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流下了最后一滴眼泪(美而悲的葬花吟)
黛玉葬花,历来被当作美学名篇而传颂,并被解读者赋予了深重的悲剧色彩。
如果把这个情节单独挑出来读,就好比一个过客突然看到一个纤弱美女在悲戚葬花,确实极易对黛玉产生同情,并以为她受到了天大的委屈甚至迫害。
事实到底如何?黛玉葬花的目的何在?她的《葬花吟》究竟表达了什么?
我们随着作者曹先生的笔,去探个清楚明白。
这个场景发生在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仅从回目名即可看出,作者有意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黛玉之悲,一边是“戏彩蝶”,一边是“泣残红”,彩蝶灵动活泼,残红零落消沉,一边是生机勃勃,一边是死气沉沉,对比非常强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黛玉之悲需要去“泣残红”?
这要从第二十六回讲起。
第二十六回,黛玉因白天与宝玉怄气,没来得及把架吵完,宝玉就被薛蟠以贾政的名义叫走了。黛玉“心中也替他忧虑”,于是晚饭后到怡红院找宝玉“问问是怎么样了”。没想到却被正在生气的晴雯关在了门外,黛玉以为宝玉故意不理她,因此感怀身世,“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悲戚了一夜。
这就是所谓的伤春悲秋,把自己的情绪和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花谢花飞,是花的使命完成了,这是她们的告别方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就像少女升级为母亲,就必须褪去少女时的无忧无虑享受被爱,把舞台让给孩子,否则,谁来呵护新生孩子的成长呢?
黛玉此时大概十二岁,正处在女孩最好的年华:享受着贾母无条件的疼爱,又无任何生活压力,本该无忧无虑尽情享受青春。可她在杂书的影响下,情窦初开,想要享受书中描写的爱情,却处处受阻:想爱不敢爱,而且宝玉这个爱的对象太不让她省心了。
这样下去,谁知道自己的大好青春美丽容颜还能维持多久?我这么美都无人怜惜,哪天像这些落花一样消逝,更无人在意吧。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那些柳丝榆荚都自顾着享受自己的美好,丝毫不关心花谢花飞。虽说明年花还会开,但怎么知道明年花开之时,这些旧时好友还在不在呢?
三月时替燕子筑好了香巢,可是燕子太无情啊,根本不顾及筑巢人的付出,说飞走就飞走了。虽然说明年春天花还会开,明年的三月还可以再筑一个香巢,可是燕子啊,明年可能就人去楼空了,哪还有香巢的存在?
这四句诗,表达了黛玉希望被关注的心理:你们如果现在不关注我,等到哪一天我不在了,你想关注我也找不到我了。
这里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黛玉对时光消逝的敏感和悲观情绪,希望能活在当下;二是期望被关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这黛玉也是当主角当成了习惯,觉得世人都应该围着她转才对。我是主角啊,你们怎么可以不关注我呢?你们怎么可以不管我是否伤心难过呢?
这正是自卑且清高之人的自我视角,需知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主角,谁又该成为主角身后的那个衬托呢?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岁月催人老,风霜啊,你们可不可以慢点来,让花期更长一些?春天的花这么美,美的时间却这么短,等花都凋谢了,你们再想寻找这么美的花很难找到了。
花开的时候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你们都来赞美花开之美,可是,花谢的时候,你们又在哪呢?你们都这么无情,真是愁死我这个葬花人了,都愁得哭出血泪了。
这正是伤春悲秋者的自我感动,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越愁越感动,越感动越愁,沉浸在这种自我感动里不可自拔,好比那些失恋的女孩,一直不肯走出来,以为只有沉浸在里面,才显得自己有多爱多痴情。
问题在于,黛玉从未想过,这些落花本身有伤感之意吗?她们是愉快地化成更护花的落英,进入了新的使命阶段,你却在无端地为她们哀愁,还以为世间只有你最惜花,只有你最痴情。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杜鹃、黄昏、青灯、冷雨,都是伤感的意象,人越是在伤感之时,却容易对这些意象敏感。同样是春雨,杜甫说它是“好雨知时节”,因为它“润物细无声”。在黛玉的眼里,冷雨却是让人孤寂难眠的助愁之物,体现了黛玉强烈的孤寂感,孤独寂寞冷啊,谁来给我一些关怀,给我一些热闹,给我一些温暖?
也怪我自己无端伤感,又怜春又恼春。春天的脚步也太快了,突然而来,突然而去,来来去去也不打个招呼。
这像不像宝玉的特点?黛玉对宝玉,正是又怜又恼,一会儿担心他被贾政责骂,一会儿又恼恨他不懂自己的心。每次从怡红院到潇湘馆,都是来去匆匆,还没来得及细诉衷肠呢,就跟着人跑了。
这正是对上次闹别扭时宝玉被薛蟠叫走耿耿于怀,这也是怀春少女的常情:她把宝玉当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可在宝玉的心中,他有太多可打发时间的事情可做。
这也是男孩和女孩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尤其是像黛玉这样严重缺少安全感的女孩,巴不得时时刻刻都黏在一起,可是男孩的世界很广阔,他们有太多的事情想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哪能全部精力都用在儿女情长上呢?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昨晚听到屋外唱悲歌,也不知道是花魂还是鸟魂在唱。无论是花魂还是鸟魂,她们要离去时总是留不住的,因为她们不会主动表达心意。
希望我能生成一双翅膀来,随着花一起飞到天尽头。但是,天尽头有葬花的香坟吗?不如用个布袋装起来,埋进土里,保持她的洁净,好过随流水流到污浊的水沟。
花魂鸟魂发悲歌,这是黛玉开始想象了,想象这些美好的花鸟不忍离去,用唱悲歌的方式来抒发伤感。但是,她们又不肯放下身段主动说“不想离去”。这正是黛玉的矛盾心理,爱而不得,因为放不下清高的身段:只能你来求我,不能我说爱你。
这就是自我折磨的体现,在宝黛关系中,明显黛玉对宝玉的期望更多,想要尽快确定关系,但宝玉天生就是个粗线条且多情之人,从未想过要专情于黛玉一人,又怎么可能主动向黛玉表白呢?
爱情最痛苦的,就是黛玉这种方式,已经爱到难以自控了,却宁死都不肯主动说出口,因为主动就无以显示自己的高贵了。
接下来,就有点像赌气了:你不留我,我就跟着花魂飞走了,因为我要保持我的洁净,不能被我不爱的人玷污。
时不我待,黛玉应该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宝玉啊,如果你还不采取行动,我就会身不由己不知道要被嫁到何方嫁给什么人了。如果是那样,我宁愿死,也要维护我洁净的灵魂。
质本洁来还洁去,表达的是黛玉对爱情的专一:我只爱你,其他人都不要。其他人都是臭男人,会玷污我。
可是,这番心思,谁能理解?至少宝玉不会理解,他从来就没往这方面想过。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你(落花)今天死去,有我为你们收葬,不知道我会在哪天和你们一样死去,也不知道有谁会为我收葬。春天逝去、繁花落尽,便是红颜老去之时,到了那时,就是红颜(我)的死期了,但那时你又怎会知道呢?
黛玉把自己比作落花的知音,认为有知音收葬,即使死也是幸福的。但是,她悲叹的是没有知音能为自己收葬。
这种对爱的表达确实很凄美,就像很多以悲剧结尾的偶像剧:能死在你怀里,我很幸福。
这说明黛玉依然不确定宝玉对她是否真心,不确定宝玉是否是她的知音。这才是最痛苦的,也是最难以接受的。黛玉的心思,正应了那句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不怕死却怕老,只想趁着红颜未老,轰轰烈烈地爱一场!
很美,也很悲壮。
整个葬花词,表达的就是黛玉爱而不得却又清高自傲不肯低头的矛盾心理,全篇都是爱的宣言,爱的表白。由此可见,这个阶段的黛玉,全身心都在爱情里,已经为了爱情到了疯魔的地步了。
但是,这一番哭诉,听在宝玉的耳朵里,他接收到了什么?
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
宝玉完全没有听明白黛玉对爱的表白,他所悲恸的地方,与黛玉完全不同。黛玉只要爱情,为了爱,死而无憾。宝玉却只要美好永远留驻,他喜欢的姐妹们永远在他身边,他喜欢的大观园永远是乐园,他喜欢的这些美景永远不会消逝。
这才是黛玉爱的悲剧,从头至尾,都只是她的单相思,她也只是宝玉乐园中的一个美丽女孩,就像春天里的一朵花。
春天之所以美,是因为百花齐放;宝玉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有众多女孩环绕,黛玉只是其中一个!
因此,注定黛玉要泪尽而逝,因为她爱错了人,把一腔痴情,错付给了多情公子。
还有什么比痴情错付更悲剧的呢?
但是,这悲剧却是黛玉自己的选择,在这样一个欢乐的节日里,她远离众人,选择了一条走不通的路,一条通往死亡的路。
一曲《葬花吟》, 黛玉爱的表白,也是她写给自己的诔词。
一曲成谶,黛玉必将在红颜老去前,在花落之期,随花飞逝!
相关阅读:
《红楼梦》| 都爱读书的黛玉宝钗,为何读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红楼梦》 | 当黛玉遇到晴雯,真性情的碰撞,撞出了什么?
《红楼梦》 | 曹雪芹为何给林妹妹命名为黛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