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1)

“马上找来医生,我的手被孩子的脑袋碎骨划破了,需要包扎!”2011年7月22日,在挪威的于特岛上,一个男人对警察理直气壮地大喊道。

可刚刚他才杀死69个人,警察正是接到报警赶来抓捕他的。

紧接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警察听话地找来医生,给他仔细包扎伤口,充分尊重了这个刽子手的“权力”。

此人名叫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下文简称安德斯),是个货真价实的挪威白人。

面对警察,他显然是做了充足的准备,镇静到极点:他“乖乖”地放下武器,用手抱头,动作娴熟而老练。

而且,在整个抓捕过程中,安德斯经常露出不屑的微笑,看不出有丝毫的后悔之意。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2)

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在法庭上

在法庭上,他更是大言不惭:“我杀人是为了引起国家重视,那些该死的移民早就应该滚出挪威,他们让挪威变得非常糟糕!”

更让人震惊的是,当天发生的政府大楼爆炸案,也是他一人所为。

挪威人纷纷要求严惩罪犯,安德斯也要求法庭判处自己死刑,不断挑衅挪威法律的威严。

可最终,安德斯仅被判处21年有期徒刑。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让我们回到故事开始的那一天。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3)

2011年7月22日下午3点半,挪威政府办公大楼突发爆炸,首相办公室严重受损。

挪威首相托尔滕贝格当天在家里办公,逃过一劫,可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爆炸事故导致现场死亡8人,受伤30多人,一时间哀呼声此起彼伏,场面混乱不堪。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4)

爆炸现场

当地警察接警后,急忙赶到现场疏散楼内人员,谁都没注意到,一个“警察”竟悄悄地开车离开了。

他急着赶去于特岛,那里有一群政府要员的孩子在岛上参加夏令营。未来,他们都将走上政治舞台,继承高官父母的衣钵。

这群孩子,才是这位“警察”的真正目标。

于特岛距离爆炸地仅40多公里,风景秀丽,是挪威人常去的度假胜地。

当天风和日丽,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激烈地讨论着问题,兴致高昂。

他们还不知道,一场灾难正在悄悄降临,这一天将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天。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5)

于特岛

“警察”上岸后,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声称自己是被政府派来保护大家的。

当时,政府大楼爆炸的消息已经传到岛上,没有人对“警察”产生怀疑。

“所有人集合了,抓紧时间,站成一列!”

就这样,在假警察安德斯的号令下,青少年们迅速地靠在一起。

而此时,安德斯正悄悄地从包里掏出手枪。

随着枪声响起,人群发出尖叫,现场的人不断倒下,鲜血四溅,孩子们惊慌失措,四处逃散。

可于特岛实在太小了,那些跳进水里的、藏在石头后面的、爬上树的孩子们,都被安德斯找到了。

“马克思主义者们,你们都得死!”安德斯一边射击,一边大喊着对孩子们进行挑衅。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6)

电影《7月22日》中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在于特岛

一时间,于特岛笼罩在恐惧与绝望中,呼救声与哀嚎声响彻全岛。

这场屠杀足足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在死了69个孩子之后,警察才匆忙赶到,极少数的孩子幸免于难。

安德斯一看到警察,就迅速停止射击,举起双手,语出惊人地要求包扎伤口,因为他的手指碰到已死孩子的头骨,被划伤了。

他没有抵抗,因为反抗意味着死亡。

按照挪威法律,只要罪犯投降警方就不能伤害罪犯,警察找不到理由击毙安德斯,只能看着遍岛的死伤者,无奈地为他包扎伤口,将他毫发无损地带回警局。

安德斯比谁都明白这一点:他不会死。

当天的早些时候,安德斯还在网上发布了《2083欧洲独立宣言》,宣传他仇外的世界观,扬言要发动一场保卫欧洲的基督徒战争。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7)

他说,1683年,欧洲联军成功驱逐了入侵者;维也纳之战胜利400周年后,他也同样要驱逐“入侵者”。

这正是他所谓的杀人动机,他以“爱国者”自居,却要用弱小无辜的孩子们,来祭奠他的“爱国情怀”。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8)

安德斯于1979年出生在挪威奥斯陆,他的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护士,从小生活优渥,这个家庭看起来幸福美满。

可惜的是,安德斯的母亲患有心理疾病,她特别讨厌孩子。安德斯经常被母亲无故打骂,甚至被咒:“快点去死!”

于是,因为害怕被伤害,在学校读书时,安德斯不敢接触除老师以外的人。

父母离婚后,安德斯更加自闭,开始厌学、逃学,以至于他不得不被送进寄宿制学校读书。

在那里,他曾试图走近移民孩子,幻想自己也能当一次领袖,很显然,他失败了,他开始讨厌移民。

到后来,他被列为问题青年,剥夺了服兵役的机会。

从此,安德斯的生活里没有伙伴、没有朋友。

2005年,安德斯加入了右翼进步党青年团,青年团极力提议挪威政府加强移民的审核,收紧政策。

青年团的理念和安德斯讨厌移民的心理不谋而合,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组织。

紧接着,安德斯发现,青年团每次针对移民的提议都无疾而终,他对此非常失望,随后他选择加入圣殿骑士团,还以领导者自居。

这是一个极右组织,以纪念“十字军”骑士而命名,宣扬所谓的民主主义。

加入骑士团之后,安德斯在网上不断发表言论,强烈反对不同背景的人生活在同一个国家。

安德斯非常讨厌其他种族的文化,他希望挪威成为只有挪威白人的国家。

但他不怪那些难民,他认为政府首脑才是始作俑者,只有杀掉这些人,挪威才有救。

他甚至觉得,杀掉政府首脑还不够,他们的后代也必须死,否则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德斯不再满足只在网上发表这些言论,他决定用自己的方法实施“革命”,以达到目的。

定下“杀人”计划后,安德斯选择了先行蛰伏。

因为,他打算用政府首脑的死亡去鼓舞更多的“民主主义”分子,他自己却不打算杀人偿命。

那几年时间,安德斯开始潜心研究法律,研究挪威的人权,以最小的损失得到最大的利益,这才是他最想要的。

而这些,他完全做到了。

他用爆炸与枪击,害死了77条人命,找到了人生最大的存在感,自己却毫发未损。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9)

电影《7月22日》中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在法庭上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10)

在法庭上,安德斯胸有成竹地说:

“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那些该死的移民早点滚出挪威,否则挪威会越来越糟糕。”

对于杀人,安德斯在法庭上的“狡辩”更让所有人震惊:“我的确杀了人,但我无罪!”

审讯过程中,安德斯一直强调自己是在“保卫挪威”,在“拯救欧洲”,他甚至请法官判他死刑,否则就是认定他无罪,需要马上释放他。

看着嚣张的安德斯,法官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因为挪威早已废除了死刑和无期徒刑,安德斯,死不了。

最终,安德斯被判处21年监禁,这已经是挪威最高的刑期,可这个刑期,罪犯在7年后就能在周末享受外出假期,14年后就能被假释。

听完宣判,安德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站起来,行了一个标准的纳粹礼。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11)

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在法庭

安德斯的宣判让所有人都感到了气愤,但类似案件并不仅仅是发生在挪威,那些推崇“人权至上”的国家时有发生。

2019年3月15日,新西兰清真寺,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枪击案,让人毛骨悚然。

当场死亡50人,受伤者不计其数,包括许多小孩。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杀人狂魔一边凶人,一边直播屠杀全过程,一时震惊全球。

杀人者是一名28岁的男性澳大利亚白人,叫布伦顿·塔兰特。

他同样憎恨移民,同样以“爱国”标榜杀人,同样花费了几年时间,写下了厚厚的“宣言”。

在宣言里,他宣扬反移民等理念。

在计划屠杀的时间里,他成功获取持枪执照,买了5把枪,有计划地在俱乐部练习射击,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引发美国第二次内战”

尽管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对外宣称,新西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悲伤与愤怒,但依然不能判处塔兰特死刑。

最终,塔兰特被判处终身监禁,他杀人无数,却没人能杀得了他。

刚一宣判,塔兰特就笑了,尽管双手被铐,他依然猖狂地打出“白人至上”的手势。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12)

布伦顿·塔兰特在法庭

没有了死刑的震慑,哪怕在监狱里度过后半生,杀人者无需面对死亡的恐惧,还有监狱替其养老,他们杀起人来,更加肆无忌惮。

2017年4月,一名叫Simone Delussu 的男性,在中国商人卢女士开的商店里,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死了卢女士。

而凶手仅被判刑20年。

这些案件,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免死金牌,是“人权”,保护了杀人者的生命,却让无数无辜者死于非命。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13)

可再看看他们的狱中生活,怎能让受害者瞑目。

安德斯一个人住着10坪的套房,跑步机、电脑等一应俱全。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14)

监狱房间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15)

监狱房间

可哪怕每天都能看报纸、打游戏,安德斯还是将监狱告上了法庭,理由是监狱对他不够人道,他的言论自由受到侵犯。

他列举的事例更是让人啼笑皆非:游戏机版本太落后、没有润肤露、没有热咖啡、安全笔不够锋利……

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胜诉了,监狱在后来还给他配了一台电动打字机,政府也赔了钱。

2015年,安德斯成为一名在监狱里远程学习的大学生,竟通过了,这个大学,是挪威名校奥斯陆大学。

和安德斯的美好生活相反的是,于特岛上的幸存者们,只能在黑暗的深渊里苦苦挣扎。

一个叫维亚·汉森的小伙,遭到安德斯的连续射击,他的手、头、肩、腿均中了弹。

尽管他在医生的奋力抢救下捡回性命,身体却已残缺,还有一枚子弹永久地留在了脑子里,他随时面临着致命的危险。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16)

电影《7月22日》中受伤的维亚·汉森

21岁的哈迪,永远失去了左腿和左胳膊,止步于远方。

19岁的汉妮,脊椎中枪,这辈子只能躺在床上。

……

2011年7月22日成了他们的梦魇,他们害怕黑夜,害怕睡眠。

还有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们,他们受到的打击是更加致命的,一生都在愧疚和绝望中挣扎。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17)

于特岛上的受害者家属

可对安德斯来说,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他说自己是“正当防卫”,是在捍卫挪威的安静。

挪威第5任首相(他炸总统办公室)(18)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德国首都柏林,也曾多次发生袭击事件,无辜者死伤无数,但杀人者只是暂时被送进了监狱。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人开始害怕,害怕恐怖分子被放出来。

在这些地方,杀人者过着不劳而获的舒适生活,高枕无忧,毫无悔过之意;平民百姓在心惊胆战中煎熬,担心杀人狂魔刑满释放后的再次屠杀。

国家收着纳税人的钱,养活着随时可能对纳税人生命造成威胁的犯罪,还美其名曰是保护“人权”,可普通百姓的权力又在哪里?

在我国,人民的人权才是至高无上的,无论你是哪国人,只要在我国犯罪,定将依法判刑。

2020年6月10日,一名叫吉尔斯比的澳大利亚贩毒者被我国判处死刑,并没收其个人财产。

他曾携带7.5公斤毒品出境,在广州白云机场登机时被抓捕。

澳大利亚政府得知后,第一时间明确表示:反对死刑,我国马上坚定表明立场,没有丝毫让步。

事实上,被我国判处死刑的外国毒贩不在少数,西方国家对此极为不满,总是以人权说事,劝说我国取消死刑。

可“杀人偿命”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更重要的是,死刑是对犯罪者的震慑,让更多的人不能肆意妄为。

正如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加罗法洛说的:“极端的罪犯或谋杀者经常性地被判以死刑,对他们来说,死刑是唯一具有威慑力的惩罚方法。”

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END-

作者:ZHL绥萍

编辑:桢桢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2018年,神父性侵一家5姐妹,最大的13岁,最小的仅18个月

15年了,我还没逃离杨永信的人间地狱:我的爸妈还在替他们续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