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重为轻根解释整首诗:解密道德经重为轻根

老子《道德经》第26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逐句解读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

打个比方,我们看一下这个大树,最下面,粗重的部分是树根,扎在土壤里面,然后往上面,是树干,在往上,是树枝和叶子,这些轻的部分,就摇晃在半空中。

树枝和树叶要想更好的生长,必须依赖于树根

同样,要想去除烦恼,最好的办法,不是赶走烦恼,实际上,烦恼是赶不走的,你不去理会就好,只需要,专心的,观照自己的内心,自然就可以静下来,静下来,自然可以不在烦躁

我们说,修道就是修心,不仅仅是修道,修养身心,都是一样的。只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让念头专注于自己的心灵,哪里还会有,浮躁和烦恼呢?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有道之人每天可以做到形神合一。

行不离辎重——辎重,也就是行军打仗的时候,运输部队所携带的粮食、物资、装备这些必需品。也就是为生命提供赖以生存的保障的东西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样,就算身处花花世界,面对繁花似锦,只要你能心灵清净,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就可以在安宁之中,体会到一份收获,一丝喜悦。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为什么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却以一己之见、一时的冲动,而轻率的治理天下呢?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君主的地位。

道德经重为轻根解释整首诗:解密道德经重为轻根(1)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万乘之主,在这里出现,感觉非常的不搭。因为上下文都是讲个人修养,冷不丁就跑到君主上去了。但是,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个写作手法,叫做身国同构,万乘之主,实际上,就是指代心灵。天下,指代外境。

以身轻天下。意即,把自身看轻了,忽略了,神游物外了,一门心思向外求,天下就是大千世界。

心灵离开身体向外寻求,就失去了生命的根本。杂念纷扰,就失去生命的主宰

所以真正的修道之人,每时每刻,身体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心灵。从表面看,他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但是呢,他的内心从来没有随外部的事物而流转过,即便处在繁华喧闹的集市,也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泰然自若,悠然自得。

道德经重为轻根解释整首诗:解密道德经重为轻根(2)

君子行不离辎重。不要一天天神游物外,魂不守舍,把心收一收,静一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跟随我们自己内心的良知,当我们迷茫不知所措,无法抉择的时候,问一问自己的本心,有没有愧意,会不会不安,良知过不过得去?把这些弄清楚,就应该知道何去何从,如何取舍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这里是悦读国学,下期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