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嫔妃后期走向(宫斗之上人性之下)
第91届奥斯卡将于美国时间2019年2月24(北京时间2月25日)举行,毫无疑问,今年又是奥斯卡小年,入围的众多影片大部分都让影迷感叹“要是放在神仙打架的年代,这些电影恐怕都无法提名”。
其中《宠儿》和《罗马》共十项提名,遥遥领跑。
《宠儿》,豆瓣评分7.5,IMDB评分7.9,称得上是好片,但评价却非常两极,在豆瓣中打三星的比率高达33.1%。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的前几部作品,在影迷心中都堪称神作。
反乌托邦集权主义的《狗牙》;
不谈恋爱就会变成动物,单身狗必死的《龙虾》;
到映射父权的黑暗寓言故事《圣鹿之死》。
《宠儿》可以说是欧导一改之前的风格,拍摄了一部女性群像,被影迷戏称为英国版甄嬛传。
而另一部同样的英宫题材,同样的女性博弈,同样的大女主电影《玛丽女王》,相比《宠儿》评分低的可怜。
《玛丽女王》和《宠儿》几乎有着相似的内容设定:
女性战争;
深宫纠葛;
历史题材;
卡司上也几乎有着相似的配置:
艾玛斯通——上届奥斯卡影后;
西尔莎罗南——三届奥斯卡提名,金球公会影迷都认可的演技派;
乔阿尔文更是都出演了两部的重要男性角色,看得时候时不时会串戏。
《宠儿》真的配得上十项提名吗?(甚至可以说配得上最佳影片吗)
豆瓣打三星的人当然不这么想。
《宠儿》的成功,到底得益于哪些因素的推波助澜?虽然是奥斯卡小年,但仅仅靠剧情、卡司、导演的配置是无法在奥斯卡斩获10个提名的。
《玛丽女王》又输在哪里?
作者认为,《宠儿》的成功,除了自身作品确实制作精良外,搭上了一班影视圈后女性主义的顺风车。
三个女人一台戏电影中,霍尔特和乔阿尔文扮演的帅气男性,沦为配角,除了在政治斗争和女感情生活的戏份中出力之外,观众几乎忽略了这二位美少年。
主角,就是女人,女人,女人。
患痛风病,身材臃肿,连丧17子的安妮女王;
风姿绰约,雷厉风行,和安妮是发小的萨拉公爵夫人;
颇有姿色,扮猪吃老虎的阿比盖尔。
三个女人交织着友情、恋情、君臣的复杂关系。
安妮女王和萨拉公爵夫人的友情(姬情),仅靠一段台词,就可以脑补出这二十多年来二人的种种。
阿比盖尔的聪明和习惯性的装小白兔,从一开始人家自己就告诉你了。
萨拉公爵夫人对女王的话术,完全可以出一本《如何把控上司的心》。
三个女人这样的设定,就问你爽不爽?有没有看头?
白兔升职记此片不怕剧透,直接说了吧,结局萨拉公爵夫人连同丈夫被流放,阿比盖尔成为女王身边新红人。
同样,二人背后的两个政党,地位也掉了个个。
小白兔上位靠什么?靠的是适时的卖乖和时刻准备的聪明防备。
萨拉公爵夫人从一开始就说:我不想抱你的兔子,爱有限度。
而阿比盖尔不是,一开始她就极有眼力给了女王想要的。
不动声色的告诉女王你痛风病好了我可出了大份力!
这是她适时的卖乖。
得知女王和萨拉的亲密之后,先是暗示萨拉,
然后再想办法“控制”住女王;
被萨拉教训后再到女王面前适时装怂。
滴水不漏一气呵成,这么一连串的神级操作,她不出头谁出头?
谁才是宠儿?电影中,女王、萨拉、阿比盖尔的关系看似一目了然,地位高下立见。女王可以宠萨拉,也可以宠阿比盖尔。不高兴了给萨拉一巴掌,让萨拉为她做牛做马。
实际上,在女王和萨拉这段关系中,女王才是萨拉的宠儿。
萨拉说女王丑得像只猪獾;
还是叫她莫莉夫人;
都是对她的宠幸。
但萨拉,不只是女王的萨拉,她首先是政党领袖,是公爵夫人,玩的是心系国家的游戏。她可以爱女王,但她更爱她的政党和丈夫。
电影中,她的倒台,压死女王最后一根稻草的,不是她任性,不是收不到她的信。而是阿比盖尔诬告她,中饱私囊从宫廷开支中拨钱给自己的丈夫。
女王的新宠阿比盖尔怎么能懂女王真正的怒火呢?——她竟以为她成了这个宫殿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像萨拉一样操控女王了。
而她片尾踩兔子那一幕,被女王清楚看在了眼里。
女王惩罚了她——女王不过把她当成小猫小狗一样地宠爱着罢了。
片中的男性政党更不用提,分别靠着萨拉和阿比盖尔在女王面前进行政治斗争——男人在一些时候也成为了女人的宠儿。
《宠儿》的成功—对后女性主义的认同
女性宫廷题材,近二十年有过无数佳作,《伊丽莎白》、《绝代艳后》、《公爵夫人》、《摩纳哥王妃》;再往前数,《玛戈皇后》、《埃及艳后》、英国宫廷女性撕逼电影鼻祖《英宫恨》。
恐怕《宠儿》早拍摄五年,都不会获得如此的高度。
以前,女性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不过只是观众的消遣。观众乐于去八卦深宫秘闻,探究古代宫廷女子之间的缠斗;
近年,女性宫廷剧的后女性主义意味浓厚,宫廷剧充满着女性主义思潮,而《宠儿》就是典型的对后女性主义的认同。
在女性主义的发展中,后女性主义提供了一种关于女性发展的新思路——女性主义追求男女平等,强调女性不是天生的,为了追求平等的人权女性应该明确的反对父权的意识形态;而后女性主义,虽然也追求男女平等,但它强调女性首先应该是一个女性,应该利用性别差异来谋求自身利益。
毫无疑问,后女性主义在女权上的态度是非常暧昧的,可以说是暗示了女性可以通过适当物化自身或者物化性别,来获得利益。
《宠儿》中,如果忽略女王的性别设置,将其模糊为王权,阿比盖尔不就首先通过美貌来吸引军官,再迷惑“王权”成功嫁给军官重回贵族行列的吗?
而萨拉也是,精神控制和肉体控制双管齐下,阿比盖尔出现之前,王权被她压的死死的。
女性主义的狂欢《宠儿》、《玛丽皇后》类女性宫廷剧题材的抬头,仿佛让我们梦回2012——那是《甄嬛传》热播的一年,从那一年开始,宫廷剧霸占中国观众的生活,后女星主义在宫廷剧题材中大肆生长。
后女性主义的最大特点——功利性和世俗化,霸占了近年宫廷剧的内核。
宫廷剧中功利性的典型变现是:女人最大的武器是美貌。
宫廷剧中世俗化在于女人达到的目的无非是四个:得到男人的爱情、获得权利和地位、自己和孩子宗亲的荣耀、复仇、宠妾灭妻。
《甄嬛传》:
嬛嬛的脸像纯元——从设定上就非常的功利性。
世俗化的体现,全剧多的数不出来;和乌拉那拉皇后的斗法,宠妾灭妻的本质贯穿全剧。本甄嬛传十级学者认为,几乎就是按着这些特点演的。
再到《延禧攻略》,
魏姐斗了60多集,前半部分为姐姐复仇后半部分为男人。乾隆废乌拉那拉宠幸魏姐,典型宠妾灭妻套路。
再到《如懿传》,
富察皇后和乌拉那拉皇后的结局和命运,又是宠妾灭妻!
而最近的《知否》,喜提热搜的大娘子,嘴炮背后宅斗的内核剧里早就说出来了。
“宠妾灭妻”。
好一个后女性主义的狂欢!
宠妾灭妻的后女性主义模式,仿佛已经成了影视剧的典型套路和收视长虹的定心丸。而观众,也乐于看这样的套路。
去“后女性主义”并不会改变什么无论宫斗还是宅斗,虽说后女性主义的功利性和世俗化虽然导致了剧情内容的陈规定性,但不得不承认,后女性主义强调的女性特质,是影视剧中女性迈出人生路的第一步。
这些女性特质,出发点,都是“教养”和“美貌”。毫无疑问,这确实是女性值得赞赏的特质。
存在主义学者波伏娃认为,“一个人并非生来就是女性,她是被变为女性的…女性气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被教给的”。而女权不是要求女性去除被教给的女性特质,而是希望女性赋予特质正确的使用。
后女性主义的宫斗宅斗剧,虽然给观众留下了女主一定是腹黑且机智等刻板印象,但也提供了众多观众反思的机会。
如“宠妾灭妻”思路是不是并不对,因此《知否》大娘子的嘴炮和鉴婊能力直接送她上热搜,说明观众更欣赏的在道德范围内较为正直的人物形象。
要求去“后女性主义“,并不会改变宫斗剧宅斗剧的模式,也不会提高说什么,相反,可能会使这类宫廷剧陷入女性之上的女权误区。
毕竟,请再次记住,女权,强调的从来都应该是“男女平等”,女权即平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