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以什么为背景(欢乐颂告诉你童年环境有多重要)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娃爸田太医: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三甲医院儿童神外主任医师
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
特约作者/赵欢欢
对于热播剧和畅销小说,我一直都有一种故意的抗拒,总觉得大众都喜欢的肯定没什么营养。对于热播剧有时还会迅速浏览,熟悉一下人设和情节,对于畅销书,则永远是选择性忽略。但最近在热播剧的带动下,我竟然花了不少时间看了两部畅销书,也许真的是当妈后,品味都变得更接地气了,不再是孤傲的装逼党。
这两部小说就是《如懿传》和《欢乐颂》。对于我这种文字爱好者来说,活人演出来的东西,总觉得比文字单薄太多,所以一旦对电视剧产生了兴趣,就会找来相关文字,好好读一读。在这里,也向有兴趣的人推荐一下《甄嬛传》和《如懿传》小说,真是比电视剧精彩多了。但《欢乐颂》,看电视剧就够了,小说基本没什么文学构造,文字上也没有很强的功底。
关雎尔男朋友叫谢滨,不是姚滨
《欢乐颂》刚播完的那段时间,网上一度流传出主角们之间的各种CP组合,除了意淫出的“我和老谭,你和白主管”之类的段子,最让剧迷们惊讶也最暖心的是,关雎尔和姚滨的组合。出身小康之家的乖乖女关雎尔和吊儿郎当却用情专一的富二代姚滨,不得不说是一个挺有观众缘的组合。更不要说,这之中还有关雎尔暗恋赵医生,而姚滨多年单恋赵医生的女朋友曲筱绡而不得的故事基础了。
但是,小说中最终和关雎尔组成CP的并不是姚滨,而是一个叫谢滨的刑警。而这一人物也是在小说的后半段才出现,按照电视剧所还原的真实度来看,谢滨在第一部没有出现是正常,而不是编剧故意隐掉。根据这个人物的重要程度,编剧也不太可能因为职业的敏感性而在续集中把他偷梁换柱为姚滨,他的刑警身份实际上是重要剧情之一。
谢滨虽然和关雎尔在一段时间内组成了CP,但在结局时,乖乖女关雎尔(并没有变腹黑)还是单身一枚,而两个人之所以没成,是因为谢滨其实就是一个男版安迪,也有一个惨不忍睹的童年,也让他在性格上有诸多古怪和异于常人的地方,而直到结局前,他还没有像安迪一样解决好自己的心理隐疾,所以为了避免在爱情中伤人伤己,只能选择离爱情而去。
安迪,30出头,智慧美貌,年薪7位数,海归精英,一家能引领中国金融市场风向企业的CFO,一个收购案动辄上亿元,在工作上雷厉风行,把办公室里一群精英男收拾的服服帖帖。可就是这样一个成功形象,却有着诸多常人难以理解的地方。无法和人有身体接触,在心理上也是永远和人保持距离,对待一切人和事都是一种公事公办的架势,以致于在面对爱的时候不敢爱,也不敢接受爱。
看过电视剧的人,都以安迪的成功为人生追求目标,也都为她的悲惨童年所唏嘘。她出生不久就和母亲一起被父亲和外公抛弃,三岁时,患有精神病的母亲去世,她和弟弟被送进孤儿院,后来因为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明而被送到美国。又因为对数字的极度敏感和说不清楚的身世,一直饱受同龄人的歧视。
安迪的结局是阳光的,因为无法接受亲密接触而和魏渭分手之后,却架不住公子哥包奕凡的软磨硬泡,终于奉子成婚。在包奕凡的爱情和22楼姑娘们的亲情中,不断化解了那些心里疙瘩,慢慢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谢滨的童年几乎和安迪一样悲惨。妈妈因为贫穷去城里做保姆,后来成了男主人的妻子,于是,他这个留在乡下的儿子就成了有钱妈妈和贫穷爸爸之间争夺的砝码,他们当着他的面,商量他值多少钱。这个孩子在同龄人中也就成了野孩子。这样的童年,让谢滨变得异常敏感,对世界充满敌意,所以他选择成为刑警,不让人有欺负他的机会。但因为性格阴暗面,难以和22楼其他姑娘和平相处,更难以和单纯的关雎尔相对,最后只能选择离开。
每个心理问题,都能找到对应的童年阴影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里一直流传一篇文章,说的是0—7岁是一个人的心理关键期或敏感期,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过时不候,难以弥补”。如果一个孩子0-7岁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没有满足,他就会终其一生苦苦去寻觅。
和三岁看来不一样的是,从心理角度来说,是“七岁看老。”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就需要花上漫长的时间来慢慢弥补,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将成长中的创伤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去进行自我修复。
如果在孩子7岁以前给足他足够的生命力,孩子就可以把更多的力量集中在对“自恋”部分的发挥上,去尽情地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用来还债——修复创伤,就可以拥有一个快乐多姿,恣意盎然的人生。
一个姑娘在恋爱时,一遍遍问对方,你爱不爱我,你到底爱不爱我,你到底有多爱我,你发誓你真的爱我,你保证这辈子不能离开我,甚至染上恋爱成瘾症,或者是为了对方施舍的一点点感情心甘情愿担任第三者,或是完全没有办法进入亲密关系。这些都可能是由于在婴幼儿时期,父母没有给予充足的心理营养所导致。
还有些人,总是会将所有不好的后果,都和自己的行为扯上关系,认定是自己导致了糟糕的局面,或者是盲目不自信,难以管理自己的情绪等等。也都可能是因为在7岁以前严重缺乏安全感所致。
其实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也总能看到这样的案例。如果一个人物有一些近乎病态的异于常人的表现,极有可能导演最后就会将镜头切回她小时候,灰暗的画面所呈现的内容,往往就能让观众理解人物的种种表现。
当然,童年阴影也有可能成为激发一个人取得世俗成功的动力,比如安迪,就想着挣很多很多的钱然后才能保护自己。比如谢滨,就想能够拥有武力和权力,才能让自己永远不被人欺负,所以他以极高的成绩考入了刑警大学,进入了权力机关。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名人有过让人侧目的童年,最经常被人提到的是周星驰。《长江七号》中父子将抓蟑螂当做游戏的桥段,是周星驰的亲身经历,也是他对父亲仅有的一些片段回忆。
电影中的周星驰是“喜剧之王”,可现实生活中,周星驰却不苟言笑、不擅与人相处,和很多人不和的新闻从来没有断过,在感情上也一直没有着落。一个没有爱浇灌的童年,留给他的脆弱、敏感、孤独和伤感,再多的喜剧电影也无法改变。
可以不成功,但不能没有爱
一直听说一句话,说的是你连陪伴家人的时间都没有,还谈什么成功。其实这句话颇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能够每天陪着孩子成长,却还能给她最好的物质条件,还能实现自我成长的父母,根本是不存在的。
我们往往都是放下笔记本和电话,才能拿起尿布和奶瓶。只能在最现实的情况下追求一种平衡,既不放弃自己,又给予孩子最多的陪伴和爱。
从宝宝几个月开始,我在每天上班前,就会很郑重其事的和她说,妈妈要去上班了,要到晚上才能回来。她有时也会哭,但只是撒娇似的哭一下,很快就好了。有一天,因为时间太赶,约好的同事已经等了好久,我刚出电梯,正好碰到奶奶推着她回来。我本该抱她一下,和她说两句话再走,可那天我什么都没做,就直接走了。奶奶说,那天她哭了很久。而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变得特别粘我,只要我一不在她的视线范围内,就很慌张地开始找。而我上班离开也变得越来越难。
孩子的心理敏感度也许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只有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才会让她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像安迪、谢滨、周星驰那样的童年,也许只是极为少见的极端案例,但在健康和谐的家庭中,也仍然可能因为家长的疏忽,而忽略对孩子的心理照顾。
我一个心理学博士的同学,从来不觉得自己的童年有什么缺失,直到最近接连遭受失恋的打击,各种情况陷入人生最低谷。她去做心理治疗,才逐渐发现,在自己小时候,因为爸爸妈妈工作的繁忙,实际上很多时候忽略了和她的情感交流,才导致她目前的性格缺陷和种种心理隐疾。
她也从专业的角度建议我,一定要从小就给予孩子最大的心理照顾,这比物质条件要重要得多。物质条件可以弥补,但心理营养却决定着她一辈子的幸福。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娃爸田太医: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三甲医院儿童神外主任医师
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