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

原创 安斌 东西儿童教育 2022-10-23 发表于四川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1)

大家好,我是安斌。

一直以来,我都很推荐家长给孩子读这样一部经典。

这部经典诞生在中华民族的春天,它像春风一样直抵人心,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像春草一样清新素朴。

我说的这部经典,就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2)

可以说,《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化:

最基本的情感基调

最高级的审美趣味

最醇厚的德性光辉

读懂了《诗经》,就和中国文化有了心灵上的契合,也就可以随之读懂大多数中国古典诗词。

读《诗经》这个事儿如此重要,所以连孔子他老人家也不厌其烦地说了不止三遍。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从孔子关于《诗经》的言论中,挑了三句最贴近孩子的,跟大家分享~

/ 01 /

"不学《诗》, 无以言"

“不学《诗》,无以言”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3)

这个话是孔子对自己的儿子孔鲤说的。

孔鲤出生的时候,鲁昭公派人送来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认为这是莫大的荣幸,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有一天,孔子一个人站着出神。

孔鲤小步快走,匆匆经过。

大概这天孔鲤要出去玩,不得已经过庭院,满心希望不要引起注意,结果还是老爸叫住了。

然后孔子问话了:“学《诗》乎?”

学《诗经》了吗?

敢情儿子不是自己教的,学没学《诗经》,孔子也不知道。

孔鲤只好说,“还没有。”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

于是,孔鲤就乖乖回去学《诗经》了。

因为这个故事,“鲤庭”“庭训”就成了家庭教育的代名词。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自有他的道理。

在春秋的外交中有一种“赋诗”的传统,所谓赋诗并不一定是创作诗歌,更多的是引用《诗经》中句子,进行交涉、酬答,含蓄委婉地表达外交辞令,因此《诗经》是先秦贵族的必修功课。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4)

比如,春秋末年,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带着吴国军队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一时间楚国几乎亡国。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5)

楚国的大夫申包胥跑到秦国,在秦庭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秦哀公,秦国决定出兵救楚。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6)

为了向申包胥表达自己与楚国同仇敌忾的决心,秦哀公赋了一首《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一首《无衣》,免除了楚国亡国的噩运。

这种“赋诗”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后代,比如古人常常通过诗来寄托一些隐微的情感。

唐玄宗时的名相张九龄受到奸臣李林甫的猜忌,为免遭其迫害,张九龄写了一首《咏燕》以寄意。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7)

咏燕

张九龄〔唐代〕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海燕本是多么渺小,

趁着春天偶然到来。

忘了自己出身微贱,

只见玉堂大门打开。

双双飞进绣楼朱户,

几回徘徊高车华轩。

本无意于与人争斗,

鹰隼切莫把我忌猜。

李林甫看到这首诗,知道张九龄无意与自己争斗,不久必退,便没有继续陷害他。

“不学《诗》,无以言”,就是说学习《诗经》可以让语言表达含蓄优雅。

/ 02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的比兴手法,常常就眼前的景物展开联想,所以诗句中会有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

有人仔细统计了《诗经》中的草木虫鱼数量,共计有113种草,75种木,39种鸟,67种兽,29种虫,20种鱼。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8)

比如《诗经·周南·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龙胆科的草本植物,别名水荷叶,漂浮于水面或生于泥土中。叶片形睡莲,小巧别致,鲜黄色花朵挺出水面。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9)

再比如《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仓庚,指的就是黄莺,一种叫声悦耳的中型雀类。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10)

延续着《诗经》的传统,鸟兽草木一直是中国古诗词吟咏的对象。

比如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写初春的消息: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11)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再比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写初夏的时令: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12)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范成大〔宋代〕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古代读书人追求博物广知,因为在他们看来,天人合一,万物一体,道无处不在。

正如南宋词人辛弃疾所说: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13)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鹧鸪天·博山寺作

古人正是从对一鸟一兽、一草一木的细微体察中,感受着天地的仁心。

/ 03 /

"温柔敦厚 ,《诗》教也"

“温柔敦厚,《诗》教也”出自《礼记·经解》,意思是:《诗经》的教诲,使人温柔敦厚。

啥是温柔敦厚呢?

儒家讲究中庸之道,温柔敦厚,就是情感中和,有所节制。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快乐而不流于过分,悲哀而不陷入惨伤。

比如《诗经·周南·卷耳》写一个妇人怀念在外远行的丈夫: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14)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登上那高高山冈,马儿病得眼发黄。姑且大杯斟满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虽然很悲伤,但还是姑且借酒消愁,强打精神。

再比如中秋节我们读的苏轼的《水调歌头》。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15)

虽然独在异乡,思念亲人,苏轼没有陷入哀伤,而是笔锋一转: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也许你要问了,诗歌不是表情达意的吗?不放飞自我怎么能酣畅淋漓呢?

其实,过于激烈的表达反而容易流于肤浅,情感加以节制会显得更加深厚。

就像清浅湍急的溪水在石间流过,会发出震耳巨响;长江大河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反而会悄然无声。

“温柔敦厚,诗教也”,这是《诗经》为中国人奠定的情感基调。

这个情感基调,让中国人高兴的时候不至于忘形,悲伤的时候也不至于消沉。

读《诗经》,就是最好的情感教育。

EASTWEST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了孔子关于《诗经》的三句话:

“不学《诗》,无以言”

——表达优雅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博物广知

“温柔敦厚,《诗》教也”

——情感醇厚

看得出来,《诗经》不仅仅是语言文学,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

所以,再次推荐大家让孩子读《诗经》。

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

《诗经》的文字太古奥,孩子读起来有困难怎么办?

就我的经验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问题。

因为对于刚开始读经典的孩子,不求甚解、只管诵读的态度是最好的。

既然不求甚解,无论语言文字是难是易,只要解决读音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无非都是声音和图像,并没有本质差别。

所以,最好找有注音的读本,配合听音频来读。

比如中华书局就出有诵读本。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16)

如果想保证注音的权威性,可以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程俊英先生注释的《诗经译注》,不过因为这本书的注音在注释里面,而且主要是针对难字,读的时候稍微费一些事,我建议家长可以帮孩子先标注好读音。

怎么看待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经)(17)

听孔子的话,还等什么,赶快读起来吧!

文章图片:采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