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公园里的春笋(寻味春天当心尝鲜变)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刚刚结束的清明假期,踏青赏春成为市民的首选。近日,网络上流行起“挖野菜攻略”“野菜大图鉴”等,社交平台更出现以“组团挖野菜”“教你认识几种野菜”“野菜去哪挖”为标题的攻略文章引导市民在路边、郊外寻觅野菜。

可是,网络上识别野菜的方法是否可信?挖来的野菜是否安全?尝鲜是否会变成“尝险”?清明假期,我们探访了南京各大公园,在南京市八卦洲洲头公园的树林里,一群市民都在拿着小铲子挖野菜,凑近一问才得知他们正在挖水芹菜。“这里水芹菜可多了,上星期我挖了很多水芹菜和马兰头,回去还炒了菜、包了饺子。”正在挖野菜的杨女士如获至宝。

在南京市老山附近河沟旁,张女士带着四岁的儿子挖起了野菜,身旁的塑料袋已被各种野菜装满。“我们挖了很多野蒜、野芹菜、蒲公英,我就只认得这几种,其他的不敢乱挖,带孩子边挖野菜边玩,一举两得。”在南京绿博园江边附近散步的王先生说:“上周,我爱人听邻居说这里有很多野菜,也要来挖,我没让她来,路边河边有污染,吃出问题得不偿失。”

寻味舌尖上的春天,多位植物专家发出紧急提醒:擅自挖取野菜,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还有相当高的风险!

在城市公园中,由于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动物种类也不多,生态不平衡,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弱,管理部门常常喷洒杀虫剂、除草剂等。城市公园里的“野菜”,可能残留较多除草剂、杀虫剂和其他微生物,不宜食用。特别是城市道路两旁、有轨电车轨行区内的野菜,长期受尾气、重金属的侵害,含有大量有毒物质,易危害身体健康。

除了生长环境有污染外,有些人更是把野草当野菜采回家,造成误食中毒。比如水芹菜和毒芹、灯盏菜和鬼野菜、曲曲菜和曲菜娘子,长相十分相似,但是一者可食用,一者却有毒。对于样子相似但功效大不相同的野菜,民间流传或者网络上的野菜识别方法不可轻信。如贸然错食,就有可能中毒,轻者腹痛、恶心、呕吐,重者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过去大家挖野菜是为了果腹,当下大家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蔬菜,觉得“审美疲劳”,想找回记忆中野菜的鲜美味儿。事实上,目前受大家欢迎、富含营养价值的野菜已经商业化,比如蒲公英和荠菜,已经实现人工种植,大家可以在市场买到新鲜又安全的野菜。

4月12日,在南京市科巷菜场海福巷店,马兰头和菊花脑格外受市民欢迎。负责人张先生告诉我们,目前香椿的价格是45元一斤,比之前下降了一半,马兰头、菊花脑的价格起伏不大,分别是5元和6元一斤。张先生说:“市场上的野菜大多都是人工种植的,而且都会在市场设置的检测中心进行农残检测,如发现农残超标等问题,立即做下架处理,确保市民餐桌安全。”

人才公园里的春笋(寻味春天当心尝鲜变)(1)

科巷菜场海福巷店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抽检蔬菜进行严格检测。

《长征组歌》中的“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唱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斗志。对于当代人来说,吃野菜是一份回忆也是一份传承;挖野菜、认识野菜是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嗅闻植物与泥土的芬芳,需要掌握科学的知识与技能,收获真正的“春色可餐”,切不可以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

觅鲜尝野,品山林之趣。挖要文明,吃须谨慎。

记者:王新茹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