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硬笔行书怎么写好看(简笔随心之至韵趣自然而生)
中国画是一个讲情趣、讲韵致、讲兴味、讲品格的艺术门类。对于写意人物画而言,如能在笔墨和造型之间,经以书入画、略形传神而生发含蓄、蕴藉、隽永的审美况味,便是一种难得可贵的上乘之作。壬寅中秋,著名画家李学明先生创作了一批“人间茶事”作品,读之让人赞叹,品之如茶,馥郁醇厚,令人回味不已。
2022年10月23日,“人间茶事——李学明作品展”在济南云春茶社开幕。本次画展,由容社和李学明美术馆主办,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集中展出李学明先生创作的数十幅写意精品。这批画,被精美装裱后,在云春茶社古色古香、清雅怡人的环境氛围里,形成一道新颖别致、涵容丰沛的文化风景线,引起各界观众的强烈反响。
国画与茶,都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为人间雅事之不可或缺。李学明先生重修行,品清茶,擅丹青,更悟得茶与画之间的内在融通性,即均讲求中和之道、自然之性、清雅之美、明伦之礼。从而,基于这一融通性,他以淡泊自适的心境,入其简约素雅的画境;以似古实新的笔墨,写意境之高、朴、淡、远;所成画作与茶,互为表里,生动亲切,妙悟之得,会心不远,精神愉悦,如品诗曲。
《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情性也……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段论艺格言,不仅适用于诗歌领域,也适于国画品评。对此,李学明先生由衷服膺,颇有体会,并将之贯彻在自己的创作之中。在他简笔随心之至,韵趣自然而生的经意而不经意式的审美创构过程中,其本我之潇洒无羁、慧而内秀的“情性”自然融铸于写意形象整体之后,产生一种蕴藉深沉、余味曲包的美学特色。这属于其画艺术性的范畴,是其独特而幽深的审美形象的一个侧面和美学意境的一种属性。由此可以说,画家本人是以其丹青笔墨吟自我情性,咏如寄人生的,他把自我也画进自己的画里,画里画外对照,皆是表里如一的朴素澄澈。
在《吟与知者听》一图中,李学明先生以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这首诗入画,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景致,画中几位老者和童子的形象,被省净而朴拙的笔墨精练写出,情态虽然不一,但都专心静听一人弹琴,造境就如这诗:“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声情并茂,清空悠远。
读画可见,李学明先生长于以诗入画。他虽然不是耽于诗词写作的诗人,却嗜好诗词文赋,富于诗词涵养。平素,他诵读大量诗词,吟咏而揣摩,深究而寻绎,尤其善于从古典诗词中提炼画意,从而写象造境,妙成佳作。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
这是东坡《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的诗句。李学明先生从中抽取画意,白描造境:画中的东坡形象,高古可人,在古树的清荫之下,执杯漫饮,神情专注,悠然自得;其他诸人,被表现得各具情态,有稚拙味。整幅画读起来生动有趣,诗意盎然,得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李学明先生把画当作诗来揣摩,注重领会了诗词创作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內在规律,创作时他能够运用诗词艺术的意象思维,往往以诗词的意境营造方式来进行其人物画的立意布局。其《乐事图》就体现了这种创作思路:经反复品读宋代诗人黄庚的《棋声》这首诗,他以此诗入画,优成画境,又以画为诗,吟咏至味。“一枰子玉敲云碎,几度午窗惊梦残。缓着应知心路远,急围不放耳根闲……,”此图中老者下棋之凝视与童子之围观,参差错落,各具意态,共同构成一种雅逸冲和、清简有味的妙境。
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撰文指出:“所谓‘画中有诗”,是说画像诗那样能超越琐碎的表象世界,直达心灵的真实----学明能诗能文,题跋兼容雅词俚语,清新上口。诗文素养融会到他的画,画作便有了诗情。读其画兼读其题跋,能品味到更多的东西。”(《追寻诗意的清欢——李学明的人物画》)
李学明先生深明中国画写意由心的内在规律,他认为:“绘画,讲究的是品。所谓‘品’,那就是绘画以外的东西,也就是‘味外’,味之外的东西。找内在的东西,把自己内在的东西表现在绘画里边,那么你绘画的品格才会高,才会静,才会有书卷气,才会朴厚。”观其创作,技道合一,对人间茶事独具形而上的审美观照,不刻意雕琢,不穷形尽相,而是取精提要,笔墨往深里去,揭橥写意美的内质。他近期的这一系列佳作,有茶的清欢,禅的空灵,诗的至味。故而,有诗云:
“壶里乾坤大,砚中日月长。
闲执毫与盏,茶画禅三香。”
上官爵文撰稿并制片
2023年1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