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剩余空间越来越少(为何智能手机可用空间频频告急)

智能手机存储特点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智能手机的存储结构,首先既然是智能手机通常都要有操作系统,包括谷歌Android、苹果IOS、微软Windows Phone等,它们将会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即系统区,为了使用安全一般系统区是隐藏的系统区大小大约在2G左右,不过随着新系统的升级,说不定未来会占用更多空间其次是数据区,用来存储内置应用、预装应用以及用户安装的应用最后是文件区,这才是通常意义上的用户存储空间,可以存储音乐、视频或照片等,此外有些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数据区分配的比较小,才会导致上面提到过的,明明文件区还有剩余空间却无法安装新应用的状况,那都是因为数据区已满导致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手机剩余空间越来越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手机剩余空间越来越少(为何智能手机可用空间频频告急)

手机剩余空间越来越少

智能手机存储特点

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智能手机的存储结构,首先既然是智能手机通常都要有操作系统,包括谷歌Android、苹果IOS、微软Windows Phone等,它们将会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即系统区,为了使用安全一般系统区是隐藏的。系统区大小大约在2G左右,不过随着新系统的升级,说不定未来会占用更多空间。其次是数据区,用来存储内置应用、预装应用以及用户安装的应用。最后是文件区,这才是通常意义上的用户存储空间,可以存储音乐、视频或照片等,此外有些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数据区分配的比较小,才会导致上面提到过的,明明文件区还有剩余空间却无法安装新应用的状况,那都是因为数据区已满导致的。

应用缓存侵占空间

在日常使用中即使我们并没有安装很多应用或者大型游戏,可是手机的存储空间却在不经意间逐渐减少。对此笔者有切身体会,原本16G的存储空间,目前仅剩4G不到,根本不敢再装应用了,难道是手机的打开方式不对?后来发现这些存储空间都被应用缓存吃掉了。相信不少人都会跟我一样,喜欢用手机看视频,听音乐,上网、使用社交软件什么的,却不曾想这些应用后台程序都会产生缓存。所谓缓存,通常是应用为了加速其运行效率在本地磁盘中保留的数据,这里的本地磁盘就是手机存储空间。比如我们通过视频应用看电视剧,我们看到的图像其实并不是实时的,而是已经从网络缓冲到你手机中,同样听音乐、社交软件中的小视频、语音、图片等都会在手机存储中产生缓存文件,日积月累就会导致手机存储不断减少。

此外笔者发现Android手机中常会出现形如“. thumbdata3--1967290299”(注意前面的“.”)这样的文件,小的几百兆,大的则1.5G~7.5G,而且无限制的扩大,删除后还是死灰复燃。其实这个“. thumbdata3--1967290299”文件是Android 系统中相机和图片的缓存文件,同时也是Android系统 4.0版本以上的一个设计缺陷,多数主流Android智能手机中招。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偏方能够有效解决这个Bug。

首先将手机连接至电脑,把原来的那个令人头疼的“.thumbdata3--1967290299”文件删除,然后在电脑桌面上新建一个空白文本文档,名为thumbdata3--1967290299.txt。接着拷贝到手机上原“.thumbdata3--1967290299”文件所在的目录,并用手机中文件管理应用将该文件名改为.thumbdata3--1967290299。最后在电脑资源管理器中,把此文件属性改为只读即可。

预置软件肆虐

最近,朋友从某电信运营商购买了一部全新的智能手机。刚一使用就发现,标称8G的存储空间仅剩4.2,其中手机预置应用约有20多款,并且待机状态下一天居然消耗了10多兆的手机上网流量,而且这些预置应用大多无法彻底卸载,着实令人无奈。如今电信运营商、手机应用厂商可谓煞费苦心,纷纷想方设法与智能手机厂商、手机经销商合作,在手机系统中预装自家应用,以此提高自家应用的市场占有率。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智能手机容量不足,软件异常情况相当普遍。这种做法不仅占用了用户大量的存储空间,更加影响了手机的日常使用。厂商的这种做法同时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甚至涉嫌商业诈骗,对此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应该学会依法维权。

最后给大家一些建议。第一,尽可能通过正规应用市场下载应用,保证应用运行的可靠性;第二,合理规划存储空间,将手机拍的照片,视频及时导出到个人电脑上。第三,在日常使用当中,利用垃圾清理应用对手机存储进行清理,清除无用缓存,同时删除残留的应用安装包、系统更新包等无用文件,释放可用存储空间。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有效缓解存储空间紧张的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