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悲切断句(都听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我们这一代的人,大概都是在《精忠报国》这首豪迈奔腾的乐曲记忆中长大的: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思黄河水茫茫……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古往今来,最能让人们热血沸腾的,除了这些振奋人心的爱国歌曲诗词,还有背后那些舍身往死、为国捐躯赴难的民族英雄们。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悲切断句(都听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1)

让我们把时光再倒退几百年,便会看到一位振臂高挥的民族英雄,他一一生除了征战沙场,还留下了很多气势磅礴的诗词作品,其中一首,也是被后人千古传颂。

想必说到这里很多人已经猜出他是谁了?没错,就是岳飞,而这首千古传颂的经典诗词便是他的《满江红》了。

也许很多人都被“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句激励过,但却不一定知道它正是出自于这首《满江红》。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悲切断句(都听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2)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悲切断句(都听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3)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悲切断句(都听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4)

众所周知,岳飞是南宋的一位著名军事家,但是他的出身并不是什么将相世家,而是在今天河南汤阴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

据说在他出生的时候,刚好有一只大鸟从天空中飞过,于是,母亲便给他起名叫“飞”。

岳飞小时家中贫苦,很多时候都得自己去帮助做农活,但是他自己却非常好学,最喜欢读的便是兵书,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军事家奠定了基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悲切断句(都听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5)

岳飞不仅好学,也很注重自身体魄的锻炼,据说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能拉开300斤的硬弓了。

但是,正义的英雄总是短命。在1135年夏天,岳飞率军镇压起义,在次年北上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时,因朝廷不公军粮,而导致其功亏一篑。1142年,便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毒酒而死,时年仅仅39岁。

这首《满江红》就是他在兵败之后所作,其中有不甘,有愤怒,更有一种浩然正气。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悲切断句(都听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6)

愤怒的以至于头上的帽子都被立起的头发冲了起来,站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凭栏而望,那潇潇的暴风骤雨似乎刚刚停歇。抬头仰望,对着高空歇斯竭力的呼唤,满腔的报国之志谁能明白?

转眼之间,三十年已过,虽然也曾建立了一些功名,但这些功名却若尘土般不值一提。南征北战八百余里,那些战斗途中的风风雨雨记忆犹新。

少年啊,一定不要白白的等待着,让着岁月蹉跎,头发都花白,最后只能换来白白的哀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悲切断句(都听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7)

这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就来也常常被用来作为劝学之言,但或许现在的学生并未经历过那个特定时代的洗礼,亦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上阙之中,一个“怒”字,瞬间将全部的感情喷薄而出,怒到了极致,来不及慢慢道来。第二句时,才能稍微舒缓了一些,大概是放眼观景让岳飞的情绪得到了稍许的缓解吧。

为什么会如此愤怒呢?在下阙之中便找到了答案。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原来如此,靖康之耻还昭雪啊!此刻,一个痛恨侵略者的爱国主义诗人形象便显而易见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悲切断句(都听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8)

我要架着那战车,向着贺兰山进发,我发誓要将侵扰我们的敌逐出境内,我还要奔赴那战场。打仗打的饿了就拿那敌人的肉身充饥,渴了就喝他敌人的鲜血。

等到我重新收复了我们的失地,再去朝廷向国家报告这胜利的捷报!

在下阙中,我们可以读到三层意思,一是对侵略者的仇恨,一是对国家统一的殷切希望,最后便是自己对于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

整首诗中,充斥着热腾腾的壮志,读来让人血脉喷张,但奈何,世道不公,奸佞横行,就连这报效国家的愿望也很难实现。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悲切断句(都听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9)

以“满江红”这个词牌名所作词的诗人很多,留下的诗作也不少,但是每每提到“满江红”,最熟悉的便是岳飞这首《满江红》了。

(本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