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上表请战(有感于司马懿请战)
诸葛亮率军北伐中原,每当蜀军摇旗呐喊、大举进攻,魏军主帅司马懿都要求部队闭门不战、严防死守。司马懿的做法无疑是对的,因为蜀军劳师远征,供给不足,急于求胜,而魏军城池坚固,供应充足,自然适宜以逸待劳。
可问题来了,将士们对司马懿的谋略能理解吗?的确,有不少人不理解,认为司马懿惧战怯战,对司马懿产生了不满情绪。
那么司马懿又如何面对这一窘境并化解它呢?在一次蜀军阵前以妇人衣饰羞辱司马懿之时,他佯装震怒,随之不惜行千里,向天子请求决战。结果自然仍是“不宜”。那么,司马懿为何要佯装震怒,请求决战呢?其目的正如诸葛亮所洞察到的:“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意思是,之所以要请战,只不过是做给将士们看看他想战的决心罢了。司马懿真是大聪明,他这一举动,既没有改变战场策略,又平息了众怒。此战结果正合曹魏之意,其领地秋毫未失,而蜀军劳民伤财、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雨果有句名言:“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司马懿一生指挥作战的胜数不在诸葛亮之下,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凡事深思熟虑、沉稳持重,不草率决策、不盲目冒进,在什么处境打什么仗,面对什么样的对手打什么仗。
这里更想说的是,司马懿对待手下将士不满情绪以及化解的方式,对我们做思想工作很有启迪意义。在一般人看来,高层的决策和作战意图,作为部属不应有所知,更不能肆意议论、指手画脚。但毕竟作为参战人员都不可避免地要关心战事,对于任何反常的决策都难免有情绪。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常见的情况是,要么禁言,不准任何人发表任何言论;要么肃纪,严禁胡乱猜测、动摇军心,像曹操杀杨修;要么故意放出另一种声音,以掩盖真实意图,等等。但司马懿都没有采取这些办法,他十分理解将士们的情绪和求战心理,为此他不惜委屈自己,千里“求战”,最终实现作战意图。
作为带兵人,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以官压人、以权治人,而应尽量以理服人、以智得人,只有如此,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官兵关系,在战时才能保持高昂的士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