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

什么?北京百货要关了吗?

这两天,不少沪上爷叔阿姨在朋友圈、在电视上看到小店所在的门市部部分撤柜的消息都很担心——这家店可有很多跑遍上海也找不到的老物什,用了一辈子的东西再也买不到了吗?

于是,沪上老年人们纷纷赶往位于石门二路,这家名为“北京百货商店”的不起眼的小店。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1)

来一看才松了口气,原来只是部分撤柜。

这家小店来的都是会过日子的阿姨爷叔

一听女儿要来,纷纷“求代购”

54岁的朱阿姨一直听父母念叨北京百货家店,最近终于下定决心,从莘庄驱车来采买。

一听到女儿要来这家小店,朱阿姨的父母纷纷指定了要“代购”东西——假领子和扇牌香皂。

不过朱阿姨逛过之后,也收获了自己心仪的商品——檀香香皂。

“这都是我们小时候用过的东西,看到这些真是回忆满满!”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2)

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假领子

日用品更新迭代迅速,但76岁的方阿姨还是习惯用以前的老物件。

从电视上得知北京百货有假领子卖,她立马赶来,给自己和老伴一人买了一个开司米的假领子。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3)

“棉毛衫外面套个假领子,再穿件毛衣或羊毛衫,以前冬天我们都是这么穿,蛮好的!”

方阿姨说,他们家的假领子还是很久以前买的,早就比较旧了,一直没找到地方买,这下终于买到了。

临走之前,她还在问,“老板你知不知道哪里有暖瓶外壳卖啊?”

最怀念那时候能来修棉毛衫

“今天终于找到张经理,找到他的商店,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在小店里,76岁的胡阿姨略显激动。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4)

四十多年前,她在石门二路对面的菜场工作,当时和在北京百货商店工作的张乐华及搭档都是好朋友,“我们三个人关系很好,张经理就像我的小弟弟,他为人很老实,从一开始做学徒,到后面跑销售,总是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

后来,随着菜场搬迁、自家搬迁,她和张乐华失去了联系。

“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小店,这两天从朋友圈的视频看到这个小店的联系方式,就立马打电话联系他。”

她在店里逛了逛,为老伴买了一顶30多元的开司米帽子。

胡阿姨说,她看到这间小店,当年的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

“我最怀念的是,这里以前能修棉毛衫的袖子。”胡阿姨说,上海老年人习惯了勤俭节约,不过现在能让她贯彻以前节约方式的地方越来越少了。老式棉毛衫的袖子容易坏,但只有袖子那一截坏了也舍不得丢,以前就喜欢来这里找张乐华换袖子,“现在找不到地方换袖子了,所以就不得不买新的,旧的我也舍不得扔,都放在家里放得好好的,只不过不再穿了。”

“大商场越来越多,我为老年顾客坚守”

这家小店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至今开了68年,前身是静安区百货修配店,以修补衣服修补家电为主,后来主要卖节约领、汤婆子、中老年服饰等上海市民常用日用品。鼎盛时期在上海市中心地段静安区坐拥8家连锁店,北京百货店主张乐华对这些店铺的地址如数家珍。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5)

2017年旧照,张乐华在小店柜台前

如今,仅剩的石门二路这一家,近日也迎来考验——随着房租到期,原本开在同一门市部的合作伙伴撤柜,现在,偌大一个店面,只剩约1/4的柜台还摆着商品,就是张乐华经营的柜面。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6)

面对顾客一次次的“有没有关店”的询问,张乐华总是坚定地回答,“没有,只要我在,店就不会关”。

张乐华今年65岁了,儿子也有着不错的工作,其实完全可以安心退休了。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7)

张乐华在向爷叔推荐商品

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

张乐华说,他开这家店是在“为中老年人服务”。

“我们周边的大商场越来越多,专为中老年人而开的小店铺越来越少,我的老顾客都跟我说,你千万不要关店,不然我们很多东西都买不到了!”

“老一辈眼里的大牌,只有这里能买到了”

“其他地方都没得卖,只能在这里买到了!”这大概是新闻晨报·周到记者在小店现场听到最多的话。

蛤蜊油:老人擦手擦脚防开裂

比如,蛤蜊油,老上海人用来擦脸、擦手,滋润效果很好。前来买蛤蜊油的老人告诉记者,现在他和老伴都用它来擦开裂的脚后跟,成了秋冬必备用品。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8)

节约领: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节约领”。只保留了衣服衣领的小半截,穿在毛衣里面,露出衣领就像穿了件衬衫一样,事实上,是个假衬衫。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9)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10)

虽然这是物质匮乏年代的产物,但很多爷叔阿姨用习惯了,节约领也成了他们衣柜常客。

“现在的哥的嫂、保安、银行职员等天天按规定保持仪表美,要调换衬衣,哪里洗得过来?所以来买假领的,除了怀旧和习惯了节约的老人,年轻的也多起来。”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11)

出租车司机常买白色假领子

汤婆子:最传统的取暖方式

例如,老式的暖手袋“汤婆子”,灌好热水塞进布袋再塞到被窝里,就是那个年代最传统的取暖方式。放在当下也有实用价值,开空调或暖气总是觉得干燥,用汤婆子暖手暖脚刚刚好。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12)

纯铜汤婆子售价370元,张乐华说,这算得上是以前人家的大件了

百雀羚面霜、友谊雪花膏、海鸥洗发膏、美加净珍珠霜等老上海人耳熟能详的老牌国货一应俱全;甚至是在市面上很少能找到的老物件,像是1元一枚的缝衣针、10元3袋的瓶胆去垢剂、10元一板的揿钮……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13)

袋装痱子粉、雪花膏,都是满满的回忆

这些老牌子的东西还有那么好用吗?当新闻晨报·周到记者问起这句话,张乐华和正在购买美加净面霜的阿姨几乎异口同声——

现在涂脸的东西很贵,还不如这老牌面霜管用,我们就认这牌子。

在我们老一辈的人眼里,这就是最大牌的。

黄埔宝藏小店(听说这家宝藏小店要招)(14)

阿姨打开面霜,现场“试妆”,向者推荐这个她从20多岁用到70多岁的面霜。

推广老字号,卖老一辈眼里大牌的东西,就是张乐华的开店宗旨。

因此,即使是现在急寻合租伙伴的时候,张乐华也不是所有邻居都能接受——

“之前有人说想来开一家奶茶店,我不是很有意愿,对将来的邻居,我还是希望他们和我一起为老人开店。”

据张乐华介绍,上海制皂和邵万生等在联合帮忙小店寻找一些老字号品牌,希望让这家小店可以照常经营,继续留存。

记者采访上海制皂得知,他们一直有入驻这家小店,其售卖的固本、蜂花檀香皂、上海硫磺皂等“明星产品”因为物美价廉和情感记忆受到市民的喜爱。对于后续是否有进一步合作,品牌表示还在具体商谈中。

其实,新闻晨报早在5年前就对这家小店进行过报道,那时,张乐华颇为骄傲地告诉记者,假领子远销国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他们家假领子的身影,他还告诉记者,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把小店开到博物馆去,让更多人认识老上海这些充满记忆的旧物什,张乐华与记者约定,“等我们进博物馆,邀请你来参观啊”。

记者与那些叮嘱着“不要关店”的阿姨爷叔一样,希望张乐华的愿望早日实现。

愿我们的城市有更多收藏上海人的过往回忆,承载一代又一代人青春的温馨领地。

来源|新闻晨报·周到APP 记者吴琼 陈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