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景点排行榜(永城八景天下闻名)

据永城文史资料记载,晚清时有一位叫做吕永辉的永城人,他在游遍永城的各处山水景点之后,一时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八首诗,一诗一景,合称《太丘八景》。因永城素有古太丘之称,故太丘八景即永城八景。此八景题诗分别为《芒砀王气》《浍水春声》《隋堤烟柳》《陈庙霜松》《巴河夜月》《酂台晓晴》《石崖滴翠》《宝塔盘云》。

吕永辉,永城人,曾任奉节知县,直隶知府,著有《笃实堂文集》。

永城景点排行榜(永城八景天下闻名)(1)

01芒砀王气

诗 曰:

岩端紫气满晴空,缥缈云龙在望中。

万叠烟云余故国,双轮日月照新丰。

扫除秦楚威犹状,压倒徐淮势尚雄。

喜犹贤侯开绛帐,弦歌多士坐春风。

永城景点排行榜(永城八景天下闻名)(2)

解 析:

紫气岩乃刘邦斩蛇之后,在芒砀山的隐身之处。其名起于《史记·高祖本纪》:“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通压)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水经注》云:“(芒砀)山有紫气岩,为汉高祖隐处。”清光绪二十九年篡《永城县志·古迹》载:“至今有洞,摩崖刊紫云洞。”紫气岩历来为芒砀山之名胜,吸引很多仁人志士来此怀古,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唐代高适在游览紫气岩后写道:“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时清复何有,禾黍满空山。”明朝永城诗人张星在《砀山》中写到:“高峰占紫气,帝子此中分”。由于开山采石,紫气岩受到破坏,现仅存残迹,尽管是一代君主的避难住所,我们也只能凭吊一番罢了。

02浍水春声

诗 曰:

横前一带启容光,四序皆春泉脉长。

自古源流分睢涣,从来色泽焕文章。

剖符调水冬犹暖,泛宅垂纶夏亦凉。

两岸蒹葭六柳桥,伊人多在白云乡。

永城景点排行榜(永城八景天下闻名)(3)

解 析:

在永城市黄口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2000多年前,这里3年大旱,颗粒无收,只饿得富人卖骡马,穷人卖儿女。黄口乡丁楼村有一个姓丁的老汉,眼看着村里人被活活饿死,心中很难受。这天,他来到村后的龙王庙前长跪不起,乞求龙王降雨,让生灵免遭劫难。一天,两天……半个月过去了,龙王还是没有降雨。丁老汉较了真,龙王不降雨,他就跪着不起来。又过了几天,丁老汉饿死在龙王庙前。

龙王听到这个消息,立即驾云赶到丁楼村看个究竟。可那天龙王喝多了酒,刚赶到那里,不料一个跟头栽了下来,龙头落在村东,后来叫“龙头滩”。龙尾落的地方,叫“老龙窝”。老百姓见是龙王遇难,赶紧跑回家拿出救命的水倒在龙王身上。不一会儿,龙王醒了过来,当它看到百姓们这么仗义时,龙王流了泪。顿时,大雨倾盆而下。龙王临走时,从身上拔掉一片龙鳞。后来,这片龙鳞成了一条长河,就是今天的浍河。

相传,浍河水声十分特别,就是不流动时也会发出响声,于是就有了古代永城八景之一的“浍水春声”。

03隋堤烟柳

诗 曰:

长堤一道去悠悠,隋帝遗踪今尚留。

柳色空余天子恨,烟光难庶绾民愁。

登临不尽兴亡感,盛事须怀逸乐忧。

凤辇龙舟竟销歇,行人犹唉绿荫稠。

永城景点排行榜(永城八景天下闻名)(4)

解 析:

这里提到的隋堤,即大运河之堤,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开掘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沿渠筑堤种柳,后成为隋堤。清一统志记载:河南之商丘、夏邑、永城,汴河故道,有隋堤。当年隋堤上面盛植杨柳,叠翠成行,风吹柳絮,腾起似烟。每当清晨,登堤遥望,但见晓雾蒙蒙,柳树被笼罩在淡淡烟雾之中,苍翠欲滴,仿佛半含烟雾半含愁,景致格外妩媚,是一幅绝妙的柳色迷离的风景画。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诗中写下“西至黄河东至淮,柳色如烟絮如雪”的佳句。通济渠东段也称汴河,又称汴渠,故古汴京八景中亦有“隋堤烟柳”一景。

04陈庙霜松

诗 曰:

霜压苍松冷韵长,荒祠异代祀循良。

聚星盛事传千古,化盗仁风被万方。

尝听黎民歌惠泽,时来野老颂甘棠。

乡人共畏陈君短,党禁书成亦不妨。

永城景点排行榜(永城八景天下闻名)(5)

历史典故:

《陈庙霜松》是为纪念陈寔县令的功绩,他为官清廉,力行仁政,视民如子,惟尚德化,所以把所辖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空牢无讼”的景象,后来永城人民在太丘集东南一公里处建陈仲弓祠及陈公庙,遍植松柏,“陈庙霜松”曾被列为永城八景之一。岁月如烟,由于在战乱及文革中受到破坏,如今祠庙及松柏已荡然无存,但陈寔的英名却永远地留在了永城这块土地上。

清·光绪二十九年编撰的《永城县志·碑记》上曾记载着这样一段话:“乃永城有陈太丘良规在,余素恿慕公而竟踵公治。履官以来,注厝区画,少不类公者,即竞竞止、不敢发往。太丘俗,好争且多盗,迩来盗稍稍息,民之争亦稍稍息。依稀乎曩太丘长之世。汉传有云:‘宁为刑罚加,不为陈君短。’读兹语,则陈公凛凛有生气,余固因公治以修吾治……”

05巴河夜月

诗 曰:

青山背郭固金瓯,山下清流景最幽。

瀼水双环拟夔国,长桥廿四比扬州。

频添诗兴三宵月,消受闲情两岸秋。

汉代循良难再得,河渠疏浚政宜修。

永城景点排行榜(永城八景天下闻名)(6)

解 析:

巴河,就是现在永城境内的沱河,它宛如一条美丽的玉带,横亘在广阔的豫东平原上。它源于商丘,横跨永城,汇入淮河,在永城境内长40公里。千百年来,沱河孕育了永城文明,是永城的母亲河。它碧水辽阔,深广气派,风光清秀,雄伟淡雅,岸柳叠翠,参差披拂。到了夜晚,一轮明月高悬碧空,美丽的月光银辉四泄,溢光流彩,长桥横卧,川流不息。古城楼榭、崇法寺塔偎依河畔,隐隐约约,巍峨壮观。

诗人曾在四川奉节任过知县,奉节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把永城和奉节相比,又把永城东北的二十四孔石桥与扬州二十四孔红荮大桥相比,把永城的美,比作奉节的美,比作扬州的美。巴河月夜的美可想而知。因此,诗人又引发感慨:人民群众多么盼望像“汉代循良”那样清正廉明、又有治绩的官吏经常来疏浚河道、为民造福啊!人们多么期盼国家疆土完整、政通人和、太平盛世啊!

06酂台晓晴

诗 曰:

高台零乱难荒城,几度登临感慨生。

三面荷花红粉绽,四周杨柳绿荫横。

我来避暑乘新霁,儒者读书享大名。

莫谓丘生同造律,方舆地志辨宜清。

永城景点排行榜(永城八景天下闻名)(7)

解 析:

这里所指的酂台,即酂城造律台。造律台位于酂城镇政府南面,古代亦称都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携友到此游览,他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中写道:“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相传汉代丞相萧何曾在此台制定法律,故名造律台,此种传说和史实不符,但萧何封于郝却有史可查。西汉初,汉高祖分封功臣,萧何封于酂。后刘邦过境,始知酂地属自己的家乡沛郡,即把该郡定为自己的汤沐邑,遂把萧何封地移于南阳谷城(今湖北省谷城县)。实际上造律台为古代文化遗址,现为一椭园形高台,它底部南北长54米,东西宽34米,高7米,文化层厚约9米,上层是商代堆积,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存。

1936年,国民党河南省古迹研究会考古人员曾来造律台进行发掘。这里文化遗物颇为丰富,其中有石斧、骨箭头、骨锥等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7石崖滴翠

诗 曰:

石岩深邃几星霜,偶此停骖仰素王。

四海尽尊夫子学,空山犹辟圣人堂。

晒书台古石阶老,习礼庭空草色荒。

屡沐春风拜遗像,书帷诗社两想望。

永城景点排行榜(永城八景天下闻名)(8)

解 析:

这里的石崖即芒山夫子崖,又名孔夫子避雨处,位于永城芒砀山中夫子山南坡,是天然悬崖处的一个深6.5米、阔20米的山洞,因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此避雨而得名。洞中至今仍存有一座高约1米,坐北朝南、屈膝盘腿而坐的孔子雕像。

春秋末年,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列国。一日,来到芒砀山下时,天上突然下起大雨。师徒们一时无措,只好躲进山洞避雨。孔子虽然自己的衣服被淋湿了,但他最关心的还是车上装载的书籍。雨过天晴后,孔子让弟子们把淋湿的书籍搬到洞外的平台上晾晒,直到将书籍全部晾晒干后,才与弟子们又开始了新的行程。

后来,孔子避过雨的这座山被人们称作“夫子山”,他避雨的地方被称为“夫子崖”,他率弟晒书的那个石头平台也被人称做“晒书台”。当地百姓说也许是孔子治学的精神感动了老天,从此,“晒书台”上一年四季便不再下露水。

08宝塔盘云

诗 曰:

东林古寺迹仍留,七级浮屠踞上游。

保障江淮称巨镇,屏藩梁宋护中州。

盘空直气通霄汉,孤立雄风震斗牛。

闲陟丹梯一凭眺,关心欲扫望洋愁。

永城景点排行榜(永城八景天下闻名)(9)

景观介绍:

崇法寺塔位于永城市西城区东北隅崇法寺旧址(今为革命烈士陵园)内。崇法寺塔始建于隋,宋元佑八年(1093年),历时 6年建成。因建于寺内,故名崇法寺塔。这座塔为八角楼阁式九层砖塔,高34.6米,底层直径7.7米。上为覆钵、相轮、伞盖和宝瓶组成的塔刹。塔体为椎柱形,每层檐下均有仰莲相托。仰望塔身,如九朵莲花竞相开放。塔每层均有东西南北四门。入角皆饰有石龙头,石龙头皆系一铁铃,和风习习,铿锵齐鸣,悦耳动听。塔底层南门下有通向地宫的阶梯。地宫内有棺床、古匣。塔底北门有穿心式青石蹬步行道,可盘旋而上直至塔顶。内壁镶有深绿色琉璃佛像砖651块,构图为一佛两菩萨。登塔眺望,沱河如练,漂流东去;芒砀山脉,石岩叠翠;永城市景,一览无余;清风拂面,更令人心旷神怡。

2006年05月25日,崇法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汉兴网整理,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

来源:汉兴网

声明:本文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