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

正如前几天大家在微博上所见,我已经得到了WH-1000XM5与LinkBuds S这两款索尼最新随身影音产品的评测机——它们也是我在经历了整整两个月的疫情封控后收到的第一批评测产品。

请注意:我手头的这两款耳机还是工程样机,其包装/表现可能与最终市售产品有差异,仅供参考。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1)

多年来我一直对索尼的随身影音产品钟爱有加,而当这两款新品于5月19日正式发布后,我也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

1、双芯驱动的降噪新旗舰WH-1000XM5和该系列过往产品究竟有何区别,它是否依然是我热爱的那个“索尼降噪大耳包”?

2、主打“舒适降噪”的LinkBuds S究竟哪些优点,它能否挑战目前旗舰“降噪豆”WF-1000XM4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先来看看索尼WH-1000XM5。

我倒是并不care索尼的回收纸环保包装(从之前的降噪豆就开始采用这种包装了),但这个新款的耳机收纳盒确实相当吸引眼球。从外观上来看,我甚至觉得它比以往型号的收纳盒还略大一点——这岂不是与追求便携的大趋势背道而驰?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2)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3)

且慢!我很快发现了这个收纳盒在设计上的巧妙之处:它独特的边缘折线设计能够让自身厚度在取出耳机后起码减少30%!别小看这缩减的三成厚度,这个新收纳盒因此可以更方便地塞入背包或者是飞机/火车前排座椅背后的储物夹层内,使用便利性大为增加!

再看索尼WH-1000XM5耳机的本体:

很明显,相对外观差异不大的前四代产品,索尼WH-1000XM5这次在设计上终于发生很大变化!简而言之,原本给人“粗壮厚实”感觉的WH-1000X“大耳包”到这一代后突然变得“轻盈”起来。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4)

最明显的变化是原本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的头梁在新机上却愈发纤细了。特别是本来采用直线条的头梁/耳机连接处现在改成了圆柱体,再搭配那个“从横变直”的索尼金字logo,索尼WH-1000XM的外观凸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精致感觉——非常有眼缘!

机身细节方面:

索尼WH-1000XM5耳罩上肉眼可见的多了更多的麦克风孔。是的,本机从上代的4麦克风降噪(左右各2个)变成了现在的8麦克风降噪(左右各四个,外三内一),有关它们的实际表现我稍后再说。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5)

而新机的操控看起来和上代并无太大差别:依旧是好用的触控面板滑动操作,依旧有独立的降噪功能开关,还有我一直非常喜爱的“单手捂住耳罩即可聆听环境声”的“快速提醒”功能。当然了,之前在新一代降噪豆上首次登场的“智能免摘”功能也同样出现在索尼WH-1000XM5上:只需用户开口说话,耳机就会自动暂停音乐并进入环境声模式,而当你停止对话后(我设置为5秒钟)即自动恢复播放音乐和重新启用降噪,很是方便。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6)

顺便说下:新耳机将用在上代耳罩上的高发泡聚氨酯材料换成了新开发的柔软减压型皮革,因此它会更加柔软。但其实我始终觉得从第一代WH-1000X开始,这个系列的佩戴舒适度就一直做得很好了...

来说下索尼WH-1000XM5的降噪和音质:

此前上代WH-1000XM4有一句宣传语叫“静无止境”,而在我看来,这其实意味着索尼在“降噪”这一单项上几乎已经到了“唯一的对手只有自己”的地步。事实上,即使是上代产品,其降噪能力至今依然处于业内顶尖地位。而这一次索尼WH-1000XM5搭载双芯片系统(高性能集成处理器V1 HD降噪处理器QN1)则将降噪进一步提升到“独孤求败”的水准。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7)

我不想再细说什么“20级环境声”和“AI自适应声音控制”了,我就告诉你新机的降噪有两个新惊喜:小惊喜是本机增强了通话抗风噪能力,语音通话纯净度更高;大惊喜则是新机的双芯片不仅能有效减少“发动机轰鸣”和“城市背景噪声”等偏低频的噪音,而且能针对“人声交谈”这样的中高频段进行降噪——这可是我们一直所盼望的能力啊!总而言之,索尼WH-1000XM5是目前市面上你所能找到的最强主动降噪耳机,且很可能没有“之一”。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8)

伴随着外观设计的变动,索尼WH-1000XM5将上代的40mm镀铝液晶高分子振膜改成了现在略小一点的30mm驱动单元。这个30mm单元的边缘部分采用的是柔韧的聚氨酯材料,而中心部分采用高刚性的炭纤维材料。另外,索尼WH-1000XM5号称在电路上采用了源自索尼Walkman的工艺(包括含金焊料和镀铜大型高音质电阻)以及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坦率的说,同样是LDAC蓝牙连接下,我并没有察觉出缩小一圈的新耳机和上代产品在音质上有什么明显差别——依然是偏流行且动态饱满的声音风格,整体相当悦耳。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9)

这款耳机的三频表现比较均衡,低频延续了上代产品“量感与速度兼具”的特性。这样的声音水准即使拿去与一些HIFI耳机做对比,也有“可以一战”的实力了。当然了,如果你特别追求音质表现的话,我还是建议你尝试为它用有线方式连接一个足够好的音源,索尼WH-1000XM5会带给你更多惊喜的。

不过,尽管我对索尼WH-1000XM5依旧看好,但无奈上海已转入初夏,气温不断攀高。在这样日子里,我更想要的其实是佩戴起来更凉快、更舒适的产品。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10)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11)

在今年2月份,索尼发布了具有“甜甜圈”造型的LinkBuds,主打“全天候的无感佩戴”——那是一款被我戏称为"在我的BGM里没人能打败我”的产品。坦率的说,索尼LinkBuds确实引来了一些争议:有些用户觉得它这种“完全开放式”的设计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了,毕竟我们在生活中既需要与世界保持连接,同时也应该有一些“独享的Moment”。

或许就是听到了这样的呼声,5月19日发布的索尼LinkBuds S是能同时满足“开放”与“独享”这两种截然相反需求的产品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12)

先来看索尼LinkBuds S外观:

同样采用回收纸材质环保包装的索尼LinkBuds S是如此轻盈小巧,官方宣称它是“索尼最轻的真无线降噪耳机”——单边耳机重量仅4.8g!事实上,索尼LinkBuds S的充电盒也相当精致小巧,显得格外灵动。对了,我手头的这款索尼LinkBuds S是今年新出的“淡褐色”款,算是与传统的黑、白亮色拉开差距:它比白色款更耐脏,又比黑色款显得更加个性化一些,配色颇为讨巧。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13)

索尼LinkBuds S在佩戴舒适度上完全满足我的需求:

尽管索尼包装盒内提供了n个不同尺寸的替换耳帽,但让人惊喜的是我终于找到一幅选用“默认耳帽”就能实现舒适稳固佩戴的耳塞了!别看索尼LinkBuds S造型就和一颗圆滚滚的豆子差不多,也没有什么额外辅助固定耳翼设计,但它塞入我耳道后就真能异常牢固。我尝试着一边甩脑袋一边原地跳跃几下...没问题,相当稳当!这一切都得益于索尼LinkBuds S符合人体工学的表面设计以及亲肤的高摩擦材质——尽管其外表看起来挺光滑,但实际戴好后真的能纹丝不动!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14)

既然大部分用户依然对“独享”有需求,那么索尼LinkBuds S也从善如流地提供了降噪功能。

可是,这款新品竟然动用了和旗舰降噪豆WF-1000XM4同款的高性能集成处理器V1来实现降噪,这就有些出人意料了。我一直认为,这种包含24bit音频信号处理器、数模转换器以及高信噪比和低失真特性耳放的高级芯片只会用在像1000X这类旗舰产品中。索尼现在把它用到更多产品系列里去,这无疑是我们消费者的福音。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15)

我着重感受了一下索尼LinkBuds S的降噪:毫无疑问,它的降噪能力同样处于业内领先。个人觉得它可能除了在中高频(比如来自空调出风口的尖锐哨声)与业内顶尖的索尼WF-1000XM4相比还略有差距外,其他频段表现已经相当接近。

正如我在此前所说:事实上这一点降噪差异对实际应用的影响并不大。索尼LinkBuds S的降噪已经足够把包括发动机噪声、户外背景声在内的各种噪音消除干净,留给我们一个相当静谧的“独享”空间。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16)

既然“降噪”做得不错,那么索尼LinkBuds S在“开放”的另一头做得如何呢?

如果说具有“甜甜圈”结构,从物理上实现完全开放的索尼LinkBuds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环境声”的话,那么目前索尼WF-1000XM4和索尼LinkBuds S所拥有的“20级可控环境声”技术则代表了主动降噪耳机在这个领域的最新成果。

如果你曾体验过前几年主动降噪耳机上的“环境声”功能,再来听今天索尼LinkBuds S的表现,就会发现这项功能在短短几年中已经取得了相当明显的进步:耳机里传来的环境声不再干瘪失真,也不会有那种经过压缩再放大后的“数码味”了,而是变得更加细腻圆润。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17)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通过索尼的Headphones Connect App将索尼LinkBuds S的环境声等级从默认的17级调整到最高20级时,由于耳机会更加灵敏的捕捉和放大周边环境声,所以听起来反而不如默认级别(17级)那样自然真实。事实上,由于索尼LinkBuds S的重量更轻,佩戴更为舒适无感,我在佩戴它并开启默认级别的环境声模式后,真的会忘记“自己还带着耳塞”的事实。

或许在上海这轮疫情前,我会更在意索尼LinkBuds S的降噪能力。但在经历整整两个月的疫情封控后,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与外部世界相连接,想要看到、听到更多来自外部世界的消息。而索尼LinkBuds S的确没有辜负其名称中的那个“Link”,带给我相当不错的“环境声”体验。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18)

索尼LinkBuds S的音质表现如何?

我原本对索尼LinkBuds S的音质是有些小小的担心,毕竟它和降噪真无线旗舰WF-1000XM4在有好几百元差价。在同样的“LDAC蓝牙连接” “开启DSEE Extreme”的情况下,初听索尼LinkBuds S,我觉得它确实有些过于偏重低频了。是的,它的低频量感十足,下潜也非常深,几乎让人难以相信如此丰满的低频竟是出自这样一个小巧的5mm动圈单元。但由于索尼LinkBuds S的低频速度感表现一般,很容易将中、高频的风头压过去,导致听感有些“重口味”。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19)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Headphones Connect App设置下它的均衡器:适当消减低频、提升中频和高频。如果对丰满的低频格外偏爱的话,还可以稍稍增强CLEARBASS的输出...只需要经过简单调整,这幅耳机能在不损失原有低频营造的氛围感前提下,变得更加均衡和耐听,整体音质发挥也更加向WF-1000XM4靠拢,足以让目标用户满意。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20)

哦,还要说说电池续航。

你看我从来不会在意WH-1000XM5这种“大耳包”的续航表现,这么大型的耳机续航久(30小时)难道不是应该的吗?但小小的索尼LinkBuds S在开启降噪前提下,耳机单次6小时、充电盒补充续航14小时(总计20小时)的续航成绩的确还是可圈可点的。至于本机充电盒没能加入无线充电功能的小遗憾,也被它“充电5分钟,听歌一小时”的快充性能所弥补上了。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21)

我花了两天时间,快速地完成了对索尼WH-1000XM5和索尼LinkBuds S的试听工作,应该说两款新品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在其中,官方售价2999元的索尼WH-1000XM5可谓是延续了其系列一贯以来优良的音质和降噪性能,再加上外观上(包括耳机本体和收纳盒)的新突破,所以虽然我觉得最好能等价格降低一点再出手(目前,前代的WH-1000XM4性价比极高,更为推荐),但你要尝鲜我觉得也是OK的。

索尼wh1000xm4和xm5对比 盛夏将至舒适聆听(22)

相比之下,售价仅1299元的索尼LinkBuds S倒是更值得推荐一些:出色的颜值、舒适的无感佩戴、良好的降噪/环境声表现以及只需简单调整就有良好表现的音质,它与降噪豆旗舰WF-1000XM4可算做是真正意义上的“兄弟款”——既延续了“哥哥”(降噪豆旗舰)的降噪优势,同时又有LinkBuds系列可以“Always On”的长处。

而且,即使现在你已经拥有了某款更高级的HIFI耳机,在这个盛夏将至的时刻,我依然会建议你去体验一下这款轻盈的“舒适入耳降噪耳机”,相信它会带给你全新的聆听体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