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宝宝科学添加辅食(培养宝宝主动技能)

一、主动进食成就宝宝好未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怎么给宝宝科学添加辅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么给宝宝科学添加辅食(培养宝宝主动技能)

怎么给宝宝科学添加辅食

一、主动进食成就宝宝好未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鸟妈妈孵出了一窝鸟宝宝,鸟妈妈每天出去辛勤觅食带回来给她的宝宝们吃。一天天过去了,鸟宝宝们渐渐长大,鸟妈妈还是照样每天伺候着鸟宝宝们,把抓来的小虫子放进鸟宝宝们张开的嘴巴….

小鸟待食、看着虫子跑掉都不知道主动去吃▲

一天,鸟妈妈又出去找吃的。刮大风了,一只鸟宝宝被大风从鸟窝吹掉到树下,它等呀等呀一直没看见鸟妈妈送来食物。它看见小虫子从自己身边爬过,它赶紧张开嘴对着小虫子啊啊啊的叫着,可是小虫子像没看见它一样爬走了。小鸟待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最直白的道理:哪怕是最简单的事情,主动的鸟儿才有虫子吃。

小故事却看得我们触目惊心:小鸟是这样,喂养小宝宝也是如此。作为宝妈,您还在追着小宝宝喂食吗?您这其实是“害”孩子啊!是时候让小宝宝自主进食了!怎样让几个月的小宝宝爱上自主进食呢?您要的答案在这里…宝宝刚出生的几个月,基本是以母乳为主要食物来源。随着宝宝长大,从第5个月开始单纯依靠母乳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食物需求了,为了让宝宝营养更充足,这时候就需要考虑有计划有安排的添加辅食了。辅食该如何随着月龄变化调整?辅食软硬度和食量该如何掌握?宝妈还应根据宝宝实际发育情况具体试行,现在宝妈们来听听婴育专家给出的喂养建议吧。

宝宝可添加辅食的表现及信号:

1、看见别人吃的食物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

2、孩子无挺舌反射,不抗拒能吞下喂食的固体食物不会被噎着.

3、单纯吃奶似乎吃不饱,喂完奶后小孩还表现得烦躁不安.

4、如果他能用手指捏食物了,也是可以给他固体食物的信号.

※注意:

婴育专家指出,宝宝6个月左右为辅食添加最佳时期,在此阶段培养宝宝自主吸吮进食习惯效果最好。

宝宝添加辅食的最恰当时间为出生后4-6个月之间▲

二、宝宝添加辅食顺序

1、满4个月,宝宝最好的辅食是婴儿营养米粉。

米粉最好在白天喂奶前添加,上下午各一次,每次两勺干粉(奶粉罐内的小勺),用温水和成糊状喂给宝宝吃,如果宝宝吃完辅食后不再喝奶,就说明宝宝已经吃饱。当宝宝承受这个量后可逐渐增加米粉。

2、宝宝6个月后,可在米粉内加入一些蔬菜泥。

在喂食辅食米粉2-3周后,可以加上少许菜泥。

3、7-8个月后可开始加蛋黄、肉泥,鱼汤应该晚些再添加,以防过敏。

4、宝宝10个月时可以进行两顿完全辅食喂养。

科学喂养辅食添加时间及食物对应表▲

三、宝宝添加辅食的注意事项

1、喂食原则

婴儿喂养专家明确指出,宝宝添加辅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流态到固质。进食每种新食物需观察至少三天,看有无呕吐、腹泻、过敏等不良反应现象;如果任何一种辅食添加后,出现皮肤湿疹加重、呕吐、腹泻等,应暂停此种食物的添加至少3个月。

2、其他注意事项

1岁内不加糖、盐、不加料酒,食中不加盐以免加重孩子肾脏的负担。1岁内不加蜂蜜,不加儿童酱油、提倡吃果泥、水果块、水果片、水果条,不建议给宝宝喝果汁,可适量添加植物油,添加辅食后按宝宝需要适当添加水。以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丰富食物种类。以婴儿适应状况为调整依据,辅食添加没有固定顺序。宝宝患病期,应暂缓添加新品种。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是评价辅食添加是否合适与否的金标准。刚开始时孩子吃的辅食量一般都很少,吃辅食不能作为一顿饭。建议在两次奶之前再吃辅食,对宝宝来说,整个喂养的接受度会高。辅食的性状也是从软到硬添加。

四、宝宝添加辅食的安全问题

安全是一切照料的基础。宝妈们在照顾几个月的宝宝时吗,入嘴安全应该特别注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3方面来着手:

1、应选择专业的优质辅食器具

小宝宝几个月大,脾胃非常娇嫩,添加辅食也是一个让宝宝适应食物味道的过程。这期间需要宝妈们以极大的耐性和爱心,专业的辅食器具则能让宝妈们事半功倍,在专业工具的帮助下可快速有效的让宝宝适应食物味道。更重要的是专业器具经科学设计,使用便利性好、安全无害、功能多样、贴合宝宝使用特点。

2、定期做好辅食器具的清洗和消毒

宝宝入嘴安全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辅食器是小宝宝拿着向嘴巴吸吮食物的装置,因此需要定期拆开仔细清洗和高温消毒。

3、科学使用辅食器具

辅食器虽然科学设计、但还需要科学使用。像一些较耐煮、大个的食物、不易过滤、不易嚼烂的食物需提前用捣碎器捣成泥状再放进食袋以免造成食袋网孔堵塞或使宝宝咬不动吸吮不到食物味道。像土豆、胡罗卜、这些都需要先切小丁煮熟再捣碎添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