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登坛拜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国学新知识#提到“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个词,很多人会想到曹操,认为这个词充分显示了曹操的飞扬跋扈和不臣之心,但是这个待遇不是曹操专享的,在西汉开国的时候,作为大汉第一位丞相的萧何就曾经享受了这种待遇,而且这个待遇还是刘邦主动给予的。那个时候的丞相与其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不如说是代表利益群体和皇帝共享权力来的贴切。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登坛拜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1)

萧丞相是个低调之人,在沛县的时候,他就甘心做刘邦的手下,替这个官阶在自己之下的泗水亭长服务。刘邦由于干的是反秦的高风险职业,因此总是会在沛县惹出些不大不小的事情来,最后都是有萧何出面来收拾残局的。刘邦出差大家都送点盘缠以表心意,萧何比别人给的多出了一倍还多。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请,得毋行。——《史记·萧相国世家》

到了官吏考评的环节,上级官吏认为萧何能力突出,准备提拔他去征求他个人的意见时,萧何说我能力不行,还是就在沛县继续搞好本职工作。这不是萧何谦虚,而是萧何有自知之明,自己的能力在沛县确实出类拔萃,但放眼天下超过自己的人比比皆是,还是在沛县好,自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登坛拜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2)

刘邦在沛县起兵后为沛公,萧何成为了刘邦的总管,这个位置就是刘邦集团的二把手,如果刘邦不幸挂掉了,萧何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登坛拜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3)

刘邦的部队进入咸阳后,包括刘邦在内的大部分人都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了,诸将开始抢夺财物和美女,刘邦也住进了皇宫想做几天现成的皇帝当当,但是萧何没有那么想,他对眼前之利看的很淡,他关注的是秦丞相御史们管理的法律和典籍,并率先把这些收藏起来,在他看来这才是无价之宝,是日后立国的根本!

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史记·萧丞相世家》

刘邦登坛拜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4)

都说萧何是韩信的伯乐,如果没有萧何推荐,韩信很难得到进谏刘邦的机会,而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才让他有施展抱负的舞台,最后在垓下之战中,彻底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不世之功,成就了兵仙之名,都得益于萧何的帮助,你说刘邦知人善任从谏如流,那萧何与刘邦相比,也不需多让,或者说他是一个小号的刘邦,只是在胆略和气度上略有不足。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登坛拜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5)

刘邦引兵东定三秦,留下萧何在关中做丞相负责转运军粮,为汉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源。实际上形成了刘邦主外,萧何主内的局面,从权力分配角度来说,刘邦掌兵和萧何主政。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史记·萧丞相世家》

刘邦登坛拜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6)

在楚汉战争的关键时期,刘邦对萧何采取的是彻底放手的政策,萧何从最开始关中诸事都要奏请刘邦之后再采取行动,变成了自己可以先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置,随后再汇报给刘邦就可以。到了最后,刘邦更是直接授权,让他可以独断专行关中任何事情,这不仅是信任也是一种赌博。但在刘邦看来,至少在没有消灭项羽之前,萧何并不会对自己构成什么威胁,因为两个人的利益根本一致,如果不能击败西楚霸王项羽,整个汉军便会陷入覆灭的境地。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史记·萧丞相世家》

刘邦登坛拜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7)

但仅过了一年,刘邦对萧何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因为他隐隐的感到萧丞相的权力正在极度膨胀,如果不适当加以惩戒,恐怕会造成隐患。于是他经常派使者以慰劳萧何的名义回关中探看萧何,实际是刺探消息,看看萧何到底有没有不臣之心。这个时候的萧何,身边不仅有勇者,也有足智多谋的智者,萧何身边的谋士鲍生对他说:“陛下已经开始怀疑你了,数次派使者来慰劳你,实际是对你产生了疑心,为了防止皇帝对您的猜忌,建议您把自己的亲族兄弟全派上战场,这样一来皇帝便对你会更加信任,以避免猜忌的风险。”这个时候的萧何也发挥了自己从谏如流的优点,立刻按照鲍生的说法去做,避免了一次无妄之灾。

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史记·萧丞相世家》

刘邦登坛拜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8)

在萧何与吕雉合谋杀死韩信后,刘邦拜萧何为相国,并派了五百人的卫队,名义上是来保护萧河,实际上是监视。大家都来庆祝此事,但召平却对萧何说:“皇帝是在猜忌你,这样做是不仅不是信任,而且你的风险很高啊,不如把家财都拿出来充做军饷,同时拒绝接受皇帝的封赏,并说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劳,只不过是皇帝的天人,自有天助而已,这样才有可能化险为夷。”萧何按照召平的方法去做,刘邦果然撤去了萧何身边的五百侍卫,这次给萧何提建议的召平,也曾经是楚汉末年的一方诸侯,上一次为萧何献策的鲍生也,非泛泛之辈,可见在萧何身边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正是他们的献策献计,才能让萧何屡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登坛拜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9)

到了英布造反的时候,萧何尽心尽力的在后方转运粮草,、调动部队,支援在前线上拼杀的刘邦。而刘邦又数次派使者来慰问萧何,这已经是一个老套路,萧何不以为然,把自己的亲族派上前线,但刘邦派来看问候的使者仍然来往来不绝。萧何陷入了疑惑,这时身边另外一个谋士对萧何说,:“皇帝是怀疑你有异心了,这个时候您如果不做出一点事情,来安抚皇帝陛下的话,恐怕要大难临头。不如学习当年王翦贪财无志,故意侵吞百姓的土地钱财,让皇帝陛下认为您只是一个庸官俗吏而没有更高的追求,这样一来,尽管您会失去民人心,但却可以让皇帝安心,您自己放心。”萧何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不久之后,刘邦就派使者来问候萧何了。

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登坛拜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10)

在刘邦心里,对萧何这个自己的老搭档一直放心不下,于是又找到借口说萧何贪财误国,把他下到大狱,准备找个机会砍掉他的脑袋,让自己彻底放心。

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柰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史记·萧丞相世家》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刘邦不得不改变主意,作为身边近身侍卫的王卫尉,居然替萧何说话,刘邦大为震惊,按道理讲自己身边的贴身之人,必然是足够信任和倚重之人,而他竟然是站在萧何一边的。而你自己身边还有多少像王卫尉这样的人,自己都不清楚,恐怕自己的性命也随时掌握在萧何的手里,尽管看上去萧何在牢狱之中,自己在殿堂之上,没准转瞬间掉头的不是在囚牢里的萧何,而是他这个在朝堂上看似安稳的天子。刘邦没有办法,只好乖乖就范,命人到狱中释放萧何。

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登坛拜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11)

当萧何恭恭敬敬的走到殿堂之上,跪倒在刘邦面前谢罪的时候,刘邦说道:“相国不要这样做,你为民请愿我却不同意,我不过是像夏桀商纣一样的暴君,而相国的是流芳百世的贤明宰相。但我把你下大狱并不是要杀你,而是让天下人知道你的贤明,而知道我的残暴。”说的好像君明臣贤,实际上没过多久,那个救了萧何的王卫尉便不知去向,毕竟不能在身边留下不可信之人。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也好,吕雉也罢,萧何的相位一直稳如泰山,皇帝要与他达成妥协,才可以共享天下。当他病入膏肓即将去世时,孝惠帝刘盈登门探望,问出了自己最想问的话:“相国百年之后,谁可以继承相国之位?”面对孝惠帝刘盈的问询,萧何说出:“知臣莫若君!”孝惠帝刘盈当然知道萧何的意思,他便说:“曹参怎么样?”萧何跪倒在地说道:“陛下得到可以做相国的人了,臣虽死无憾!”要知道,萧何、曹参在朝堂上一直不和,这也是曹参被外派到齐国的重要原因。另外也有人说,萧何被刘邦下狱,就是曹参在背后进的谗言。可为什么萧何临死前,却让刘盈把相位交给曹参呢?因为实际上曹参一直是丰沛功臣集团的第二号人物,是仅次于萧何的存在,表面上的分道扬镳和视同水火,不过是一出戏,为了共同的利益,这样做的话,萧河倒了还有曹参,曹参倒下还有萧何,不和不过是给人看的戏,做的表演而已。

刘邦登坛拜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12)

既然萧何如此能力,为什么不造反作乱登上皇帝之位呢?那是因为从丰沛刘邦起兵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了原因。萧何有能力,无胆色,无气度,可以成就将相之才,却无帝王之志。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