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宝的历史(献宝却被锯腿一块玉)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卞和的楚国人,一日在山上伐木时发现一只凤凰栖落在一颗石头上。他原准备上前查看一二,没成想惊动了凤凰,凤凰长啸而去,留下一块形状怪异的石头。由于当时的人们认为“凤凰不落无宝之地”。
于是,卞和就认定这块形状怪异的石头必定是宝物,便想将它献给国君即楚厉王。卞和千辛万苦带着宝物来到都城。虽然楚厉王是位“明君”,但是平民百姓想觐见楚厉王还是“痴心妄想”的。卞和用尽心思才得到了楚厉王的召见。庭上,卞和将宝物献给楚厉王,并解释出此宝物的来源,楚厉王大喜,于是下令召来治玉的工匠来鉴定它是何等宝物。玉匠打眼一看,便说:“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不是什么宝物。”群臣大怒,认为卞和欺辱国君,戏弄王公群臣,纷纷请求楚厉王下令斩杀卞和。楚王认为卞和虽然欺骗了自己,但是卞和献宝之心值得肯定的,就下令砍掉卞和左脚,以示惩戒。
楚厉王死后,其弟熊通登上王位即楚武王。由于武王的才能更甚于其兄,因此卞和认为武王才是识宝之人,于是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当年献宝一事,武王是知道。当武王看到卞和再次献宝,心里也产生了疑虑“既然敢再来献宝,或许这真是宝物”。就让王城里最好的玉匠仔细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不是宝物。”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欺骗自己,同样下令砍掉他的右脚。
楚武王死后, 其子熊赀成为国君即楚文王。
当卞和得知楚国有了新的王时,他抱着石头来到荆山上痛哭。楚文王听说后,派人询问他痛哭的缘故。差人质问卞和:“先王在世时,你两次献宝。现如今新王即位,你不仅不献宝,反而在痛哭,难不成你藐视新王?”卞和说:"我并不是悲伤被砍掉脚,我悲伤的是宝物被认为是石头,忠贞的人被认为是欺骗,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楚文王详细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派人把卞和和石头、玉匠带到王宫。楚文王说:“既然玉匠认为它是石头,那今天就劈开石头,看看它究竟是何物。”于是命令玉匠切割。经过切割,发现此石是一块玉石,而且还是一块稀世好玉。楚文王大喜,念在卞和一片赤心,即把这块玉封名为“和氏之玉”。后来这块玉被雕刻成玉璧,因此又称“和氏璧”、“荆玉”、“荆虹”。
后人评论楚厉王、楚武王为“有眼不识荆山玉”。看到这儿,朋友们可能就会说“不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吗?怎么变成‘荆山玉了?’”
这是因为和氏璧产自荆山,因此才说是“荆山玉”。而“金镶玉”也是因和氏璧引起的。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并做成玉印。就这样,和氏璧成了始皇帝的玉印,成了传国玉玺。直到西汉末年,因“真太子”刘婴年幼,传国玺由皇太后王政君代管。王莽为篡权,让弟弟到长乐宫去要玉玺,皇太后气愤地把传国玺摔到地上,骂道:“得这块亡国玺,看你兄弟有什么好下场!”传国玺被摔缺了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但依旧留下了裂痕。和氏璧从“荆山玉”变成了“金镶玉”。
由于卞和献玉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加上后人对和氏璧的挚爱和惋惜,“有眼不识荆山玉”也就随故事的流传而成为一句广为人知的俗语典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