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禅让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中华五千年系列历史故事之第十八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让人生充满智慧,使内心丰富多彩请跟我一起走进历史,看朝代变迁、与先贤对话领略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从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大汉王朝的远征铁骑;从百年屈辱的大地悲歌,到取消帝制走向共和一天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穿越—中华五千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尧舜禅让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尧舜禅让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让人生充满智慧,使内心丰富多彩!请跟我一起走进历史,看朝代变迁、与先贤对话!领略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从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大汉王朝的远征铁骑;从百年屈辱的大地悲歌,到取消帝制走向共和!一天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穿越—中华五千年!
第十八集 尧舜禅让
尧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的故事。而前文中我们也讲到,“尧帝以围棋教子的愿望,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于是尧出于对国家和百姓的长远考虑,遂将帝位禅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虞舜。由此,尧首开“禅让制”之先河,并受到了后世千秋万代的广泛赞扬。而史学界,更是称颂其高风亮节-“千古流芳”!
相传,尧自即位后,就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地为国家操劳。但随着年龄增长,渐渐老去的尧感觉有点儿力不从心了。于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长远打算,尧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但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已不成器,而其他子嗣中也无“治国之才”,因此他便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求意见,希望他们能推荐合适的人选。起初,众人不知其意,就首先推荐了丹朱,但被尧所断然拒绝。尧还说,“丹朱虽然聪明,但德行不够,不堪大用。诸位只管举荐‘德才兼备’之人,不必多想。”大家这才明白,尧确实是诚心诚意想让贤,而不是口是心非,故作姿态,仅仅装装样子而已。这不由得让众人对尧,更加肃然起敬。
既然已明白了尧的心意,众人也就不再有所顾忌。接下来,他们纷纷发表意见,并各自推举自己认为较合适的人选。最终,四岳又与十二牧(十二州的地方长官)一起,在经过了一番协商后,共同推荐了舜。他们一致认为舜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其理由是:舜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也十分妥善,而且还能以德报怨,感化家人,使其弃恶从善。其心有大贤,品质高尚,可堪重用。那么,舜究竟做了什么,能让这些“德高望重并身居高位”之人,都认为他可以承担“国之重任”呢?这还要从舜的身世开始说起。
相传,舜为“有虞氏”人,名重华(传说,因其目有重瞳,故取此名),字都君。而人们之所以称其为“虞舜”,是因为后来舜即帝位后,其国号为“虞”,谥号为“舜”。传闻舜,出生于姚墟,故先以姚为姓。后来,因其又曾傍妫水(guīshuǐ)而居,故而舜帝一族还有妫姓之说。而妫姓,也正是因为舜帝,而成为了上古八大姓氏之一{上古八大姓氏即指,姜、姬、姚、妫(guī)、赢、姒(sì)、妘(yún)、姞(jí)等姓氏}。
舜的出身,其实很高贵,据说他是五帝之一颛顼(zhuānxū)的六世孙。也就是说,舜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其身上有着正宗的“黄家血统”,而并非人们平常所理解的那样,是来自于穷苦百姓。只是其祖上,自五世祖穷蝉起,逐步被边缘化,因此远离了政治和权利中心。后来更因家道中落,才渐渐沦为了平民。
舜的生母早亡。待舜长大后,他的父亲也熬成了一个小老头。可老了老了,小老头竟交上了桃花运,又娶上了一房小老婆,而且还挺年轻。老头如获至宝,故对其言听计从!由此一来二去,小老婆在家里也就有了说一不二的权威,翻身做了主人。而继母当家,也是舜噩梦的开始。
尤其是,继母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象”后,看舜更是越来越不顺眼了。因为在她眼里,舜只是一个“外人”,甚至是和自己儿子争家产的“仇人”。一开始,继母只是想把舜赶出家门,省得他将来䞍受家产。但尽管各种折磨和折腾,长成半大小子的象,也跟着拳打脚踢,舜就是赖着不走!于是气急败坏的继母,就怂恿老头将舜害死。可万没想到,老头还真就同意了。看来,“有后妈就有后爸”,此言不虚。还真就有这种人!
传说刚开始,老头命舜整日在山间耕种,想用繁重的劳动累死他。可结果,大象却跑来替舜耕地,飞鸟也赶来帮着播种。因此,舜没累咋地儿不说,还轻易地使老头的计划落了空。
老头一看这办法不行,就又心生了一计。这一计别说还挺损的,叫做“上房抽梯”。他假借粮仓漏雨,叫舜上房去修补仓顶。当舜沿着梯子爬上去后,老头却偷偷地撤走了梯子,然后在下面放起火来。他想趁机烧死舜。舜一见火起,急忙寻找梯子想下来,可梯子这时却早已不知了去向。情急之下,舜看到了自己戴着的遮阳斗笠,遂灵机一动,有了办法。随后,他就双手紧抓斗笠,微屈双腿,像飞鸟儿一样从房顶上滑翔了下来,而且落地后竟然毫发无损。这把躲在一旁窥探的继母等人,看得是目瞪口呆。
老头不甘心失败,就又绞尽脑汁想出了一招。这招更损,叫“落井下石”。一天,他假装让舜去淘井,当舜下到井底后,老头就抱起事先准备好的大石头,向井里扔去,他想把井给封死,把舜憋死在里面。老头满以为,舜这次肯定必死无疑了,不被憋死,也得被石头活活砸死,反正是上不来了。所以完事儿以后,他就赶紧小跑着回家,向小老婆邀功请赏去了。
父亲用“落井下石”的毒计,欲把舜害死。哪承想,聪明的舜其实早已看出了老头的不良动机。父亲屡次三番想害死自己,舜清楚得很,他只是“看破没说破”而已。因此,当舜下到井底后,就趁父亲去抱石头的机会,迅速在井的一侧挖出了一个小洞,躲了起来。等父亲离开后,他就沿着小洞继续向上挖,并顺着新掘出来的通道,从井的一旁钻了出来。然后若无其事地回了家。
一家人见到舜后,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什么情况,这么害都不死?命也太大了吧!”他们开始确信,一定是冥冥之中“有神相助”,要不然为何几次都弄不死他?因此,他们越想越怕!甚至开始担心,万一触怒了天神,自己会遭报应。这让他们不得不开始,有所顾忌和收敛,再也不敢由着性子去害舜了。
当然,邻里之间的议论纷纷,也是他们不敢再继续害舜的原因之一。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此事他们一家人都守口如瓶,舜也不曾对外人提起,但时间一长,风言风语还是在十里八乡传开了。乡亲邻里实在看不过眼儿,于是纷纷替舜打抱不平,甚至在背地里,还给老头起了个外号,称其为瞽叟(gǔsǒu,就是瞎眼老头的意思),对这个不知好歹、是非不分的老糊涂蛋,嗤之以鼻。
然而,舜的表现却让人大惑不解。对于家人的种种陷害,他似乎一点儿也不怨恨,就好像在他身上,什么事儿也不曾发生过一样。他一如既往地孝顺着父亲和继母,而且对弟弟象,也是疼爱有加、事事忍让。他像个仆人,每天伺候着一家老小,并且毫无怨言。
和乡亲邻里之间的关系,舜相处得也是十分融洽。对于大家,他往往都是有求必应。甚至还经常主动去帮助那些,生活中遇有困难的乡邻。而在相处中,他更是为人大度,诸事谦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故此,乡邻们对舜赞叹不已!舜的孝行,很快就传遍了十里八乡。而随着人们的争相传诵,舜也渐渐扬名于天下。他以德报怨,为善乡邻的优秀品质,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赞扬。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也是后来,四岳、十二牧一致举荐舜的原因。
尧听了众人的介绍后,兴奋不已!他觉得以舜之品德,应该就是自己千方百计想要寻找之人。但为了稳妥起见,尧还是决定再考察一番,毕竟舜出身寒微。他是想看看,舜在“富贵”面前,会是何种表现。也是,为了国家之大计,尧也务必要做到万无一失。为了考察舜,尧于是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并派人为舜筑起房屋和粮仓,送去了许多粮食和牛羊。他还私下叮嘱二女,要在暗中细细观察。
然而,面对从天而降的“巨额财富”,舜却丝毫不为所动。他转身就把这些“贵重”物品,归到了父母和弟弟的名下,而且还拿出很大一部分,去接济附近贫苦的穷人。他自己,却是分毫未取。他依旧坚持着每天早出晚归,犁地耕田,或开荒种地。他是希望能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来养活一家老小和刚刚过门的妻子。
为了进一步试探舜,娥皇和女英还假意鼓动舜,离开自己的父亲和继母。而舜却在责备了她们一番后,又诚恳地向她们说明,一家人理应亲近和睦的道理。这让娥皇和女英深受感动,同时也让尧颇感欣慰。除了考察舜之品德外,尧还在其它方面,对舜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了解。而通过各种各样的考察,尧发现,舜不仅品德高尚,其治国才能更是尤为突出,他的确是一个机敏睿智、宽宏大度,而又德才兼备之人,确实是自己禅位的理想人选。尧大喜,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
是年正月初一,尧于太庙举行盛典,正式将帝位禅让于舜。自此,尧退居幕后。28年后,尧去世,其在位70年,享寿120岁。传说尧去世后,人们回想尧帝一生的丰功伟绩,无不失声痛哭!其时,“百姓悲哀,如丧考妣(kǎobǐ,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尧的怀念之情甚为深挚!因此尧去世后,家家戴孝,人人披麻,举国哀悼,历时三年。百姓痛哭之声,令山河失色、天地动容!而尧帝一心为国,毫无私心的高尚情操,更是被后世广为传颂,绵延数千年。
“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传说尧去世后,人们为表达对尧帝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还曾在多地为他建立起了衣冠冢(yīguānzhǒng)。也就是说,尧的“虚葬之墓”具有多处。但据史料记载,尧帝的真身安葬之地,确是在鄄城谷林(juànchéng,今山东省鄄城县)。而其地的尧王墓-谷林尧陵,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尧帝陵寝。时至今日,虽经数千年沧桑风雨,其墓冢(mùzhǒng)犹在,碑碣(bēijié)尚存。
舜即帝位后,不负尧之厚望。他勤劳简朴、治国有方,使部族和睦相处,因此深受百姓爱戴。而整个国家,也在舜的有效治理下,进入到了一个更加繁荣的时期。传说尧去世后,舜因感念尧帝的知遇之恩,还曾想将帝位禅让与尧之子丹朱,但由于众人的极力反对,才只好作罢。而舜年老后,也仿照尧的“退位让贤”做法,将帝位禅让给了治水有功且德才兼备的大禹,从而续写了一段“尧舜禹三帝禅让”的千古佳话。(未完待续)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关注我,下集更精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