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亚马逊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战场经典战役)

加里波利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中东地区的一次著名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从1915年2月18日到1916年1月8日,英法两国与奥斯曼帝国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加里波利半岛及其附近的爱琴海和土耳其海峡海域进行了一场战役,史称“加里波利战役”。本文将在对加里波利战役爆发的背景、原因和战役进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其历史影响。

一、 战役背景和原因

(一) “东方问题”的新变化

“东方问题”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英法两国改变以往抵制俄国吞并奥斯曼帝国的政策,英法俄三国开始密谋瓜分奥斯曼帝国。

18世纪末,欧洲强国围绕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怎么办”的问题的博弈形成了东方问题。德国崛起以前,东方问题的焦点是英法两国防止俄国吞并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德国在奥斯曼的经济影响力迅速提升。1909年青年土耳其革命后,德国在奥斯曼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也得到上升。1909年,奥斯曼帝国爆发革命,苏丹哈米德二世的统治被推翻,青年土耳其党上台执政。1913年以后,青年土耳其党的帝国最终确立以恩维尔、塔拉特和杰玛尔等人掌权的寡头统治局面。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恩维尔属于亲德派,担任帝国战争部长。

一战爆发后,奥斯曼加入同盟国阵营。欧洲大国围绕东方问题的博弈进入了新阶段。英国和俄国开始密谋瓜分奥斯曼帝国。1914年11月14日,英国出台格雷备忘录。在备忘录中,英国表示在俄国不侵犯波斯中立和承认英国在埃及利益的情况下,打败德国后,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将依照俄国的意愿和利益进行安排。

(二)协约国的战略需求

马恩河战役之后,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在西线战场陷入僵局,英法两国想要通过开辟新战线打破战争僵局。特别是英国开始考虑从波罗的海或是从地中海发动攻势,并制订了若干行动方案。1914年11月奥斯曼参战后,英国开始担心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和奥斯曼帝国针对对协约国发动的圣战。英海军大臣温斯顿•邱吉尔提出作战计划--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然后在加里波利半岛登陆,直到奥斯曼帝国首都,将其逐出战争。

俄国参战后在东线对德国发动攻势以牵制其对西线的进攻,但在德军的打击下,俄军接连遭遇失败,损失惨重。12月,奥斯曼帝国在外高加索发动攻势,俄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德国和奥斯曼的封锁使俄国通过波罗的海和土耳其海峡的对外联系通道被阻断,国内开始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迫切需要英法给予支援,而英法也需要俄国的谷物。

1915年1月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请求协约国在某处发动军事行动牵制奥斯曼。俄国的求援得到了英国回应,英陆军大臣基钦纳接受了尼古拉大公的请求,开始计划利用海军在土耳其海峡发动攻势,目的是依靠武力打通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伊斯坦布尔,援助俄国在高加索的作战,并迫使奥斯曼退出战争,稳定英国在中东的局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亚马逊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战场经典战役)(1)

战场形势图

二、战役经过

战役分为两个阶段:从1915年2月19日到3月18日是英法舰队的海上进攻阶段;从1915年4月25日到1916年2月9日是英法的登陆作战阶段。

(一)英法海上攻势

英法的作战计划是先用舰炮摧毁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的奥斯曼军要塞,然后以舰炮压制对方军队在海峡两岸的要塞,在军舰的掩护下,派扫雷部队清除海峡狭窄处的雷区,进入马尔马拉海,最终抵达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军队依托半岛防御工事和在海峡设置的雷场进行防守,利用移动大炮和要塞大炮打击英法舰队的军舰和扫雷部队,以阻止英法舰队通过达达尼尔海峡。

1915年2月19日,英法舰队开始了海上攻势。舰队由16艘战列舰、20艘驱逐舰和30艘扫雷艇组成,共配备178门大炮。由英国海军上将萨克维尔•卡登担任舰队总司令,英海军中将约翰•德罗贝克担任副司令。奥斯曼帝国军队只有100门大炮,其中只有14门是新型大炮,但是缺少弹药。英法舰队对海峡入口处的奥斯曼帝国军队要塞炮火进行了成功的压制,但由于天气原因,炮击停止。在接下来的作战中,舰队无法摧毁处于半岛高地奥斯曼军队的移动炮台,奥斯曼军队的炮台给舰队造成一定杀伤,并干扰舰队的扫雷行动,舰队司令下令暂时撤退。从3月2日到8日,英法舰队又对奥斯曼帝国军队发动5次攻势,但成效有限。卡登因病将指挥权交给德罗贝克,但由于交接出现失误造成前线与英国海军部联系出现问题。3月8日,奥斯曼海军在英法舰队扫除雷场的区域重新布雷。3月18日,舰队再次发动进攻,遭到奥斯曼海军设置的雷场的打击,损失惨重,被迫停止海上攻势。

(二)半岛登陆作战阶段

海上攻势停止后,英政府决定采取海陆联合登陆作战,计划在海军的支援下,依靠陆军攻占加里波利半岛,进而控制海峡。但是政府内部对于此次军事行动存在分歧,结果出现决策混乱的局面造成登陆作战行动延迟到4月25日才开始。奥斯曼军队在德国将军冯•桑德斯的指挥下,利用英军的延误,加强了对半岛的军事布防。

4月25日,英法军队在英国将军伊恩•汉密尔顿的指挥下分四路发起进攻。参加登陆作战的军队包括英军第29师、海军陆战师、澳新军团和法国第一殖民师,共计7.5万人。其中第29师和海军陆战师负责进攻加里波利半岛南部的赫勒斯角、澳新军团在赫勒斯角以北的加巴山丘附近登陆,海军陆战师和法国第一殖民师分别在半岛中部的布莱尔地峡和海峡南部的亚洲海岸佯攻,英法军队在付出很大伤亡的情况下在半岛沿岸地区获得立足点,向赫勒斯角以北的战略要地克里希亚三次进攻。奥斯曼军队共有8.4万人,他们在桑德斯指挥下成功抵挡住英法军队的攻势,奥斯曼方面,年轻军官穆斯塔法•凯末尔表现突出,他指挥军队成功阻挡了澳新军团向萨里亚尔山的推进。萨里亚尔山位置重要,是奥斯曼军队南北联系的要道,向东可以俯瞰海峡。一旦被占领,奥斯曼军队的南北联系将被切断。但奥斯曼军队的反攻也无法彻底击垮对手,双方陷入拉锯战。8月,英军在半岛的苏弗拉湾发动攻势,因为指挥官斯托普福德的失误,英军没有及时占领制高点提基堆岭,凯末尔再次挽救危局,击退英军的进攻。双方再次陷入对峙局面直到1916年2月战役结束。战役以英法失败撤军而结束。

三、 战役影响

加里波利战役对于作战双方、一战进程和战后各国登陆作战战术的提升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对作战双方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亚马逊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战场经典战役)(2)

前排左二为在加里波利战役战场的凯末尔

第一,改变了土耳其的历史进程。加里波利战役是奥斯曼帝国晚期取得的最辉煌的一次军事胜利,使其暂时免于被瓜分,也改变了土耳其民族的历史命运。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国父凯末尔在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为他赢得“帝国的保卫者”的称号,提高了他在帝国的声誉和地位,为其后来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役之前,他仅仅是奥斯曼军队预备第19师的师长,在军政界不受重视。依靠自身杰出的指挥才能,他在1915年6月份官阶晋升为上校,战役结束后晋升为将军,并被授予帕夏之职。

第一次世界大战亚马逊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战场经典战役)(3)

青年时代的丘吉尔

第二,影响到英国战争决策当局的变动。一战初期,英国自由党主导政府,自由党领袖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担任首相,邱吉尔担任海军大臣。1915年4月和5月的加里波利半岛登陆作战中,英军损失惨重,共损失三分之一的兵力,支援登陆作战的海军也遭到德国潜艇的沉重打击,没有取得突破。加上此时英军在西线战场遭遇失败,国内要求政治改变的呼声增强。前保守党首相A•J•贝尔福乘机打击自由党在决策层的势力,作为自由党重要政府成员的丘吉尔是发起加里波利战役的关键人物,因此成为保守党的打击对象。阿斯奎斯被迫免除邱吉尔海军大臣的职务并重组新的联合内阁,由贝尔福接替邱吉尔担任海军大臣,掌管皇家海军,使保守党挤进战争的最高决策圈。

(二)对一战战局的影响

第一,使同盟国集团在东南欧地区获得战略优势。一战爆发后,东南欧战场的战争在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开展,保加利亚保持中立。加里波利战役中英法军队作战失利,促使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集团作战。1915年10月7日,德国和奥匈帝国军队对塞尔维亚发起进攻。塞尔维亚北部和西部边境告急。英法两国试图说服保加利亚保持中立,并提出以奥斯曼领土作交换让保加利亚加入协约国作战,援助塞尔维亚抵抗德奥军队的进攻。英法在加里波利作战的失利,使保加利亚最终做出选择加入同盟国。保卫战后从东面攻入塞尔维亚,在德国、奥匈和保加利亚军队三面围攻下,塞尔维亚被占领。同盟国集团各国连为一体,可以相互支援,在东南欧地区取得战略优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亚马逊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战场经典战役)(4)

作战中的奥斯曼帝国军队

第二,英法两国通过开辟新战线打破西线战场僵局的尝试失败,使西线战场继续陷入僵局,加重了俄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

加里波利战役失败后,英法两国继续和德国在西线战场开展战壕战,西线战场的僵局继续维持。奥斯曼帝国继续封锁土耳其海峡,致使俄国无法获得英法的军事援助,武器装备短缺的局面也无法得到改善,不利于俄军在东线战场和德奥军队的作战。海峡被封锁还导致俄国的出口贸易无法进行。一战爆发前,经过斯托雷平的改革,俄国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极大,土耳其海峡是俄国出口的最重要通道。战役的失利加剧了俄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最终导致1917年二月革命的发生。

第三,改变了英国对奥斯曼境内阿拉伯人的政策,英国开始支持阿拉伯人发动起义配合其在中东战场的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亚马逊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战场经典战役)(5)

阿拉伯的劳伦斯

战役前,英国在中东地区的作战处于战略优势地位。1914年11月22日,英军占领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首府巴士拉。30日,英军击退了奥斯曼军队对埃及的进攻。1915年2月,英国再次挫败奥斯曼对埃及的进攻。此时,英对奥斯曼帝国境内阿拉伯人的建国要求反应冷淡,仅仅做出一些许诺,试图拉拢他们使其在战争中保持中立。战役中本国作战的失利促使英国转变态度,开始支持阿拉伯人发动反奥斯曼斗争。1915年7月,为避免局势恶化,英国开始和阿拉伯人进一步接触。汉志地区的谢里夫•侯赛因是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帝国的领袖,英国同侯赛因进行正式谈判,最终同意侯赛因建立统一阿拉伯国家的要求。1916年,在英国的支持下阿拉伯人发动起义反抗奥斯曼并配合英军在中东的作战,改变了中东战场的局势。

(三)推动了战后各国登陆战战术的提升,为二战期间盟军诺曼底登陆作战方 案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加里波利战役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海陆联合登陆作战。各种新式武器,如水上飞机母舰、潜艇、飞机在作战中得到了运用,使得加里波利战役具有立体化作战的雏形,成为后来研究登陆作战的重要案例。

战役中,英法登陆作战存在很多失误。首先,战争准备不足。英国海军司令卡登存在轻敌思想,认为只靠海军就可以取胜。在海上攻势受挫后,英法两国被迫转入海陆联合登陆作战,但是作战需要的物资和陆军兵力严重不足;其次,情报工作滞后。英法两国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兵力部署、军队战斗力和战场的地形地貌等信息不了解。指挥官使用的地图都是一些过时的地图,甚至使用旅行图做为参考。

1944年夏季,盟国制定在法国北部的登陆计划时,决策层反复考虑认为必须吸取加里波利战役中准备不足的教训,对新登陆作战进行了极其精密的准备。一定程度上正是吸取了英国在加里波利战役中的失败教训,美国才学会如何组织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加里波利战役的爆发从深层原因来看是“东方问题”发展到新阶段的结果。而加里波利战役成为一场有代表性的现代化战争,是世界现代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海陆联合登陆作战,各种新式武器的使用使加里波利战役成为现代化立体化作战的典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