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平村立本堂(寺平成了他们远方的家)

寺平村立本堂(寺平成了他们远方的家)(1)

海外留学生参加寺平村的迎春联欢会。 李建林 摄

寺平古村再一次火了。

市旅游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金华开发区寺平古村特别抢眼,该村共接待游客9.3万人次,位居2016春节金华旅游最“火热”的十大景区第4名。

继去年成功举办“海外学子走进金华古村寺平站活动”后,今年春节前,金华开发区又策划推出“感受中国年·快乐寺平行”中国名校留学生寺平古村过春节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中国名校的36名海外留学生在寺平村体验中国传统春节。

“在中国传统春节举办这样的活动,相似的场景,不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活动内容,既可以让更多海外学子触摸和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又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中国、前来金华。”金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余秋荣说。

古村再迎客

2月1日上午,“感受中国年·快乐寺平行”中国名校留学生寺平古村过春节活动启动,举办方在持续11天的体验活动中设置了8大板块,让海外留学生从不同层面全方位感知金华。该活动是继“海外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系列活动后,“向世界讲好金华故事”的又一探索。

活动启动当晚,市委副书记、市长暨军民到寺平检查工作,代表市政府看望学子,提前送上新年祝福。

暨军民说,在中国传统佳节来临之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来到金华有着7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庄过大年。这里有非常真实的传统文化、非常可爱的老百姓、非常有年味的传统风俗,希望每位学子都能在金华留下美好回忆。

暨军民还向学子们介绍了海外名校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他说,举办这个活动,一是利用金华100多个历史文化村落,给在中国留学的青年提供一个文化平台;二是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一个开放窗口;三是把金华故事、金华老百姓和世界人民的友谊和感情传播到全世界。活动倡导融入老百姓家庭生活,这就是金华在全国独创的“家 ”模式,关上房门是五星级酒店;打开房门就是一家人;走出家门是乡野生活,真正把客人变成家人,学子变成孩子。两期活动结束至今,已有多批海外学子再次回到金华“家 ”看望“在中国的爸爸妈妈”,很多其他国家的学子和青年朋友纷纷慕名而来。正是这种淳朴、真实与包容的情感联结,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叫“同住地球村·天下一家亲”;正是这样的良性互动,为我们注入了继续深化“海外学子”系列活动的不竭动力。

用心就无障碍

2月3日是腊月廿五,也是活动第三天。因为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住家与学子之间沟通还在磨合之中。

这天,12号住家的早餐是水煮荷包蛋。可大伙儿都吃完了,巴基斯坦小伙子红星却一直用勺子喝着蛋汤。原来他用筷子还不习惯,好不容易夹起的荷包蛋又瞬间滑落,吃得好纠结。临到最后,红星在叉子的帮助下才顺利吃完荷包蛋。

有了这个插曲,到了晚餐时,细心的住家阿姨便在餐桌上多放了两把叉子。

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让红星很暖心。

参加此次活动的海外留学生来自天南海北,饮食文化差异很大。除了餐具使用习惯的不同,还有饮食禁忌,个人的饮食喜好也有差异,有人不吃猪肉,也有人不吃高糖食品。然而,住家的主人很快在大家的用餐习惯中找到共性:海外留学生一般喜欢土豆、西红柿、鸡蛋、鱼等全球普遍性食物,对于馒头、竹笋、皮蛋、鸭舌等中国特色菜,他们一时还不太习惯,但也愿意尝试。

如前一天的午饭有一道菜是皮蛋,住在12号住家的Ly是第一次看到皮蛋,很好奇,想品尝又有些顾虑。在主人鼓动下,Ly终于品尝了这道美食,并对其味道连连点赞。

在美食体验过程中还闹出不少笑话。2月2日一大早,当留学生们在体验寺平特色美食千层糕和馒头的制作时,就有外国朋友感觉很纳闷:“千层糕怎么没有千层”?惹得哄堂大笑。对于香肠和腊肉,他们也觉得很新奇。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学子与住家相互间的关系也在互动中渐渐走得更近。

“中国好家长”

2月6日晚,寺平古村5号住家时不时传出欢快的笑声。当天,余秋荣来到寺平古村,与5号住家及其海外留学生们同吃年夜饭。

餐桌上大家聊家常,嘘寒问暖,有说有笑。刚蒸好的馒头一上桌,留学生便说,这馒头他们很喜欢,还有冬笋和米酒。余秋荣就馒头引出了话题,他说:“馒头上的红印象征着吉祥,可以像汉堡一样夹着馅吃,吃了馒头,明年可以平平安安。”

留学生表示,住家叔叔阿姨待他们很好,像家人一样,他们很感动,也感谢住家能让他们体验不同的生活。余秋荣接着说:“待客人像待家人一样,这便是寺平住家的宗旨,而且你们在住家生活,才能真切地感受了解当地文化。”

餐桌上也有些有趣的话题。来自美国的Alicia喜欢中国建筑历史,特别喜欢在村里上的建筑历史课。余秋荣说,在寺平古村,可以零距离学习建筑历史。留学生们还表示,寺平古建筑保护得很好,九峰深山还有人居住很神奇,这里的古建筑因有村民居住而变活了。

余秋荣说,没有人的老建筑就是老古董,想让远在他乡或习惯城市生活的游子回乡居住,那便需要游子有一种乡土记忆,所以古村的保护很重要。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大樟树、石桥、小溪和村口树下牵着一头牛,这便是一些人记忆中的故乡,他们想回到这个地方。

晚餐结束后,余秋荣给住家及志愿者发红包。他说:“红包意味着幸运,你们在这快乐,我们就开心,希望你们把寺平当成自己家,回学校后可以给他人讲讲寺平的故事。”

美国留学生Alicia开心地说:“今天让我感受到‘中国好家长’是什么样的———余就是。”

零距离体验跨年

爆竹声声辞旧岁,除夕和正月初一是辞旧岁迎新年的时刻。在寺平,这个乡土民俗与洋孩子混搭的中国年过得很特别。

在旧年最后一天,大家显得格外兴奋,因为这是自由安排的一天,也是与住家欢度除夕的一天。阳光明媚,大家忍不住在艳阳天下相约踢足球,庆祝中国新年的到来。

娱乐之余,留学生和志愿者们帮着住家叔叔阿姨一起贴春联、挂灯笼、做年夜饭。这一次“家+”住家的春联都很特别,各种字符不能完全认得,这是在上次书法课上,外国留学生们用心为住家准备的新年礼物,笔迹歪歪斜斜,心意却真真切切,他们还用各国文字表达了他们对住家的祝福。

乡村的年夜饭总是比较早,留学生们和住家叔叔阿姨早早地忙碌起来。缅甸留学生宗科说,他虽然在中国待了近10年,但这是第一次跟“家人”过中国年,住家叔叔阿姨就像家人一样。鱼是年夜饭必备菜品,意味着年年有余,学医的他便主动揽下杀鱼的活,还帮着住家叔叔阿姨洗菜、切菜。

年夜饭后,大家都收到了长辈给的红包,中国人称之为压岁钱。烟花点亮了夜空,也燃起了大家心中的热情,于是大家相邀欢聚一堂,唱啊跳啊,欢快不已。夜已深,有人继续狂欢,有人回住家陪叔叔阿姨一起守岁,也有的拿起电话给家乡的父母打电话、发信息,送上自己的祝福和一片孝心。越南姑娘度江蓠说,越南人也过春节,不过这是她第一次在春节给父母亲打电话祝他们春节快乐、身体健康。“妈妈接到电话很吃惊,接着就是惊喜,夸我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变懂事了、孝顺了”。

当12点的钟声响起,大家在狂欢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为什么如此留恋

“明天有什么活动?什么时候开始啊?”2月11日,正月初四,海外留学生寺平过大年活动已于前一天完美落幕,但俄罗斯小伙子Lubsan还是一如既往地在群里这样问。Lubsan心里其实清清楚楚,他只是留恋在寺平过大年的美好时光。

吉尔吉斯斯坦姑娘Asel说,从此寺平就成了我们“远方的家”。

“温泉的雪,婺江的波光,年三十的烟花,古村的夕阳,杯中的米酒,深夜的排练。所有的一切都让人难忘。10天过得太快,每天都充满快乐,以至于现在的我还沉浸在古村的新年中。”这是志愿者小柒对寺平过年的怀念。

在寺平过大年的这段时光给大家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回忆,到底是什么值得他们如此留恋?

“这里充满着类似亲情的温暖与感动。”中方领队贺莹一语道出其中缘由。住家叔叔阿姨在风雪夜对“新家人”的等待与迎接,倾注着满满心意的荷包蛋,用热水温饮料……这样的温暖与感动,在寺平随处可见。

对此,留学生们也很感恩。他们有的帮助住家“父母”下厨做菜、端盘上菜、一起包饺子;也有的不忘给住家“父母”买礼物,虽是一把玩具手枪,却也能体现心里的惦念;他们在住家“父母”生病时给予更多的关心;因排练联欢会的节目而晚归时,他们会提前告知,回来时记得悄悄关上为他们而留的门和灯;书法课上,他们一笔一画用心地学习写对联和“福”字,还用各国文字在红纸上写上对住家“父母”的祝福,并一起合照纪念,博他们一笑……

正如巴基斯坦小伙子Ali shahzad所说:“这是一段值得纪念的美好回忆,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与我的孙子孙女分享。我交到了好多极好的、各领域的国际友人,在这里,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文化、寺平当地特色民俗,很多是从书本上永远都学不到的。我会回到家乡讲述寺平的故事,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愿寺平带给这些海外孩子的乡土记忆能永驻他们心间,成为遥远的牵挂,期待归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