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我的童年才是真的童年(粉身碎骨浑不怕)

永乐十九年辛丑科殿试结束,这是成祖迁都后的第一场考试,北京城里的进士们心中不无紧张和期待,虽然说他们都是已经通过会试,无论殿试结果如何,他们都算是进士出身,但是名次、等级的不同直接意味着他们是直接进中央,还是下基层。长安左门的黄榜上,于谦名列三甲第九十二名。成绩并不理想。都说出名要趁早,可惜此后五年,直到二十九岁,于谦,都没有获得历史演出的入场券。

于谦我的童年才是真的童年(粉身碎骨浑不怕)(1)

此时已经是宣德朝,明宣宗命于谦为山西道监察御史,干的事情就是弹劾。虽然只有七品,却没人敢得罪。出头露脸的机会也多,还挺符合于谦刚直的个性。于谦,文笔不俗,颜值不低(史载他才貌英伟),最重要的是有副好嗓子,声如洪钟,每次奏对,明宣宗都为之倾听。宣德元年,明宣宗朱瞻基的叔叔汉王朱高煦造反,为了杀鸡儆猴,警示同怀异心的赵王,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亲征都得有个理由,得做好宣传工作,汉王造反的理由是帮我这个侄儿清理一下身边的小人,朱瞻基就让于谦去数落汉王的罪状。这个工作真是再适合不过了,于谦果然办得漂亮,宣宗皇帝一高兴,回去就赏了他跟那些同行的一品二品的官员一样的东西,又让他巡按江西。

总算可以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儿了!于谦查办冤假错案,又不怕权臣,宣宗皇帝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等到宣德五年,他觉得考察得差不多了,竟然将于谦一下子从正七品升到了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巡抚地方,这一巡巡了十八年。在地方,于谦干的都是又苦又累的差事,要给民众洗雪冤屈,要赈济灾民,要惩治匪患,还不能跟家人团聚。达则兼济天下是他想要的,可是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结束呢?

于谦我的童年才是真的童年(粉身碎骨浑不怕)(2)

于谦个性刚直,两袖清风,每次从地方办事回来,都不会给那些权臣太监带点伴手礼。老百姓赞美他,可是朝里有人无利不起早,当然不喜欢他。正统五年,于谦举荐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巡抚山西,自己想回京做官,这不符合规定,果然就让言官参了一本,当时英宗也没记在心里,第二年又有人参了一本,说于谦擅离职守,那些言官左一个不忠,右一个不忠,三司审理此案,给于谦定了个徒刑,言官还是不满意,索性连办理案子的都察院右都御史陈智、大理寺卿王文一块儿弹劾了!于是办这事儿的人变成了王振,此时他正炙手可热,没事就想搞个大新闻,美其名曰重典御下,就把于谦抓起来,判了刑。好在后来陈智又找了个机会,给于谦洗刷了冤屈,于谦被释放出狱,官降一品,为正四品大理寺少卿,也免了巡抚的职责。

这样也好,于谦做了这么多年巡抚,风尘仆仆,太累了!他不能跟妻子温存,不能陪儿子成长,更不能为老父尽孝!现在,虽说官降了,巡抚不干了,也算能让他歇歇了!但是他走了以后,山西闹了旱灾,山西人民想念他,河南人民想念他,藩王也上书求皇上把于谦还回来!虽有莼鲈之思,奈何宦海浮沉,天命、民命、君命,哪敢有违,于谦又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奔跑,直到正统十二年,他的老父过世,于谦想要留家守孝,英宗不许,只得赶回京城,任职兵部。

天命如是啊!正统十四年,英宗朱祁镇效仿自己的爸爸宣宗皇帝来了个御驾亲征,带走了兵部尚书邝埜(况声,也声)一道出了长城,准备围猎瓦剌人。呜呼哀哉,土木堡一战,大明二十万英灵祭天,英宗自己被瓦剌人围猎了,朝野哗然!京师危急!此时翰林院侍讲徐珵,一个靠算命出主意的人,夜观天象有变,认为国运已去,在负责监国的郕王朱祁钰问群臣是战是守时提出南迁。一旦南迁,就意味着大明丢弃了京师,退回长江以南,这对军心、民心都是一个致命打击,自古南渡未有归者。年过半百的于谦此时当朝断喝:敢言南迁者,斩!上下恐慌之时,于谦请求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前来勤王,开始部署保卫京师的工作。手里有了军队,大家心里才安稳了点。

起初是王振拐着明英宗御驾亲征,战事连连败退,言官弹劾,王振的同党马顺偏偏找死,反驳言官!本来大臣们就恨透了王振,历数罪状,陈年旧事,一桩桩,一件件,都给抖落出来,越说越有气,越说心里越委屈,最后直接啥也不说了,直接抡拳头揍马顺!给事中王竑起了个头,大家一哄而上,把马顺活活打死!郕王朱祁钰吓懵了,连护卫都顾不上喊,直接想跑了。是于谦拨开混乱的官员们,对郕王喊道:“殿下,马顺等有罪该死,不要追究百官的错。”此时于谦鬓发苍苍,衣服袍袖在混乱中被撕坏,而他声音的力度仍然不减当年,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朱祁钰原本十分惊慌,于谦的话让他镇定下来,百官也因为于谦而免了罪。走出左掖门,于谦被吏部尚书王直拉住了手:“国家多亏有你啊,今天就算有一百个我又有什么用呢?”

于谦我的童年才是真的童年(粉身碎骨浑不怕)(3)

当时瓦剌挟持英宗,窥伺京师,大臣们都担心太子朱见深年纪太小,考虑重新立皇帝。于谦提议立郕王为皇帝,尊英宗为太上皇。郕王当然一千个不愿意,工作危险系数太高了,但是于谦说:“这不是出于私情,为了国家不得不这样。”于谦说这话简洁有力,郕王拒绝不了。此时升为兵部尚书的于谦推贤举能,严阵以待,亲自督战,别说跟瓦剌人投降,哪怕是一点点示弱他都不干。原本也先想利用英宗勒索黄金丝绸,几次三番找人来谈判,于谦知道这哪是谈判,这是绑票勒索,索性不跟他谈。瓦剌也试着进攻京师,但此时明军已扩充到二十二万人,且在于谦的指挥下,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有大量火器,瓦剌远途行军,武器装备落后,显然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几次攻击都以失败告终,只能退到关外。原本想要靠肉票获得黄金的瓦剌人,反而因为战争失去了和大明友好经商的可能,也先只好把英宗还回来,继续俯首称臣。

于谦,他的悲剧在过于正直。当初,是他为了国家考虑,提议立了代宗,而京师保卫战胜利,代宗屁股刚刚坐热龙椅,他又为了道义对代宗说:“到了该把英宗接回来的时候了。”代宗本来很不高兴,但是于谦承诺如果英宗企图复辟,他第一个不会答应。代宗这才说:“听你的,听你的。”代宗在位期间,于谦是朝中第一有说话分量的人,代宗心中虽然忌惮于谦手中的权力,但又格外信任他,恩宠他,这换了常人,不说炫耀,至少不会拒绝,但是于谦不。代宗给他房子,他不要;代宗让他儿子做官,他推辞;代宗给他双份薪水,他连连说不。清白至此,世上的一切都要黯然无光了。他脱颖而出是他的能力,是时势造就。然而为臣如此,叫那些企图混日子过的人怎么办呢?有小人秘密搜集于谦的把柄软处,上疏给皇帝,代宗不但不信,还拿给于谦看,跟于谦说别怕,我信你。于谦生病,代宗派人轮番探望,吃的用的都赏给他,一旦没有了,就立刻回报,哪怕是咸菜没有了,都立刻给添上,真是一个大写的宠爱!

代宗的庇护让于谦能够顺利地办成自己的事情,或许正是这种情谊的影响,在代宗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件事上,他默许了。英宗被代宗软禁在南宫,到了景泰八年,代宗病重,曹吉祥、曾受恩于于谦的石亨,和那个荒唐的“算命先生”徐有贞在正月十七这一天谋划了复辟。迎接英宗回来的于谦,成为了英宗复辟路上的绊脚石。石亨等诬陷他和大学士王文、内侍王诚谋立藩王世子为太子,于谦没有辩解。宦海浮沉许多年,他已经看穿了前路,迎接自己的只有刽子手。正月二十二日,于谦在闹市从容赴死。抄家的人没有找到半点多余的财物,带着敬意离开了。

于谦我的童年才是真的童年(粉身碎骨浑不怕)(4)

没有了于谦的大明朝开始了一段时昏时明的岁月。与其说是“善良”的英宗,不如说是糊涂的英宗。他在斩杀于谦时也有过犹豫,而一年后,他查出继任兵部尚书陈汝言贪污受贿时,心中不无懊恼。他问:“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后来边关有事,他又想念起于谦,如果他在,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然而世上已无于少保,人间犹唱《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