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牺牲的样子(年幼的妹妹目睹全程)
1948年10月,一个名叫刘爱兰的13岁小姑娘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并加入战斗剧社,做小英雄刘胡兰的扮演者。
当时部队里的人对这个小姑娘非常好奇,因为她跟小英雄刘胡兰的名字太过相似,只有一字之差,所以就有人好奇问她:“你跟刘胡兰小同志是什么关系呀?”
听到这个名字时,小姑娘眼中透着悲伤,她说:“那是我姐姐。”
此话一出,周围原本还好奇往前凑的人立刻停下了动作,看向刘爱兰的眼神里满是心疼,因为刘胡兰已经在去年1月12日牺牲,终年15岁。
虽然年纪小,但刘胡兰在死前,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抗战人物,也正因如此,在得知她的死讯后,毛主席曾亲笔题字,称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为了纪念刘胡兰同志,中央决定将她的事迹改编成歌剧,让更多的人了解,之后周恩来也观看了刘爱兰所饰演的《刘胡兰》,并在演出后,专门对刘爱兰说:
“你演得非常好,看着你,我就像看到刘胡兰同志活过来一样,我会永远记住二兰子的。”
刘胡兰剧照
二兰子指的是刘爱兰,因为年纪相仿,再加上跟姐姐的五官非常神似,所以领导才会安排她来演刘胡兰。
不过相较于扮演者姐姐,更让刘爱兰难忘的,是一年前刘胡兰的牺牲。
想到这里,她心中更是又悲又恨,她说:“我是亲眼看着姐姐被他们杀害的,您一定要为我姐姐报仇啊。”
1947年刘胡兰牺牲时,刘爱兰才12岁,亲眼看着亲人死在自己面前,不管过去多久,都成为了刘爱兰心中的痛,并在她今后日子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那么后来的刘爱兰过得如何?是一直沉浸在对姐姐的怀念中,还是化悲愤为力量,让自己重获新生?要说刘爱兰的生活,就不得不提到刘胡兰对她的影响。
亦姐亦母的刘胡兰
刘胡兰生于1932年10月8日,家住山西文水县,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
虽然当时战乱频出,百姓流离失所,但好在他们村地处偏僻,父亲刘景谦正值壮年,虽不至于在这个战乱的年代积攒财富,不过养活一家人还是能够做到的。
刘胡兰的出生,让这个清苦的家有了一点生气,刘景谦更是给她取名“刘富兰”,那时候的农村不比现在,稍微贫苦一点的人家是学不了字、读不成书的。
不过即便这样,也不妨碍他们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1936年,刘家又新添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刘爱兰。
新生儿的诞生,不仅让当时才4岁的刘胡兰欣喜非常,成天围在妹妹身边照顾,也让刘景谦分外心疼生病的妻子王变卿。
只要家里有好东西,他都会先留给妻子,但即使这样,也没能留住王变卿的性命。
王变卿临死前因为放心不下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便将刘胡兰叫到床前嘱咐她说:“富兰,以后爱兰就是你在这世上唯一的姐妹了,你要好好照顾她。”
刘胡兰本就很喜欢这个妹妹,即便王变卿不说,她也会非常关心刘爱兰,不过也正是母亲的这番话,让她小小年纪就意识到了何为责任。
所以在看到母亲放心不下的样子后,刘胡兰非常坚定地说:“母亲您就放心好了,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妹妹的。”
在之后的日子里,这句话成了刘胡兰一直践行的准则,那时候穷苦人家的孩子,只要会走路说话,都能成为分担家务的一份子。
因此,虽然刘胡兰自己还是个孩子,但她已经学会在劈柴做饭的时候,将妹妹放在旁边照顾,借此帮奶奶分担一些重担。
后来刘爱兰慢慢长大,学会说话了,刘胡兰便牵着妹妹的手去外面砍柴、割草,家里更多的事则交给奶奶照料。
时间一长,刘爱兰也会跟在姐姐身后捡一些轻便的树枝,做烧火做饭的柴火,可以说在刘爱兰的童年生活中,刘胡兰一直扮演着亦姐亦母的角色,直到后来抗日战争爆发。
《刘胡兰》剧照
与八路军结缘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打响,为了积攒力量,八路军不仅会深入人群进行宣传,而且还会教村子里面的人进行军事训练。
当时刘胡兰所在的云周西村就曾是抗日游击队经常驻扎的驻点之一,所以经常会见到群众和部队之间的训练和学习。
而且不只是大人,当时才五岁的刘胡兰也会经常拉着妹妹,在部队训练的地方呆着,又或者是跟小伙伴模仿八路军做游戏。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胡兰被八路军吸引,跟父亲一起为八路军做事。
那时候八路军负责前线抗敌,村民则负责物资运输,以及情报传递,为对抗日军做准备。
刘胡兰虽然年纪很小,但也有小的好处,目标小自然就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因此,很多时候,一些比较重要的情报,都是靠小孩子传送的。
后来继母胡文秀来到刘家,承担起了照顾刘爱兰和奶奶的责任,并为刘景谦和刘胡兰外出执行任务提供了保障。
1940年,八路军在村子里办冬学,胡秀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高兴,为了能让孩子学习写字,她将一些比较干净的废纸收集起来,攒了厚厚一叠。
然后她将这些废纸订成本子让刘胡兰拿去学校使用,并且将刘胡兰原本的名字“刘富兰”改去一个字,变成现在的“刘胡兰”,代表自己永远会好好照顾这个家,肩负起自己身为母亲的责任。
刘胡兰虽然年纪小,但却比大人还清楚日军侵华代表什么,所以在平时工作完成后,她还积极参与政治宣传,揭穿日军的恶行。
后来,虽然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但由国民党在背后做靠山的地主团却卷土重来,试图继续压迫底层人民,让民众再次过上曾经那种不见天日的苦日子,于是解放战争爆发了。
解放战争所要面对的考验,远比抗日战争更艰难,因此刘爱兰经常看到姐姐跟着一群人开会、扛粮食、制作手榴弹。
那时刘爱兰不清楚敌人究竟是谁,不过当她说出自己的疑惑的时候。刘胡兰都会回答她说:
“我们的敌人是所有压迫和剥削百姓的人,他们有的是地主,有的是我们认识的人,就像那个狗村长张石佩怀,他就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现在就要找到他,将他处决了,为人民除害!”
1946年12月21日,刘爱兰正在家中陪继母做家务,突然听到姐姐刘胡兰隔着墙说话的声音,然后就看到姐姐风风火火地跑进家门,兴高采烈地说:
“妈,爱兰,我们把石佩怀给处决了,这下算是为乡亲们出了口恶气。”
土手雷
听到这个消息,刘爱兰和继母也非常高兴,纷纷说晚上要庆祝一下,但刘胡兰拒绝了,因为石佩怀的死,一定会引来国民党一派的地主团反击。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组织人进行防御,警惕敌人的突然来袭,可是刘胡兰千算万算,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边刚开完会,敌人就已经赶到了家门口。
1947年1月8日,敌人抓走了五个地下党员,软硬兼施地用了各种手段,最后从石五嘴里得知了刘胡兰、冯德照等人的信息。
被敌人盯上杀害几个人被抓的消息刚一传到刘胡兰这里,小姑娘就立即警惕了起来。
为了防止他们当中有忍受不了折磨供出组织消息,刘胡兰赶紧跑到藏着党内各种重要文件的东堡村,将文件全都销毁。
然后她连夜将陈区长的妹妹送上山,并将被抓人员的家属组织起来安慰他们。
短短两三天,刘爱兰就已经从村口老人那里多次听到地主团的消息,说他们如果知道了刘胡兰的身份,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肯定要将她抓起来。
当时刘爱兰还不清楚地主团的可怕,但看老人这么谨慎的样子心里难免也有些慌张,于是便赶紧回去跟姐姐说了这件事,想让姐姐赶紧撤离。
但刘胡兰这时候正忙着销毁党内的资料,和安抚民众,根本没时间撤离。
王红丽饰演的刘胡兰
眼看村里流传的风声越来越可怕,刘爱兰直接对继母说:“妈,要不我们先给姐姐准备行李啊,等她将所有事情都安排好,就能直接离开了。”
正为刘胡兰担心的胡秀文当即答应下来,并赶紧翻箱倒柜,将一些衣服和干粮都装起来,让刘胡兰带走,可等刘胡兰将事情都安排得差不多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撤离了。
1947年1月12日早上,地主团组建的勾子军和复仇队包围了村子,并将村里人都召集到了一起,试图找出藏在人群中的共产党。
在人群中站着的时候,刘胡兰一直紧紧护着自己才12岁的妹妹,不想让她看到如此可怖的一幕。
可敌人此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她,因此没过多久,刘胡兰就被敌特派员大胡子张全宝给认了出来,并用枪指着她,让她供出其他共产党员的名字和藏身地点。
刘爱兰
当时刘胡兰才15岁,却已经成为了当地唯一的共产党和区干部,因此相较于问一些小鱼小虾,如果能从她嘴里套出一些有用的东西,肯定能让自己加官进爵。
但不管大胡子逞威风也好,示弱利诱也罢,刘胡兰就是不说一句话。
这可把大胡子给气坏了,让人当着刘胡兰的面杀害她的同志,并以此作为威胁:“你再不说,就跟这些人一个下场!”
“我就是死,也绝不背叛我的同志。”说完,刘胡兰从自己同伴的尸体旁走过,然后毅然决然地躺在铡刀上。
没了姐姐的遮挡,刘爱兰将现场的一切情况看得清楚,虽然惶恐,但她还是哭着想往前冲,却被继母给死死抱在怀里捂住嘴。
敌人肯定是不会放过刘胡兰的,胡秀文非常清楚这点,所以她现在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刘家的希望。
就这样,刘爱兰眼睁睁地看着铡刀落下,带走了自己姐姐的性命,看着躺在血泊中的姐姐,小姑娘心中悲愤难鸣,当场晕了过去。
可即便在梦中,姐姐死去的画面依旧不断闪现,将小姑娘吓醒。
成为姐姐的影子突然经受这么大的打击,再加上现场的刺激,刘爱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这样的噩梦纠缠,好在胡秀文经常开导,才让她渐渐恢复过来。
但这也让她憔悴了许多,看着姐姐留下的万金油盒,刘爱兰说:“我一定要将这些人的恶行公布天下,替我姐姐报仇。”
于是便有了先前刘爱兰加入战斗剧社的一幕。
因为是一母胞妹,所以刘爱兰虽然才13岁,但不管是五官还是行为举止,都跟姐姐非常相似,也正是如此,组织才决定请她出演《刘胡兰》,扮演已经牺牲的刘胡兰小英雄。
可在经历了姐姐惨死在自己面前的事后,只要提到“刘胡兰”这个名字,刘爱兰都忍不住想起那天的场景,所以一开始面对自己饰演“刘胡兰”这件事,她个人是坚决否认的。
看着女儿痛苦的样子,胡秀文开解她说:
“爱兰,你姐姐的牺牲是伟大的,但伟大不能只写在书上,还要让人能看到,愿意了解,这次共产党让你出演《刘胡兰》,就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姐姐是个英雄。
而第一个扮演刘胡兰的,必须是你这个亲妹妹,这是对刘胡兰的尊重,更是对我们这些底层民众的尊敬,你代表的就是我们这些老百姓。”
听着继母的一番话,刘爱兰渐渐平静下来,并说:“对,我得让别人知道姐姐,让大家伙们帮我姐姐报仇。”
于是就这样,她成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另一个“刘胡兰”,不管是荧幕还是舞台,刘爱兰都在用另一种方式怀念姐姐,每每想起姐姐,她都会偷偷蹲在角落里落泪。
小孩子是最藏不住心情的,看着刘爱兰既坚强又难受的样子,部队里的很多战士也忍不住心疼。
也正因如此,只要部队里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他们都会第一个想到刘爱兰,希望这个小姑娘能开心一点。
时间一长,刘爱兰也慢慢从失去姐姐的痛苦中走了出来,并且随着扮演刘胡兰的时间越来越长,刘爱兰的心智也慢慢变得成熟。
并且能正视姐姐遇害的事实,这让部队里很多看着她长大的人都非常欣慰。
后来解放战争胜利,刘爱兰更是亲眼看着曾经参与杀害姐姐的凶手被审判处决,看着这样的结局,小姑娘心中终于没有了遗憾,并能抛下仇恨、正常生活。
大仇得报,晚年为姐姐写书1952年,就在刘爱兰演完舞台剧休息的空档,组织的人找到了她,并对她说:“刘爱兰小同志,组织上决定让你去巴蜀中学读初中,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作为英雄的亲属,虽然刘爱兰将刘胡兰演得活灵活现,但也不能一辈子在台上做姐姐的影子。
她也会长大,结婚生子,因此为了刘爱兰的未来,组织便决定为她安排在学校上学,为她的将来做打算。
姐姐的仇已经报了,刘爱兰自然也没有什么好执着的,于是便爽快答应了这个安排,并在刘胡兰战斗班读初中。
看着明亮的教室和整齐的桌椅,刘爱兰在激动的同时,心中更多了几分不可名状的心酸,她想:
如果姐姐也活着该有多好,一定会很喜欢现在的教室,并拉着自己的手,像小时候一样一起上下学。
想到这里,刘爱兰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不辜负姐姐的牺牲,才能对得起那些为了一个明亮教室,一个和平的社会而惨死战争中的烈士前辈。
刘爱兰在学校期间的认真学习,使得组织非常看重她,后来更是安排在山西大学的图书馆工作。
这份工作在当时的待遇和薪资都不错,再加上刘爱兰刚毕业结婚,需要一份好的工作。
所以在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图书馆的时候,她跟丈夫都非常高兴,并在工作的地方安家落户,为今后的生活做打算。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国家日渐繁荣昌盛,遇见繁华的景象,让逐渐衰老的刘爱兰忍不住怀念起以前,曾经跟姐姐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于是她跟自己的孩子说:
“我要把姐姐的故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她。”
于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刘爱兰专门找人来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来。
不过当时刘爱兰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再加上当年发生事故的时候,她都还是一个不大的孩子,能记住的事情有限,所以在记录过程中,刘爱兰经常会想很久,直到确定记忆没有出错后,才敢让人动笔。
就这样停停写写了好几个月,在刘爱兰将所有事情都口述得差不多的时候,她还不忘自己检查一遍,只要有错误的地方,会立刻请人做修改,直到一切都准确无误为止。
写完之后,就要装订成书了,刘爱兰没做过这种事,所以便嘱咐身边的小辈们注意着流程,只要有什么问题,她要第一个知道。
也就是在她的努力下,《我的胞姐刘胡兰》这本书正式出版。
后来2017年的时候,这本书还被用以纪念刘胡兰牺牲七十周年。
通过这本书,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刘爱兰的故事,也了解到了刘胡兰的故事,认识到刘胡兰用她15岁的生命,向人们证明英雄是没有局限的。
刘爱兰用她对姐姐的怀念,为已经牺牲七十多年的姐姐保住最后一丝真实的过往,让后来人有机会从尘封的书中认识中国曾经的英雄。
对于这样的刘胡兰和刘爱兰姐妹,各位读者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