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盖融化是怎么造成的(地球上仅存的大陆冰盖)

南极冰盖融化是怎么造成的(地球上仅存的大陆冰盖)(1)

大陆冰盖长期覆盖在陆地上的面积大于5万平方公里的冰体,又称大陆冰川,简称冰盖。地球上现存的大陆冰盖有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南极冰盖 始于渐新世末(距今2600万年)。至少在距今500万年前就达到目前规模。冰盖绝大部分分布于南极圈内,直径约4500公里,面积约13980000平方公里,约占南极大陆面积的98%。平均厚度为2000~2500米,最大厚度达4000多米。冰盖的总体积约24500000立方公里,占世界陆地冰量的90%,淡水总量的70%。冰盖外围发育有面积约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缘冰,主要有罗斯冰架、菲尔希纳冰架和埃默里冰架等。在内陆冰盖的补给和推动下,冰架边缘不断崩坍出大量的平顶冰山。

南极冰盖由东、西两部分合成,以横断南极山脉为界。①东南极冰盖,覆于东南极地盾之上构成巨大的冰盾,占南极冰盖全部冰量的80%以上,中央最高处达4200米,冰盖厚度由内陆向沿海逐渐变薄。冰盾上的兰伯特冰川长约400000米,宽8000米,厚2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其流速年平均为350米。它入海后构成埃默里冰架,其前缘推移速度每年可达1000米以上。②西南极冰盖,覆于地形复杂的褶皱山地之上,厚度变化较大。在冰盖自身的压力下,冰体由中央向四周流动逐渐加快,从每年0~10米增大到30~100米,大部分通过罗斯冰架和菲尔希纳冰架入海。

南极冰盖属于冷冰川。特点是温度低、积累量和消融量小、成冰作用缓长,如高原站(南纬79°15′,东经40°30′)成冰过程需3500年,因此相对比较稳定。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干寒的地区,高原内部的年平均气温低达-55℃,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冰面终年不化,成冰过程极慢。冰盖边缘的年平均温度为-10~-15℃,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10℃和-40℃,年降水量200~500毫米,夏季(11月~翌年2月)雪冰消融强烈,消融带的海拔高度在1000~1400米以下,雪线高度界于0~100米之间。因此,南极冰盖内陆是典型的极地大陆性冰川,沿海地带和南极半岛则具有极地海洋性冰川特性。

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库和冷源,其形成与发展对全球气候变化、海面升降和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世界洋面将升高60米左右。

南极冰盖融化是怎么造成的(地球上仅存的大陆冰盖)(2)

格陵兰冰盖 形成于第四纪,在距今约18000年时冰盖面积比今日大7倍,并与当时北美冰盖相连接。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全岛面积为21756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冰盖面积约18024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约1500米,最大厚度达3200米,占世界冰量的7~9%。它由南北两个穹形冰盖连结而成,冰盖边缘一直覆盖到海边,有许多冰川的冰舌伸向海面,在若干峡湾中形成许多冰山。西格陵兰的一些冰川,如雅各布港·伊斯伯依冰川,每年流动速度达7000米,是世界上流动最快的冰川。目前,冰盖中部西侧的冰层表面每年以0.1米的速率在增厚,而东侧则稍有变薄。冰盖西海岸的消融区冰面每年变薄约0.2米。

格陵兰冰盖显示更强的极地海洋性冰川性质。冰盖西南部沿海的年平均气温高达1℃,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7.8℃和9.7℃,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雪冰积累量和消融量都很大。冰盖内部的情况显著不同,年平均气温约-30℃,2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47.2℃和-12.2℃,年降水量仅200毫米,气温低、降水少,雪冰积累量和消融量较小,成冰过程缓慢,如世纪营地(北纬77°11′,西经61°10′)成冰过程需125年。关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百科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