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

张译和殷桃主演的《鸡毛飞上天》,最开始是微信后台一个小伙伴提起这部剧的,当时看到这个剧名和“讲述了义乌改革发展30多年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这样的介绍,其实没有想到竟然会这么好看,竟然会有这么多令我感慨的点,每个点都想洋洋洒洒写几万字的剧评。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1)

这部剧的跨度比较大,目测男主是60年代生人,故事从70年代一直讲到现代。(这部剧字幕应该有一处bug,就是开头义乌改革时字幕提示为1992年,剧情结合国情推断,应该是1982年)

我很喜欢看上一代人的奋斗史。一方面是有一种怀旧的心情,看小时候依稀还在、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的一些老东西会觉得格外亲切。另一方面,也喜欢看不同的时代,那些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跟我们现在有什么差别。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2)

《鸡毛飞上天》给我的第一个冲击是关于大学生,以及大家的求知欲和责任感的。

剧中张译饰演的男主角陈江河,小名鸡毛,小时候在雪地里被走街串巷鸡毛换糖的金水叔捡到收养,从小跟着金水叔学鸡毛换糖,后来因为当时“割资本主义尾巴”,在外逃亡,还讨过饭。殷桃饰演的女主角骆玉珠,就是两人一起抢馒头时认识的。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3)

鸡毛逃票上了火车,在车上换糖的时候,同是义乌人、恢复高考后赴北京上大学的邱英杰注意到了这种十分原始的经济交换。他给鸡毛讲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他一路讲鸡毛一路听,整整一路——想起了大学期间我睡过去的无数堂课。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4)

物以稀为贵,那个什么都匮乏的年代,大家不仅追求吃饱穿暖,对知识的追求也同样饥渴。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5)

多了就不值钱的,除了如今大爆炸的知识与信息,还有大学生。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和现在的大学生完全不一样,我想打个比方说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就好像现在的留洋归国博士、名校博士后一样珍稀,但是却发现,不一样,在这个时代,好像除非已经干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否则什么样的“人才”都不会让人觉得珍稀。

我觉得,这不仅是教育发展、大学增多的原因。

那时的义乌还很落后,还没有雾霾的北京是人人向往的首都。火车上,还没有走出过义乌这一片天地的陈江河觉得邱英杰有机会到北京念书,那一定要留在北京发展的呀。邱英杰却跟他约定:三年之后,义乌见。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6)

回到义乌,当地的谢书记十分重用邱英杰,在所有人的眼里,大学生不仅仅是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有不一样的视野,也一定要发挥不一样的作用。不论是别人,还是他们自己,都认为大学生应该是不一样的。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7)

这和现在很多时候,念书越多越容易眼高手低、不知变通,反而没念过书或者念书差的人在社会上混得更好完全不同。那时,是有想法的人主动去汲取知识,教育是实打实的教育,而非现在,教育似乎越来越流于形式,无论是接受教育的人本身,还是用人的人,大家更重视的是文凭而非文化。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8)

剧中的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大学生,是陈江河当了袜子厂厂长之后重用的小蒋。如果邱英杰是文科生,那他一定就是理科生了。邱英杰追求的是造福一方,而他更务实,他研究厂里的机器 ,日本人连修机器都不给人看的情况下,陈江河带着他拆机器、偷看日本人修机器,又放手让他去考察,终于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机器。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9)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10)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11)

那时的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对大学生,他们有信心,觉得只要给他们创造条件,他们就一定能制造奇迹。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12)

而现在,可能不仅是别人,即使是大学生自己,也未必有这种自信。因为在大多时候,我们敢想,却不敢干。也许是电脑越来越多的替代了人脑,也许是我们的生活已经足够丰富且便利,比起前人,我们正在变懒,不管是需要体力运动的那种变懒,还是在事业上实干的那种变懒。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13)

——以下是我个人未经考证过的观点,接受反驳。

为什么鸡毛能飞上天,鸡却飞不起来呢?

我觉得,是因为鸡毛很轻,没有根基,也就没有束缚。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14)

80后再往前几代,60后、70后,他们大多生来贫穷,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所以敢于放手去拼。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15)

陈江河是这样,骆玉珠也是。小小年纪没了亲妈,亲爹把她卖给人贩子,她什么苦都吃过,所以她永远不会绝望,她思路灵活,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够生存下去,而且会越挫越勇。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16)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17)

因为知识贫乏,难得有能力的人会有一种力求改变的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对他们而言,家乡的地位可能不比家轻。因为一起捱过穷,他们对家乡的乡亲们有着格外深厚的感情,如果有可能,他们希望能改变家乡的贫穷、让更多的乡亲过上好日子。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18)

所以,好不容易考到北京的邱英杰,毕业后回到依然贫穷的义乌,试图改变当地的一切。

80后是一个转折点。我们小时候见过了贫穷的尾巴,长大后见识了富裕的开端。我们生在这二者之间,知道幸福的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我们宁可平庸稳定地过一生,小富即安,害怕冒险、害怕失去,也就不容易得到。也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即便工作一成不变,我们也可以拥有多彩的业余生活。所以,我们越来越喜欢考公务员,每天当和尚撞钟地打卡上下班。

殷桃对张译的评价鸡毛飞上天(张译殷桃演的鸡毛都能飞上天)(19)

我们中的很多人小时候生在农村,成长过程中或因为跟随父母、或通过自己求学而定居城镇,对家乡与乡亲的认知随着我们的成长逐渐模糊。

这一代出生率达到巅峰,同龄人之间的竞争史无前例的激烈,教育在普及,有能力的人越来越多,这世界没有哪个地方是非我不可的,我们顾不了那么多伟大的责任与使命,顾好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就是最重要的。

所以,如果有机会考到大城市,大多数人都不会再回相对落后的家乡。即便回去,更多也是贪图小地方的安逸,而非追求改变。

90后再往后,他们没有见过贫穷,他们不知道贫穷的样子,所以不觉得失去有多可怕,所以比起80后,他们无所畏惧,更富有活力、更敢于挑战。

他们从小就生长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他们的世界里,家乡并不是让人有亲切感的风土人情,而是看似与自己并不十分相关的高楼与人潮,乡亲的概念,已经十分模糊;网络信息大爆炸,他们从小就有着国际化的视野,于是反而是家国这样宏大的概念更令他们心潮澎湃。

每个时代的特定环境,都会形成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人群。也许,各个时代的人彼此间互相羡慕,但是,其实也说不清哪个时代最好,哪个时代最坏。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80后是尴尬的一代,我常常羡慕前辈的拼劲,觉得他们生活的年代赋予了他们特有的坚毅与成熟;又常常觉得后生可畏,羡慕90后特有的敢想敢干。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想法很多,却永远不敢付诸行动的人。当然这只代表我个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