海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这三个频道集中。而45-54岁观众在只有自己收看电视的时候,收视喜好更多的是集中在中央台频道中,这些“父辈”晚间电视剧份额总计占三成以上的TOP4中,中央台频道有三席。

卫视晚间电视剧收视率(晚间电视剧观众结构偏年轻化)(5)

尽管中老年剧有中老年剧的市场,年轻剧有年轻剧的市场;尽管年轻人集中收看电视时间较少,但通过整合频道定位、选剧风格、资金实力、剧目品质、营销策略,把分化的年轻观众收视点集中起来,积少成多,就会产生长尾效应,产生诸如湖南卫视的高份额。

年轻人的消费潜力不容忽视,他们也将慢慢成长为电视机未来的主要收视观众。因此,电视剧的审美也开始分时期、分类型地转向年轻态:小长假、暑期都是年轻题材激烈的战场,而古装正剧、抗战谍战剧、都市生活和社会伦理剧也都尝试起偶像化表达,用颜值高的小鲜肉们扛大旗,讲究服装、化妆、道具特效的视觉美感,甚至连宣传、广告都开始另辟蹊径。

比如江苏卫视《九州天空城》在周三和周四21:20播出综艺节目《天马行空又一城》,打通黄金段幸福剧场和周三22:00档周播剧场,其中以演播室环节加高能现场为主要内容,口播、压屏条、角标、演播室舞美、产品摆放……共14集,每集长20分钟。要求电视剧不仅是看,还要能互动能吐槽能消费。

业内有看法认为各种电视剧都可以通过增加新元素得到短期高收益,事实上,情势差别直接影响结果。目前周/季播剧培养、IP转化、网台联动、影游互动、颜值冲锋陷阵、植入广告多形式等新元素让人应接不暇,如果把电视剧市场比作战场,简单的随波逐流只能让供给链在短期内不断杂乱填入新元素,以至于膨胀到无法有效提供战备力量的地步。

虽然以前的电视剧制播产业者手中拿的可能是个匕首在拼杀,新元素供给链把他的武器升级到了冲锋枪,但是能不能打赢还得靠自己。简单拼凑出来的“全产业链”不值钱,称“全”有些勉强,但未来值得期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