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有风的地方一个小时(去有风的地方在)

作者:胡祥

近期,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正在热播。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是一反“内卷”之风,以沉浸式的影像风格和恬逸的美学意蕴,展现当代都市人疲惫的灵魂如何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重新发掘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过程,同时也勾勒了一群热爱家乡的年轻人选择扎根乡村、建设乡村的动人画卷,为同类题材电视剧创作打开了新的路径。

去有风的地方一个小时(去有风的地方在)(1)

《去有风的地方》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北京五星级酒店工作的前厅经理许红豆在好友陈南星突然因病去世后,产生心灵震动,为完成好友心愿,辞职来到大理云苗村旅游散心,并在此重新寻找自我、积蓄力量、再度出发的故事。徐复观曾有言,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特性是“心的文化”,“心”是由生理而来的体现生命进而体现主体性及本性的心。这部剧不同于传统乡村题材电视剧中聚焦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也不是浅薄的戏谑搞笑,而更偏重于讲述现代都市人如何在田园牧歌中实现“心”的转变,回归生活本源。它第一次展现乡土所具有的治愈性力量,但是它的故事不是悬空缥缈的,而是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在都市与乡村的双重空间转换中,在优美田园风光与人生体味中治愈心灵创伤,让逐渐枯萎的心灵得到饱满释放的过程,宛如阵阵风铃,清新悠远。

《去有风的地方》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沉浸式的“慢”表达,这种慢,从某种程度上与乡土社会的生活节奏、主角心理渐变是属于同节奏的。许红豆在去云南前是很多都市白领的缩影,从小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早点实现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的人生理想。可是多年过去,她不仅没有实现理想,反而落下一身病。特别是陈南星的突然离世,让许红豆停下脚步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她一直追求的幸福到底是否值得?这是很多都市人不愿意直面的灵魂拷问。许红豆并没有答案,于是选择让自己慢下来,来到洱海边的“有风小院”。在这里她能睡到自然醒,逛热闹的小集市,在午后读书小憩,漫步鲜花盛开的田野……这不是我们每一个“心为形役”的都市人往的远方吗?人终究不是工具,而是主体、本质和目的。这部作品避开了当下部分国产剧惯用的情感套路,也不搞所谓的“强情节”,而用一种恬淡的笔法,展现了云南乡村美食、美景,以及当地人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人与人之间质朴醇厚的情感,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不同面向、无数可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最能让观众共情的地方。

作品在主题上是反“内卷”的,但又不是躺平的。如剧中男主角谢之遥就是放弃城市高薪工作返乡创业的有为青年。他不仅开咖啡馆、建马场、搞扎染、办绣坊,还带领村民学习网络直播带货,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是名副其实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同时他还有“大管家式”热心肠,是村民心中的主心骨。比如老一辈的木雕手艺人因为思想保守,不愿意拉下脸面宣传,导致精美的木雕无人问津,是他亲自向酒店高管推销,请求电视台帮忙宣传,最后成功找到销路。此外,谢晓夏在上海被骗得身无分文,是他及时赶过去解救,因此谢之遥也被网友弹幕称为“小太阳”。而许红豆经历了从只想做个没用的“废人”,到逐渐被村民们为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所感染,慢慢从制作鲜花饼、在咖啡厅端茶送水的简单帮忙再到发挥她的管理特长助力乡村振兴,虽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让她逐渐重新寻找到了自我的价值。而剧中精明能干的民宿老板娘谢晓春,和蔼可亲、自食其力的阿奶,包括民宿小院里同住其他房客中的酒吧歌手胡有鱼,夜猫子网络写手大麦,甚至是烧烤摊老板,开旅游车的村民……无一不是怀揣梦想在拼搏奋斗的普通人。他们并非都是闪闪发光的个体,但是那种脚踏实地过好平凡生活的精神,又让我们觉得那么熟悉。

《去有风的地方》以独特的题材和立意,精准把握当代都市人的心理症候与共同渴望,在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中,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心灵治愈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的故事,在平凡的生活中叩问生命意义的哲思,形散神不散,迈出了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创作探索可贵的一步。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