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这个字怎么写(龙是谁生的龙)
现在的“龙”有两个主要的字形,一个是“龍”,一个是“竜”,汉字中习惯用“龍”字,而日语中习惯用“竜”字。比较两个字形,其中“竜”字更接近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而“龍”的字形出现得要晚一些。
以下是从甲骨文、金文到今字的字形:
商代的金文极为形象,其实就是龙的简笔画,头大尾细,形象可爱。甲骨文因为也是商代的产物,所以基本形象是一致的,只是出于刻画的原因,变成了线条,图案化有所下降而已。
从早期的“龙”字来看,龙的形象具备了三个特点:一,头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冠;二,头部夸张,嘴巴张得很大;三,像蛇一样弯曲的身体。
头上突出的冠,应该代表的是众灵之长,这个众灵应该把人类也包括在内,所以即使是人也应该向龙臣服。也有学者认为头上是“辛”字,也就是施刑时候的刑具,并引申为雷霆对众生的惩罚大权,由此证明龙的形象来自雷电。龙的形象来源之一,的确不排除有雷电,但龙头上的“辛”字未必是证据,因为虽然周代以后的金文龙头似乎像“辛”字,但甲骨文和商代的金文,头上的字形多样化,并不仅仅有类似“辛”的字形,所以解释为各种各样的冠更为妥当。而且头上的冠并不是另外戴了一个冠,而是自然生长的肉冠。
从这些早期字形看,好像肉冠很重要,但龙角并不是必备品,与后代的龙有所不同。
至于张开的嘴,表达的应该不是吞噬的功能,而是吐气生阳,化成万物的功能。也就是代表天的肇始功能,正如《周易》乾卦《彖传》所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但这张张开的嘴,由于在金文字形中,近似于“肉”字,所以后来讹变为“月(肉)”的字形。“龍”的左半边在隶定时,就变成了上面是减省的“辛”字也就是“立”字,下面是“月(肉)”字。
龙的第三个特点是像蛇一样弯曲的身体。这在甲骨文、商代金文到周代金文当中不会存在异议,但从春秋时代开始,或许是为了字形结构的完美,这个蛇身与字形中的其他部分分离,变成了一旁的“巳”字。而早期的“巳”字有两个相关的含义:一是蛇形,二是像蛇一样的胎儿之形。与表达胎儿之形的“厶”字不同的是,“厶”字是头在下尾在上,“巳”字是头在上尾在下。“厶”是“台”的本字,而“台”是“胎”的本字,从“厶”到“台”,然后到“胎”,是一个符合汉字发展规律的繁化过程,而这个头朝下的“厶”字作为“巳”字倒字,正反映了胎儿发育期当中的一个像蛇、像蝌蚪、像鱼的阶段,而且因为胎儿是头冲下,所以出现了这样一个字形。
其实正立的“巳”字,也是“子”字的一个省略,表示四肢还有展开的发育阶段,既可以是胎儿,也可以是包裹在襁褓里的婴儿。而这个“巳”字,还是祭祀的“巳”字的本字。
所以,“巳”字既是蛇的象形,也是婴儿的象形,甚至在龙的造字当中,也可以与祭祀相关联。那么,从春秋以后的这个“龍”字,同时也兼有了与祭祀相关联的含义。
而在篆字之后,“龍”字就已经繁化为全形的“龍”了,添加的三个撇总括了许多含义,比如鬣鬃、鳞片、飞翼等等。
那么,完整的“龍”形,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尔雅翼》说:“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按照《尔雅翼》的说法,龙综合了九种动物:头上角像鹿角,整个头部像骆驼的头部,眼睛像鬼的眼睛,脖子像蛇,腹部像海中的蜃蚌,鳞片像鱼,爪子像鹰,还有虎掌和牛耳。简直是一个动物的大杂烩,天上飞的海里游的陆地上跑的,应有尽有,所以是众灵之长。比较甲骨文和金文等早期字形,主要多出了角、鳞片和爪子。
从这个角度说,龙既可以视为众灵之长,亦可以视作众灵之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