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商鞅变法的原因(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商鞅又叫公孙鞅(或卫鞅),战国时期的卫国人。商鞅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是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从一个小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变法之后,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陷入秦国的内乱,被公子虔指为谋反,被处以车裂之刑。
历史背景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商业的日益活跃,还有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地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封建专制统治。
另外,秦国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秦国的民众比较认同法家学说,也是商鞅变法能在全国推行的重要原因。
变法过程公元前的359年,秦孝公打算进行变法,但又怕国人议论纷纷,于是召集群臣展开辩论。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观点赢得了辩论。
商鞅为了让百姓拥护自己的变法,在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个木头,并告示谁能将木头移至北门,便能获得五十两金子。有人将木头移到的北门,商鞅即刻把五十两金子给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立木为信。
秦孝公命令商鞅颁布《垦草令》,《垦草令》在秦国实施后,商鞅进行变法。
第一次变法推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提出以农为本,实行重农主义的经济政策。
废除贵族的世袭制度,并奖励军功。废除了官宦子弟世袭爵位的法令。在战场上立下军功的士兵可以封受爵位,这极大的提高了秦朝军队的战斗力。
颁布实施魏国李俚的《法经》。
焚烧大量儒家书籍,“燔诗书而明法令。”
第二次变法商鞅在迁都咸阳之后,开始第二次变法。
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极大的剥夺了贵族的资源。
统一度量衡。
在社会管理上,实行什伍连坐。规定民众间形成一个基层管理机构“什”“伍”,百姓必须相互监督,相互举报,一旦有人违反法令,必须举报,否则实行“连坐”,一律同罪处理。
评价
商鞅变法具有全面,彻底和持久的特点。他的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对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它是以法律形式推进的改革,并且配合实施严格的刑罚,具有很强的彻底性。商鞅的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最后是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在政治上,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并促进中央集权的实施。
经济上,从根本上推动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促进了秦国的农业发展。
军事上,它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但是在变法中,商鞅重用刑罚和对其他学说打压的态度,对百姓重大的剥削和压迫,是它的消极影响。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帝,自称始皇帝,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无论后人怎么评价,商鞅为秦朝的统一贡献了巨大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