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汉字有什么感悟(读书透过汉字看到不一样的东亚世界)

你对汉字有什么感悟(读书透过汉字看到不一样的东亚世界)(1)

《汉文与东亚世界》

[韩]金文京 著

新经典 |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日语为何混杂汉字?韩剧中为何出现汉文书简?汉文是超越时空的书写,正因如此,才能够成为东亚的共通语言。本书以汉文训读为线索,透过汉字,看到不一样的东亚世界。

在日本车站买车票

这十几年来,因中日之间交通大开,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日本用汉字,街上招牌几乎都用汉字写,对中国人来说很是方便。可是,有时因彼此字体不同,或由于日语特殊用法,同样是汉字,中国人看了百思不得其解,也时而导致误会。

例如,在车站乘火车或地铁要买车票,现在一般都用购票机,日语叫“券売機”(kenbaiki):“券”是乘车券,就是车票;“売”是“卖”的日本简体;“機”(机)不用简体—合起来是“贩卖乘车券的机器”。可是既然是卖券的机器,为什么不叫“売券機”,而叫“券売機”呢?原来,日语的语序跟汉语相反,汉语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日语则是宾语在前,动词在后。“券売機”就是日语语序的词汇。

接着,你为了买票投币给“券売機”,里面会有女声提示:“只今発券中です”(tadaima hakkenchu desu)。“只今”就是“现在”;“発券中”是“正在发行乘车券”之意;“です”是日语语缀,没有对应的汉字。不对吧,“卖乘车券的机器”既然叫“券売機”,那么“发行乘车券”应该说“券発”才对,怎么出尔反尔却叫“発券”呢?各位有所不知,日语中的有些汉字词汇采用日语语序,可是绝大部分还是按照汉语语序的,“发券”就是汉语语序。换句话说,日语的语法有两种,一种是本国的,另一种是汉语的。这是日本有史以来长期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必然结果。当然,日语语序的词汇也为数不少,如“读书”,日语也叫“読書”(dokusho),另有一种说法“書見”(shoken),是日语的语序。

你对汉字有什么感悟(读书透过汉字看到不一样的东亚世界)(2)

买好了车票要进站,需要通过检票口,日语叫“改札口”(kaisatsuguchi)。最近因中韩旅客多,除英文外,兼设中文“检票口”和韩语的标识。这“改札口”一词,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是很费解的。“札”是古代木板做的通行证,转而用于指代现代的车票。那么“改”字怎么说?难道在检票口要改换车票吗?“改”字日语的训读(详后)读为“aratameru”, 除改换之外,还有检查的意思。所以,“改札口”就是“检查车票的口”,跟中文的“检票口”相同。问题是中文汉字的“改”没有“检”义,“检”是日本人增加的意思,与中文汉字本义无关。因此,中国人看了半天也看不懂,不明其所以。

至于韩语,其实是“改札口”三个字的韩国读法,也就是所谓的朝鲜汉字音。朝鲜半岛接受中国汉字远比日本要早,也有其独特之处。可是“改”字在韩语也没有“检”义,那么,为什么还用“改札口”这个词呢?韩国曾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人将西方诸多概念用汉字翻译成新词,他们也只好照搬同用。只是韩国使用汉字比日本有一日之长,不肯直接用日本汉字音,而用他们自己的读音而已。现在韩国已不大用汉字(朝鲜已经全废),所以用韩文写成“改札口”,其中真正的含义,他们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中国也和韩国一样,在近代以后接受了不少日本人翻译的汉字新词,只不过没有采用“改札口”之类的怪词罢了。在东亚世界,单是买票进站之间,就已经有这么复杂的问题,而要了解近两千年彼此交流的真相,又谈何容易呢?

作者:金文京

编辑:周怡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