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八月十五祭月时间20点(农历五月二十日)

道观八月十五祭月时间20点(农历五月二十日)(1)

敕封体玄妙应太和真人

张守清祖师 (1253一?)名洞渊,号月峡叟。峡州宜都(今湖北宜昌西北)人。元、明间武当道士,尤显名于元朝。至元二十一年(1284)入武当山拜鲁洞云为师,修炼金丹大道。后又拜叶云莱、刘道明、张道安为师,尽得秘传。《道藏》有关道经所列清微派中,称他为“冲元雷使”。从至元二十二年(1285)开始,张守清祖师苦心经营二十余年,创建南岩天一真庆宫,开辟下山道路,垦田数百顷,度众数千人。至大三年(1310)及皇庆年间(1312--1313),多次奉诏入京祈祷雨雪。延祜元年(1314)朝廷授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命他管领教门公事。后退隐于清微妙化岩。

张守清祖师是元代武当道教中最著名的道士之一,明代任自垣《山志》称其“独冠武当”。守清祖师幼年读经书习儒业,长大成人后曾做过吏员,至元21年(公元1284年)9月,他30岁时,听说武当山道士鲁洞云“仙誉超群,不干名利”,慕名入山拜洞云为师。鲁洞云高兴地说:“我等你很久了”。随尽授其道要,守清祖师得全真派嫡传。后又师事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尽得清微雷法之秘传。

很快,张守清全面继承武当派、清微派、全真派、正一派等各派之长,创立了以崇奉玄帝为主要信仰特征,以清微道法为主体,兼容各派道法的“新武当派”。真正开创了武当道教兼容并收的武当道派风范,形成了内炼金丹大道、外行清微雷法的、融贯各家为一体的新武当派。并广收弟子门徒,壮大了武当道教的教团组织,此外还命弟子编刊了很多道书,扩大了武当道教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成为武当山道教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武当道教大兴之后,遂隐修于武当山天柱峰南五里清微宫后山,精修无极上道。

张守清祖师在道教及汉民倍受煎熬之际,奋起于武当山,“胁不卧席垂三十年,勤育弟子几四千辈”,以83高龄赴龙虎山天师府,谋道教之振兴,推正一全真合流。促三山(龙虎山、茅山、武当山)结盟共创“三山滴血派”。

张守清祖师乘祷雨之功,得元朝统治者尊崇。遂重复三山符箓之制。三山滴血派谱曰:“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玄蕴,高宏鼎大罗,武当愈兴振,福海起洪波”。为道教培元固本。后明朝立而复唐汉之风,武当大兴。师在武当山帅先垂范,融武当派、清微派、全真派、正一派于一炉,开创合全真正一为一体,内修金丹,外炼雷法,以崇奉玄帝为主要信仰特征的新武当派即“玄武派”。


太和张真人宝诰


至心皈命礼。

太和霞迹,洞渊仙宗,巍巍昭德,赫赫玄功,承清微之道统,会四脉之真流。先天后天,靡不精通。无极太极,妙用无穷。一道贯通,十方皈投。崇老子学,奉玄帝祠,登万仞之层巅,构千间之琼宫。绍兴武当之香火,阐扬玄门之宗风。祈雨济民垂慈意,代天宣化度群迷。功用虽成于使鬼,行能自足以服人。素心永固,玄化弥彰。广演教法度四千众,不胁卧席垂三十年。精修上道于妙化,飞升名登于紫府,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弘教宗师,冲元雷使,体玄妙应太和真人,清微阐教广济天尊。


道教清微派道统略考


道观八月十五祭月时间20点(农历五月二十日)(2)


清微派发于元始教下,历三皇五帝,经商、周、两汉,而兴于魏、晋,昌于宋、元、明、清,数千年不衰。


陈采真人《清微仙谱》序云:“其传始于元始,二之为玉晨(大道君)与老君,又再一传,衍而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之四派。十传至昭凝祖元君(名舒),又复合于一。继是八传,至混隐真人南公(名毕道)。公学极天人,仕宋为显官,遇保一真人(陈少微)授以至道。遂役鬼神,致雷雨,动天使,陟仙曹。晚见雷渊黄先生(黄舜申),奇之,悉以其书传焉。”该序作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是目前所见到的清微派源流和历史最早的记载。


张宇初天师《道门十规》也称:“清微自魏(华存)、祖(舒)二师而下,则有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黄(舜申)诸师,传衍犹盛。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师(舜申)所衍。”《正统道藏》中所存的清微道法著作,如《清微元降大法》《清微神烈秘法》《清微斋法》《清微丹法》《清微玄枢奏告仪》等,盖皆出于黄舜申及其门人之手。陈采真人《清微仙谱》序云:黄舜申“覃思著述,阐扬宗旨,而其书始大备。”


清微派亦以行雷法为事,其雷法理论,亦类于神霄派。仍主天人合一,内(炼)外(法)结合,而以内炼为基础。强调诚于中,方能感于天;修于内,方能发于外。《清微斋法》卷上云:“盖行持以正心诚意为主。心不正,则不足以感物;意不诚,则不足以通神。神运于此,物应于彼,故虽万里,可呼吸于咫尺之间。”又:“将吏只在身中,神明不离方寸。”将吏、神明,皆指施行雷法时所劾召的鬼神。意谓能劾召鬼神,全在于心诚意正和深厚的内炼工夫。


《道法会元》卷一《法序》也称:“五行之妙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夫天地以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气。人能虚其心则神见,静其念则气融。


凡气之在彼,感之在我;应之在彼,行之在我。是以雷霆由我作,神明由我召,感召之机在此不在彼。”故该宗著《清微丹法》,专言内丹修炼之道。其《发用章》引雷渊真人(黄舜申)之言曰:风、云、雷、雨、火等,皆以行法者深厚的内炼工夫为基础,待临场时,靠运气从体内发放出来:“耳热生风,眼黑生云,腹中震动即雷鸣,汗流大小皆为雨,目眩之时便火生。入息静定良久,神息既调,直待内境不出,外境不入,但觉身非我有,天地虚无入定光中,……次复收敛运一气七遍之妙,……酿成五事,临坛之际,拨动关捩,随窍而发也。”


清微派在南宋形成之后,至元代,取得很大发展,名目甚多。郑所南《太极祭炼内法序》:“正一法外,别有清微法雷,名逾数百。”元代清微派,仍以黄舜申一系所传最盛,他的弟子分为两支向南、北发展,一支以福建建宁为中心,传行于南,一支以武当山为中心,传行于北,从而使清微道法很快传播于大江南北。


南传一系为黄舜申弟子西山熊道辉(号真息),道辉传安城彭汝励(或作砺),汝励传安福曾贵宽(号尘外),贵宽传浚仪赵宜真(号原阳)。因未见熊道辉、彭汝励、曾贵宽等人的传记和其他资料,唯知赵宜真活动于元末明初,故此系在元代的发展情况不详。北传一系的主要传人是黄舜申弟子张道贵,其主要特点是全真道士兼传清微法。


张守清祖师弟子最著者有张悌、黄明佑、彭通微、单道安等。


从他们开始,清微派的传法即由元入明。张悌,字信甫,号无为子。浙江象山人。奉亲能备孝养,早从方士学。既壮,出游南粤北燕,后止武当,师张守清。守清祖师启以道要,署为首众。三年而化。黄明佑,字太霞,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人。


明初除张守清弟子传清微法外,还有其他武当道士传清微雷法。如金台人李德渊(号古岩),“自幼入陕西重阳万寿宫出家,《道德》《南华》三教经书,得其要旨。壮年游武当,于紫霄宫礼高士曾仁智为师,授以清微雷法,明先天之理,知体用之源。徙居元和观。洪武二十三年(1390),湘王来谒武当,嘉其有修炼之功,赐住荆州长春观。一日,谓人曰:吾将返矣。作颂曰:“八十余年光阴,不染不著”。黎一泉,均州人,“幼出家于紫霄宫。元末游江右诸名山,访道寻师,……


清微仙宗,武当张守清真人传



太极肇分,二仪始判。水火化生于一画,风雷鼓舞于两间。大块结形,钟为海岳。气通山泽,品物流形。野处穴居,人民淳朴。指物象以为号,纪云乌以名官。故有有熊之称、有巢之氏。武当并玄帝事实,有自来矣。玄帝圣踪,备具仙传。是山先名太和,中古之时,天地定位,应翼轸角亢分野,在均州之南,周回八百里,环列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嵩高之储副,五岳之流辈。唐虞柴望褊祀之地,七十二福地之一。乾兑发原,盘亘万里,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因名之曰武当。自佑圣真君上昇之後,宫观巍峨,神仙隐显,历代封崇,不可枚举。


自张、叶、刘三师访道归来,遂将清微正法传至玄岳,而后始弘先天大道于武当,并共授弟子张守清。张守清尽得三师真传,数十年勤修、素心常守,行法于京都解庙堂之忧,祈雨于雷坛济百姓之苦。张守清真人廿七年苦志建宫于南岩,数十载修炼飞升于妙化。期间,编印道书弘扬太上道德之教,领众开凿百余里东西神道。祖师内炼金丹大道,外行清微雷法,绍兴武当香火,大阐太上玄风,度众数千,乃为一代仙宗。


今以崇敬之心,沐笔而书,为作传记,上感祖师慈悲垂教之洪恩,下启后学勤修参玄之行范。愿诸有缘,共证真常,稽首有礼!


上卷 拜师武当


自太祖杯酒释兵权以来,宋王朝重文轻武历为惯制,故多有经济文化之发展,而少有军防戍边之稳固。先有耶律氏陷汴京之劫,后有完颜氏造靖康之难。北宋凡九主,历一百六十七年而亡。南宋凡九主,历一百五十三年而灭。宋时,边塞常生战乱,朝中繁滋奢腐,民不聊生之情景多见于乡野,官逼民反之现象不鲜于州县。


但凡多事之秋,亦多高士应运而生,正法应劫而显,以示天道昭彰,以度群迷归化,此为雷法兴盛于宋之大势因由也。期间,清微、神霄雷法大行,虚靖天师张继先、神霄派王文卿、萨守坚、南宗白玉蟾、清微派黄舜申等雷法大家层出不穷。又有钟吕传道于重阳而启全真,莲开七朵而派兴于长春。顺天应时,道门犹盛。自朝廷至民间,慕道参玄者众矣。


时至南宋理宗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农历五月二十日,距武当山数百里外之峡州宜都有户张姓人家诞降一子,名洞渊,自幼好学,天资聪慧,早年修习儒业,慕好老庄之道,长大成人后,做过几年吏员。只因当时朝局动荡,战乱连连,地方腐败,徭役繁重,民生疾苦。此情此景,令张洞渊渐生了脱尘俗、入山修道之心。


而在武当山中有一高道,姓鲁,名大宥,号洞云子,本生于宦族世家,自幼入武当山学道,乃萨守坚天师一脉所传之第四代弟子,主承神霄法脉,兼承上清法。《大元敕赐武当山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碑》载:“汉东异人鲁大宥隐居是山,草衣菲食,四十余年,救灾捍患,预知祸福,时人神之。天兵破襄汉,去渡河访道全真,西绝汧陇,北逾阴山。至元十二年归,与道士汪真常等,修复五龙、紫霄坛宇,独结庐南岩。”


鲁真人早居武当山修道多年,后因北方全真教兴起,真人本有参访之意,加之战火蔓延至武当山,于是决定北上求道,遍历各地多年,先后求学于马丹阳、尹志平真人门下,深得全真修炼之精要。北上访道期间,鲁真人与尹志平真人门下弟子汪真常相识,并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领汪等数位道友同回武当山。之后,披荆斩棘,伐木凿石,四处募捐,逐一修复因战火而毁坏之庙宇。


数年间,殿宇悉备,五龙观、紫霄宫等多处得以修复,更有不少信众慕道而来,其中随修者百余人执弟子礼。汪真人自此开山传宗,全真派亦正式传入武当。鲁真人仙誉超群,不干名利,前来访道参玄者更是络绎不绝。鲁真人后因年事已高,故将紫霄、五龙交付于叶云莱、汪真常等人,独自前往南岩结茅隐修。


《武当福地总真集》载:“当阳虚寂,上依云霄,下临虎涧,高明豁敞,石精玉莹,形似鸾凤。万壑松风,千岩浩气。” 此处亦为玄帝飞升之所,鲁真人欲在南岩修筑宫观,期间有高士对鲁真人云:“非尔所及也,其人将至矣”。鲁真人记之于心,后少提修筑之事。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张洞渊入山修道之想法已成熟,因慕鲁真人之名,遂下定决心前往武当山修道。尔时,张洞渊年三十一岁,后步行数百里,跋山涉水前往武当山。鲁真人初见张洞渊,见其慧根甚深且道心坚定,便知原由。笑而对言:“吾待子久矣。”遂收张洞渊为徒,赐道名守清(鲁洞云本为神霄派道士兼修上清、全真之法。其本派字辈为: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中正演金科。冲汉通圆满,高宗居大罗,武当兴法派,福海起洪波。)


鲁真人自知仙归之期将至,故将毕生所学之精髓尽传于张守清。张守清于鲁真人处承神霄、上清、全真法脉。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鲁洞云真人仙归,年八十余岁,真人戒度徒众百余人,解化之日,面如童颜。


中卷 清微法脉


鲁真人羽化后,张守清为完成先师遗愿,立志于南岩修立庙宇,故在岩旁结庐而居,开始筹划建设之事,一时动土奠基,凿石开路,披荆斩棘。此消息随即传遍武当,时任紫霄宫提点及御前承应法师刘道明真人、五龙宫张道贵真人及叶云莱真人被张守清之举所感动,并给予张守清大力支持。


张、叶、刘三师本为全真派高道,后参学于福建建宁雷渊黄真人处,深得清微雷法之精髓,学成归山后,开始在武当山传扬清微雷法,一时名声大噪。张守清因入道不久,在修持上尚有诸多不明之处,遂而又礼武当高道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三位真人为师,开始主修清微雷法。


书云:“夫清微者,以象言之,乃大罗天上郁罗萧台玉山上京上极无上大罗玉清诸天中之尊也。肇自混沌溟涬鸿蒙未判之先,大梵太初之境,即元始至尊之所治也。乃一炁开明祖劫,是谓天根。夫清微法者。即神霄之异名也。实道中之妙法。道乃万法之祖。雷乃诸雷之尊。非法中之法也。故禀元始一炁。统御万灵。复有梵清景三炁之殊像。绦碧玉琅丹景紫太神之别名。法中雷符玉章天经。皆浩劫之初。梵炁自然结成于太空之中。昔元始下降。乃命天眞皇人。按笔以书其文,上品灵书,藏于紫微上宫玉京金阙,命五老上帝掌之,以保制劫运,生天立地,运度水火,开化神明,为万道之宗,四万劫一传,以示天人也。中品灵书,藏于五岳四渎龙宫海藏,命各神掌之,以安镇岳渎,开道泉源,召龙负水,役使神霄仙众,亦四万劫一传,以示神人也。下品灵书,则应世宗师,心心相授,口口相传,与天长存,祈天福国,弘道化人,役使雷霆,坐召风雨,斩灭妖邪,救济旱涝,拯度幽显,赞助皇民,即今人间清微雷法妙道是也。”


清微派传法自元始天尊,后由祖舒元君会道上清、灵宝、道德、正一四脉而兴,又经多代传至黄舜申祖师,黄祖大振清微一脉,广演教门,分衍仙宗,后来主要形成清微南、北两支,其中南传一系以福建建宁为中心,北传一系以武当山为中心。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道门十规》云:“道法传绪,清微始于元始天尊,神霄始于玉清真王。自历代传绪以来,清微自魏祖二师而下,则有朱、李、南、黄诸师,传衍犹盛,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师所衍。”黄舜申祖师乃清微派集大成者,自黄祖以后,清微派逐渐大兴于世。


黄真人,名应炎,字晦伯,道名舜申。福建建宁人,出身闽中世家,少通经史百家之学。年十六,侍父于广西幕府,遇官于广西之清微派一代宗师南毕道真人,授以清微雷法。南宋宝祐年间中出任检阅,以清微雷法名世。宋理宗召见,御书“雷渊真人”四字赐之。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应诏赴阙,奏对明敏。


未几,乞请还山,制授“雷渊广福普化真人”。真人钩玄探迹,集成大全,登门之士如云。承诏命入觐,得旨还山后,隐於紫霞沧洲之上,其所度弟子,皆立石题名。立石之前者三十人,立石之后者五人而已。前者各得一法,后者尽得其传。石后之五人为熊道辉、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张守清。其中张守清真人,其道则多行于北。西山真息熊道辉真人,则多行乎南土。熊真人传彭汝砺,彭传曾贵宽,曾传赵宜真,赵传刘渊然,刘传邵以正,邵传喻道纯。如上授受者,皆为一代宗匠,道德冲融,内外光霁焉。清微法脉自元始以降至祖舒元君会道,清微派始创。


以下为祖元君至张守清真人之清微派法脉传承(后附祖师诞辰):


金阙昭凝妙道保仙祖舒元君 九月初九日

清微察令昭化休端元君 七月二十二日

琼室内应洞清郭玉隆元君 正月二十七日

紫光曜真福和傅央焴元君 十一月十六日

龙光道明姚庄元君 七月二十二日

祥源紫英玉惠高奭元君 正月二十一日

西华清虚华英真人 正月初三日

青城通惠朱洞元真人 二月初一日

云山保一李少微真人 三月初五日

眉山混隐南毕道真人 十一月初三日

丹山雷渊黃舜申真人 闰八月初五日

雷翁云岩张道贵真人 七月初一日

清微宗师叶云莱真人 三月初五日

清微洞阳刘道明真人 正月十六日

武当洞渊张守清真人 五月二十日


张守清在张、叶、刘三师悉心指导下,苦炼清微雷法,辅以金丹大道,凡三十年不肋卧席,素心常守,内功外行,先天后天,靡不精通,终成雷法大家。明代任自垣《太岳太和山志》称其“独冠武当”。


下卷 玄功远播


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皇太后弘吉剌氏答己,闻武当道士张守清道法精深,遂遣使召之入京,命建金箓大醮,醮祭者另有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嗣师吴全节及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春,京师干旱,遍走群望不雨,皇室故诏张守清至京城祷雨,果而降雨以解旱情。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春、夏两季,京师干旱,皇室又两次诏张守清至京祷雨,屡祈屡应。


期间太后身体欠安,求医罔效,张守清又为太后疗疾,果得康健。遂使两宫大悦。四次入京,皇室赏赐甚厚。然张守清将赏赐“尽散与其众,不以一钱私己。”时任翰林学士赵孟頫赞叹曰:“其行若是,真所谓绝无而仅有者哉!”以赞张守清道德之高尚,天下少有。


第四次赴京归山,朝廷御赐南岩宫匾额“天一真庆万寿宫”(后于延祐元年又加赐宫额曰“大天一真庆万寿宫”),并赐张守清“体玄妙应太和真人”之号,管领武当教门公事,此时,张守清实为武当山道门之领袖。而天一真庆万寿宫自元仁宗后,成为元朝历代皇帝告天祝寿之道场。由于皇家支持,各路官员名士善男信女入山祝香者日盛。


此间,张守清率领武当山道众一边兴修庙宇、开垦良田数百倾以供修行受用,一边编纂道书传播玄帝之功德及信仰,弘道济世,丕阐宗风。


由张守清及其弟子编纂整理之道书,多有记载于《道藏》,如《玄天上帝启圣录》、《启圣嘉庆图》、《清微玄枢奏告仪》、《清微神烈秘法》等。


仅公元1292年至1314年间,张守清在五龙宫、紫霄宫、佑圣观、王母宫、云霞观、榔梅仙翁祠、自然庵基础上,率领弟子及全山道众增建宫观庙宇三十余处,如天一真庆宫、延长宫、紫虚宫、太常府(即太常观)、元和迁校府(即元和观)、冲虚庵、黑虎祠、威烈王庙等。后又于妙化岩东建清微宫,一时成为全国清微雷法弘传之中心,亦被尊为清微祖庭,“清微派”亦因此成为道教中一支重要派别。


为方便往来,张守清率领道众简荟翳,驱鸟兽,开凿武当山百余里东西神道,东至山趾绞口,七十里至紫霄宫,五里至南岩。南岩北下三十里至五龙宫,又四十里抵山趾嵩口。武当山一时香火鼎盛,清微法脉广布四海,玄帝信仰亦由此流行远播!


自第一次赴京后,张守清与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相识,后张与材天师出行武当山并开坛授箓,张守清执弟子礼,于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大真人处承正一法脉,并于天师门下奏授二品法箓,张与材天师亦授以正一法要。


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张守清年逾六十,时值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大真人羽化,张守清将武当事务付诸弟子打理,亲往龙虎山吊唁。之后又于江南道教名山、玄教宫观等游访讲学。三十八代天师羽化后,张守清受邀并以八十岁高龄远游龙虎山讲学近三年,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亦随张守清修习清微雷法。此间,清微雷法又于龙虎山传扬分衍。


张守清仙誉在外,慕名求道者不绝,受教者数千众,弟子遍布天下。然武当大兴、功成名就后,八十余岁之张守清不甘名利,退隐清微妙化岩,一心编纂书典,精修上道,白日飞升。张守清祖师乃为一代仙宗,玄风流长!


稽首有礼!


南岩道人 蒋敬玄 撰于武当清微雷坛


张守清祖师不仅广收门徒勤于道业,而且致力于武当山宫观殿宇的修建,用20年时间,带领200多名徒众开凿南岩,大兴修造,叠石为路,积水为池,构筑殿宇,开垦荒地,瞻养道众。元至元21年到至大3年,用27年时间,他在恩师结茅隐居的地方创建宫殿,终于建成南岩天乙真庆宫石殿。“规模宏丽,古昔未有”。元至大3年(公元1310年)和皇庆年间(公元1312——1313年),多次奉诏入京祈雨雪。


延佑元年(1314)仁宗授他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其诏书说:“……凝真灵妙保和法师,武当山天乙真庆宫住持宫事张守清,为老子学奉玄帝祠,登万仞之层巅,构千间之大厦。功用虽成于使鬼,行能自足以服人。龟蛇交媾以现形,虎狼随奔突而敛迹。素心既固,玄化弥彰,争稽首于讲筵几四千辈,不及胁于卧席垂三十年。……”当时的朝廷重臣和文人纷纷作诗撰碑文,对张守清祖师高度品价。


据《武当道教史略》考证,张守清祖师创立“新武当派”的辈谱是:“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中正演全科。冲汉通园满,高宗居大罗,武当兴法派,福海起洪波”。这也是元代武当清微派的专用系谱。


据《武当道教史略》考证,张守清是武当道教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承上,表现在他是武当派传人鲁洞云(大宥)的嫡传弟子,继承了五龙本山派之符箫衣钵;双师从张道贵等人,得黄舜申(洞囦)清微正法,及汪贞常所传全真大道。正如明代武当高道、明《大岳太和山志》的撰修者任自垣所称,其“绍兴香火,还阐玄风,开化人天,恢宣道化。清微正一、先天后天,靡不精通。”形成了内炼金丹大道、外行清微雷法的、融贯各家为一体的新武当派。


可以说,在此之前的所谓本山派,只不过是一家独占,并随历史波折,“本山派”的门派实质也不固定。即某家开创早,功德大、人员多、有权威道士,即可成为本山派。张守清祖师新武当派的创立,自此才真正开创了武当道教兼容并收的武当道派风范。启下,表现在他“以道贯一,十方皈响,四海流传,独冠武当”(任自坘语)。张守清祖师管领全山道教事务前后,广收弟子、门徒达四千多人。这时在当时的道教人物中,收徒之多,几乎绝无仅有。因此无疑壮大了武当道教的教团组织,扩大了武当道教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而且,他当时还命弟子编刊道书,如《道藏》中的《玄天上帝启圣录》、《启圣嘉庆图》、《清微玄枢奏告仪》、《请微神烈秘法》等道书,都与他有相关。


张守清祖师开创武当道派,共谱系首为“守、道、明、仁、德”五字,现存于北京白云观的《诸真宗派总簿》,所列“天师张真人正一派”、“萨真君西河派”,以及“龙虎山正乙门下天师清微派”等,均为武当派之续脉,为元末武当道派向各地传播之实证。


元惠宗至元2年(公元1336年)秋,八十三岁高龄的张守清祖师出游龙虎山,收汪道一为徒,“授以金丹雷霆秘诀”。


张守清祖师在武当道教大兴之后,遂激流勇退,隐修于清微妙华岩(今武当山天柱峰南五里清微宫后山)精修无极上道。


附卷 武当清微派传承法系概谱


道观八月十五祭月时间20点(农历五月二十日)(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